舞台文化论文:舞台艺术文化革新

时间:2022-02-12 10:08:05

导语:舞台文化论文:舞台艺术文化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舞台文化论文:舞台艺术文化革新

本文作者:卢正文

舞台艺术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形式

舞台艺术文化与影视艺术文化[屏幕(银幕)视听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从宏观上看,舞台艺术文化包括了文学[诗]、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以及后来出现的电影、电视、广播。[5]2.从微观上看,舞台艺术文化现在仅仅指在舞台上演出,再辅配灯光、烟雾、音响等,而不同于屏幕(银幕)视听艺术———电影、电视、微电影、MV、VCR等等的文艺作品。例如歌剧、舞剧、话剧、戏曲、皮影戏、木偶戏等等。3.舞台艺术文化与现在的屏幕(银幕)视听艺术既有联系又各有区别。(1)联系体现在:例如最早用电影手段来表现的舞台剧《定军山》(京剧•谭鑫培•1905)和《天仙配》(黄梅戏•严凤英演出•1955年)、《贵妃醉酒》(京剧•梅兰芳•1956),以后陆续出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袁雪芬,瑞•1958)、《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演出•杨秋玲,晶华演出•1960)、《刘三姐》(歌剧•黄婉秋•1961)、《阿诗玛》(舞剧•杨丽坤,斯尔等•1964)、《白蛇传》(京剧•李柄淑•1980)、《丝路花雨》(舞剧•贺燕云,风云演出•1981)等等,还有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其他形式多样的电影、电视戏曲片《半把剪刀》(越剧)、《西厢记》(黄梅戏)系列。充分利用电影手段甚或更有优势的媒介,例如电视、网络视频、VOD(VideoOnDemand)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来展播、录播传统与现代、当代的舞台艺术剧,无疑会为舞台艺术文化的发展注入一个后劲推动力!(2)区别表现在:非舞台艺术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的舞台艺术走到了今天而演变成了现在一种全新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例如我国2003年从加拿大娱乐影视技术公司IMAXCorporation引进的IMAX3D电影与我国2011年左右自行研发的“中国巨幕”等等;而现在的舞台艺术文化则指由于其本身秉承的顾有特点和规律,在时展与变迁中己凸显出不适应的局限性,虽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到了今天,但仍保留着传统的舞台艺术在舞台上逞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与规律———“三一律”在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中就较为明显。

我国文化发展的丰厚资源与令人担忧的舞台艺术发展的窘状

中国地域广大,文化渊源深厚,文化艺术发展呈百花争艳之势。由于还存在经济发展、管理制度、招贤纳才、地域差异等等情况,导致流传到现在能演的剧目仅仅大约有一万多个,各剧种也只剩下367种。存活力较强的剧种实在是少之又少,排在全国前列耳熟能详的也就只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尽管这样,这六个剧种的现状也不是乐观。京剧———作为国粹京剧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加快,京剧这种传统的文艺及信息传播方式,已逐渐被其他娱乐形式所取代。[6]目前我国京剧艺术不甚景气,正处于低谷中徘徊。[7]昆曲———“百戏之祖”称谓的昆曲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1956年,浙江昆剧团根据传统昆曲改编的《十五贯》(陈静执笔)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认为“救活了”濒临死亡的昆剧。[8]可是由南到北昆曲院团屈指可数,现在只有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昆剧团、苏州昆剧院、浙江昆剧团(1994年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京剧团两团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湖南昆剧团、北方昆剧院这六家院团。豫剧———豫剧是河南第一大剧种,曾被香港媒体与京剧作比较形容为“农村姑娘”(京剧是城市小姐)。根据2009年7月份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组成的“戏水长流”豫剧调查团当时在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得知,豫剧团总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9]越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一直以肖悠婉丽的声腔,真切动人的表演,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而为人喜爱,于1906发端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曾经在上海翻开了辉煌一页,并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虽然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历经盛衰沉浮实现了向现代艺术的嬗变,但与蓬勃兴盛的影视艺术相比而看其传承与创新仍面临着新的考验,难摆脱“有名无实”的尴尬。黄梅戏———新时期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冲击,使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就黄梅戏艺术而言,这一时期是躁动和探索的时期。[10]与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遭遇转型期的发展瓶颈,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评剧———有着“中国传统艺术精华”之誉的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很广的一种地方戏,从在河北滦县发源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其唱腔通俗、优美、余韵无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影响相当广泛。[11]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原以城市演出市场为主阵地的评剧已逐渐失去城市市场,高端演出场所已看不到评剧的身影。在这种情况下,从业人员的荣誉感逐年下降,收入也呈滑坡趋势,人才日渐凋零。[12]还有其它一些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方剧种,例如有着天下第一团之称的浙江宁波的甬剧等等……

