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特征研究

时间:2022-06-01 04:31:06

导语: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特征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特征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提升,大众群体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要求也愈加增高。公共艺术正随着时代和人们的热切呼唤发展而前进,在其表达形式、传递情感上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多样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亦获得了长足地发展。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设中所具有多种特性成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审美;公共艺术;改革开放;公共艺术特征

一、引言

公共艺术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是为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而兴起来的。城市摩天大楼的建立,让人们与自然环境距离疏远,未能够顾及到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感受,于是以公共艺术形式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形态装点着城市空间,艺术与城市文化空间相互融合,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城市中,传承着城市的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我国公共艺术出现的较晚,大约在90年代才被人们逐渐认知,并在发展中不断得到重视。

二、公共艺术发展初期

自新中国成立至80年代左右,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公共艺术发展的初期,因为该时期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较为固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特定的社会形态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共艺术的呈现形式多以主体性雕塑为主,大多为纪念性雕塑,为纪念革命英雄人物,歌颂和赞扬他们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出现一大批的革命英雄人物雕塑,一时间在全国兴起来。这在当时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该时期的历史事件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这一时期的公共艺术,多是在固定的主题下进行创作的,这种现状下,让艺术家在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之下,从而约束了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所以在公共艺术发展的初期,尽管一些作品有新意,但是大多数的题材过于单一、雷同之处,且制作工艺较为粗糙。造成这些的原因是由于大环境所造成的。但是,这一时期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团结协作精神。由于,是政府部门所有的大项目制作都是和一些艺术家共同完成,他们共同设计,制作作品样本,讨论,最后使作品臻于至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纪念堂,当时有108位雕塑家投入到这一项目中。

三、发展中的公共艺术

到80年代左右,随着政策的推行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想也日趋开放,人们积极探寻新事物。在大环境背景下,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意识增强,早期单一的公共艺术模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城市空间中开始出现一些民风民俗的较为有艺术感的公共艺术品,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公共艺术实践中,敢于实践创新,率先建立“石景山公园”,园内雕塑在形式和表现上均有所创新,同时雕塑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互融合。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位于复兴门西的“和平少女”,少女的洁白如玉、落落大方形象与周围浓郁苍翠的绿色背景相得益彰,自由与和平的主题更加能够体现出来。这一公共艺术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对于我国公共艺术未来的走向有一个标志性的意义,为后来的公共艺术多样性题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我国公共艺术发展至今

90年展至今,我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商业气氛比较浓厚,我国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在需求方面更加多样化,在该时期公共艺术的要求更加偏重于生活和休闲空间。出现了一些形状各异、主题鲜明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空间中随处可见,让市民切实的感受到艺术的零距离感。《深圳人的一天》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融入艺术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创作该系列雕塑的创作人,孙振华教授,他认为“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是使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共法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深圳人的一天》则是将城市空房间中最为真实的一面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于城市公共空间中,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一角。还有一些诸如城市空间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如青岛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其螺旋上升的风,与周围的海,相互映衬融合,表现出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和爱国情怀。在这一时期,公共艺术的发展在各个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各城市纷纷建立相关的部门、机制,如此看来,我国公共艺术越来越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为未来公共艺术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公共艺术特征表现

公共艺术从最初发展至今,虽然历经曲折,但也逐渐走向成熟,并正努力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在不断的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公共艺术的发展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有着明显的艺术特征,其主要表现在:

(一)具有公众性公共艺术首先要求必须具备公众性或者公共性,是因为公共艺术作品主要反应或表现的是,特定的区域在公共事物或者重大事件,在该区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充分了解该区域的文化历史情况,以适度的表现形式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

(二)公共艺术必须具有开放性就公共艺术来讲,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开放性,指的是狭义的公共艺术,是指城