分析与对比: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差异,以及受众喜好

1.上世纪70、80年代:当时电视、电影、唱片尚不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没有现在丰富,于是舞台艺术就得到了充分发展,也陪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2.当时文化生活单一,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选择———我们不能把这认为是主要因素,重要的是当时的文化政策、文化宣传,以及各地在文化发展与受众培养方面做足了功夫,所以才出现后来的文化艺术的辉煌。例如一手抓革命现代样板戏,她创造了“三结合”创作方法,即领导、群众、作者相结合: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者出技巧。充分调动全国高、精、尖艺术人才来打造舞台艺术作品,作品有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以及后来陆续出现的,不在样板戏之列的“样板作品”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13]90年代中期,全国的文化艺术院团伴随着文化体体制改革的步伐下,各县各地区的戏曲院团、话剧院团、歌舞院团数量锐减,整个演出也深受影响,剧场改为靠出租赚租金来维持运转,至于演职人员的待遇有的都不够度日,而现在中国的电视覆盖率占97%,再加上近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娱乐多元化,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无疑对舞台艺术文化的发展直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于是舞台艺术文化的发展就大大滞后,出现了今天这种令人很焦灼的状态。再有一个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与世界进行全方位的接轨,这时受众的眼界放开了,接受的东西也多了,在文化消费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力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彻底、汹涌。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己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己沦为招揽生意、为经济搭台的后缀。曾几何时,我们还喊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现在却是我们有太多的向国际接轨,渐渐丧失了民族自身的传统。我们的舞台艺术到底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毕竟不是所有的舶来品全部洋为中用,我们喊着向世界接轨时,也要努力为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舞台艺术的发展多担一份责任,多花一份心思!例如传统戏剧的新形态如何才能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戏剧———戏曲是一种歌舞化、技艺化的戏剧,念白也有强烈的音乐性,即所谓“无动不舞,无语不歌”的程式化特点较为明显。同为歌舞化、程式化的印度梵文戏剧早就消亡了,日本的古典戏剧则采用博物馆的方式生存,不以任何创新形式的古董式的生存。就是说,对于印度、日本来说,并不存在古典、传统戏剧现代化的问题,只有中国人才认为我们的民族传统舞台艺术要思考如何现代化。这是一个永远的难题,它不能由理论来解决,必须由实践中去尝试,去探索发展![14]当今我国不仅科技与经济要向先进发达国家看齐,在文化艺术发展上也应向国际看齐,首当其冲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特色的(以京剧为主)舞台艺术,不能仅仅满足于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停滞不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是保护舞台艺术的有力措举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更应该从其它方面来充分发展我们的舞台艺术。第一方面:出台新政策,促进文化艺术发展,自上而下进行大刀阔斧改革首先,对文化管理部门的有效整合。对各地市、县的文化管理部门合并。如:文化局、教育局、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的合并,合并后,职能单一,效率提高,保证了可行性,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责任。其次,在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文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上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一)例如解放初期中央提出关于文化艺术改革的三大措举:改戏、改制、改人改戏1.内容上:改造传统剧目,去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民主性的精华;2.舞台艺术上:要澄清舞台艺术形象,同时提倡、鼓励编演新戏。3.形式上:随着大规模的改制,诸多编、导、演、音、美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戏剧院团,提高了戏剧院团创作演出的整体水平,去掉不好的剧目。改制改革旧戏班、废除班主制、养女制、封建把头,以及戏剧院团中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建立合作社式的集体所有制院团,实现民主管理。改人就是要求新文艺工作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尊重、团结、依靠艺人,克服急躁情绪,齐心协力搞好戏剧改革工作。[15]鼓励吸引戏迷票友和非艺术队伍外的各类对艺术感兴趣的青年才俊加入文化艺术事业队伍,激发青年艺术人才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勇于创新,大胆创新,走革新的路子。魏明伦是80年代思想解放的戏曲作家代表人物,放眼当代戏曲作家,还没有谁像他那样以强硬的姿态在艺术作品中挑战性地张扬自己不肯依附的独立精神与个性化的思考。《潘金莲》一上演就引起巨大的争论,在这部作品的“荒诞”形式里,虽然是舞台上古今中外人物争论的延续,实际是蕴藏了多么深刻的现实性和巨大的思想难题。[16]90年代中国小剧场出现了一个年轻人,他叫孟京辉。孟京辉在大学里是学中文的,后来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读研究生。他是一个因为对传统戏剧不满而进入戏剧界的年轻人。他凭着自己在人生现实中的感受和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把一出曾在1949年遭到禁演的相思剧目《思凡》演译得大放异彩。还有大导演林兆华是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先锋人物,在大剧场上也有很出色的表现。[17]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要从剧目创作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要鼓励多出新角本,因为一出好的舞台艺术作品或是其它形式的影视艺术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新角本,毕竟一个好的脚本是精典舞台艺术作品的龙头,龙头工作必须要重视。在此,还要再谈一谈林兆华———之所以他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导演的作品始终保持着锐气、独立和生命力,是因为他在挑选剧本时有着自己的不二标准:要么是剧作家本身与他(林兆华)同声相契;要么通过舞台表现手段,借剧作家笔下的故事,说他(林兆华)要说的话,在舞台上来充分表现出那诗意盎然来表现出那种慷慨悲歌,来表现出一种任性,有时甚致不怕在观众面前流露的脆弱。

(二)舞台文化艺术的发展关健在于人才,这己成为戏剧界专家、学者乃至社会大众的共识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也认识到了文化艺术发展与科技、经济发展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意义,从中央到各省市地方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扶持措施。中央文化艺术精品的产生离不开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人才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一是加强部属高等艺术院校与院团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加强部属高艺术院校和院团在艺术科研、艺术科技上的合作。三是文化部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有关司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院校的信息沟通,在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和培养数量等方面给予指导,提供岗位需求信息,反馈用人单位意见,定期通报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情况和文化发展的重大政策,下发有关文件,继续邀请院校列席全国文化厅局长会等有关会议。[19]上海市2005年10月27日召开的上海市艺术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会议上,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和市教委联合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关于加强上海市艺术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上海艺术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定位、资源共享”原则,筹建示范性艺术类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与国内外艺术院校、艺术院团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采用多种办学模式引进国内外资金、师资、教材和教学方式。对高校与文艺院团、演出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政府可通过专项资金(财政)、政策(税收)和评估手段予以支持。[20]浙江省2005年8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了要大力实施包括“文化人才工程”在内的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按照人才强省的总体部署,在文化领域重点培养“五个一批”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这一精神,省文化厅将于2006年起实施浙江省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作为落实“文化人才工程”的重点举措和子项目,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青年艺术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浙江省舞台艺术发展后劲……[21]云南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要从战略高度着眼,从基础着手,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尤其要加强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22]1.在培养未来戏曲人才方面(1)普及、推广戏曲文化教育,国家教委纳入正规学校教育系统,舞台艺术进小学、中学、大学教材。同时各地视情况而定将本地的剧种纳入教材。(2)加强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各高等艺术院校,要转变办学观念和思路,要按需为地方舞台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贴心服务,培养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例如中国戏曲学院己经由过去主要培养戏曲表演人才转变到了如今全面地培养编剧、导演、表演、作曲、舞台美术等等,自2008年以来,逐步开办了昆曲、北京曲剧、豫剧、晋剧、越剧等9个地方戏的本科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23](3)注重“高精尖”戏曲人才培养。目前中国戏曲学院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教育,于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文化部主办,学制三年。2002年后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是二十世纪末由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主导,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功底好、有潜力、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使他们在表演技能、艺术理论、文化水平、人文素养、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二十一世纪的京剧艺术培养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学员涉及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豫剧、湖北汉剧、广东汉剧、越剧、黄梅戏、晋剧、雁剧、秦腔、粤剧、赣剧15个剧种。[24](4)各院团有的也还延袭“旧方式”———培养童子军,孩子从小就进剧团,或是委托地方中职艺术学校培养,择优选用等等。2.扩大影响与培养受众层方面(1)对内:我们的舞台艺术不能台下总是白发银须老人,毕竟要面对大众,这才有发展之望。各院团要经常性地送戏进校园、送票进校园,送戏下乡演出。例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演出深受人们的喜爱,取得辉煌成功。2004年由白先勇先生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大胆启用新人,全新包装人物形象,大力度设计舞台效果。运用现代推广手段,跟进广告宣传,所以才有了后来在国内乃致世界巡演的火爆成动,充分证明了古老文艺是可以再放异彩的,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艺术是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再创作再创新的,在保留原有精华的基础上要融放时代元素,贯注文艺闪光点。(2)对外:举办大型的国际艺术节,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优秀的舞台文化艺术。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影响着世界。例如常年举办的“中国文化美国行”“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中华文化非洲行”“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韩交流年”“相约北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等活动。[25]还在海外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毛里求期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1988年)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2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2年)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3年)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4年)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8年)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9年)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11年)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12年试运营)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12年试运营)[26]加大引进国外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开拓国内观众眼界,提升本国一批高消费文化市场,充分促进本国文化艺术创作产生新的样式,焕发新的生机……为了扶持、培养青年艺术家,发现和扶持优秀青年艺术人才,也可以通过在各地经常性地举办一系列大型艺术盛会活动,多为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为他们争取多个海外知名艺术节的青睐,为他们能成功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例如举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类似这样大型艺术节,有利于推介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之美,能激发舞台艺术创新创造的活力,也能为优秀作品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进而让艺术之源泉生生不息。从1999年到2012年,己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扶植中国原创新作,成功实现从“文化滩头”至“文化源头”的华丽转身![27]在全国各地多创建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产业园区,为各类艺术人才提供平台和机会,以锻炼他们成长成才,促进艺术发展。例如北京的“北京798艺术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北京音乐创意产业园、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等等,影响较大,成果颇丰,可以值得效仿和推广。[28]近年由于受引进境外优秀剧目的影响,国内文化市场受到了全球性调剂,至少受众层出现了新的欣赏趋向:相当一部分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他们希望能接受到更多的,更好的舞台艺术作品,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就得到了新生。相反,也有相当一部份舞台艺术到了濒临院团瓦解,名存实亡的地步。②充分鼓励多出新作品,出好作品,激励好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到境外演出、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国内最大的国际演出运营机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来搭桥演出。我们要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增强本土文化实力,有利于提升了本土文化融入世界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之一,进而推动中国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较大的贡献。[29]这方面有些优秀的艺术院团就做得相当不错,发展得很好———中国歌剧院:半个世纪以来,剧院先后中国首演、推出并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剧经典剧目,剧院多次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外国及中国歌剧,均受各方好评。自1992年以来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连续10年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的重要演出,得到音乐组委会、观众的肯定和高度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剧院国际艺术化交流活动得到广泛的拓展。1986年与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合作上演歌剧《波西米亚人》获得成功。1999年又与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进行了合作演出。2001年6月,与帕瓦罗蒂、多明哥、卡雷拉斯成功合作了“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中国国家京剧院:近年来,中国国家京剧院除了“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梅兰芳金奖”、“梅花奖”、“中国京剧节金奖”等国内重要评奖中均榜上有名外,剧院还不断派出艺术团组到世界各地及港、澳、台地区演出。曾先后出访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及五大洲,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北京京剧院:建院以来,相继上演了各流派代表剧目和传统剧目300余出。为使中国京剧艺术走上世界舞台,曾先后应邀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朝鲜、香港、澳门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正是这样生存发展,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才纷纷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如从1997年开始,以“为中国喝彩”为主题的大型音乐歌舞晚会先后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希腊、南非、日本、法国、巴西等国举办。而依托于中国生产的服装、设备、餐饮、礼品、玩具、文具、家具等的大量出口,融合在产品中的中国文化内涵也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传播。[30]3.全国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推向市场截至2012年9月10日,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528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制作机构,38家党报刊发行单位己全部完成转企改制。2103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中,2012年9月底统计完成了2093家。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己有3271种完成改制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艺术事业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30万个。

近年来舞台艺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终究形式灼人,毕竟其所逞现的大多是过去的故事,而现在是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们的舞台艺术也应该要尽可能的做到与时俱进。其实也能多向兄弟艺术学习,例如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要多反映现代生活,表现现代人们的生活内容。光这样还不够,因为我们的舞台艺术是有着自己的舞台表现规律的,还必须要从表现规律上来改变它,尽量符合现代人们的欣赏习惯与生活特点。我们在秉承它的同时,不是要出现真牛、真马、真船,也不是要废除打击乐、程式、脸普、行当,而取而代之以西洋管弦乐,程式化的戏曲动作大幅度地向生活化的表演和化妆,更不是尝式着用底幕、幕片来填满舞台空间……等等彻头彻尾的脱胎换骨,而是使其如何能更好适应现今观众的审美欣赏习惯。例如骑自行车、坐飞机、乘汽车、电梯等等,现代生活方式如何来表现?这些都要考虑。话剧这方面就做了表率,话剧演出中常用到旋转大舞台、伸缩台、升降台等等,基本能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而戏曲在这方面就远远不够。舞台艺术的改革发展,不仅要做到表现方式的表化,表现形式也要发生变化,例如音乐,灯光等等。话剧艺术在形式上就大胆作出了贡献与尝式,例如近些年国家话剧院的先锋戏剧演出,还有以林兆华为主的戏剧工作室创作的小剧院先锋话剧的演出。第二方面:要发掘和整理舞台艺术史料,充分走访乡村与荒源院落,对稀有艺术文化展开研究,要充分进行发掘性保护与传承如研究建国前戏曲艺术颇有成就的赵景深老师所说的,“我们过去研究戏曲史,每每是关在书房里搞,不去接触活的戏剧史”。[32]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评评价体系,把人民群众的“欢迎不欢迎”与“喜欢不喜欢”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的舞台艺术才能不会走进博物馆,不会脱离群众,才有希望真正迎来另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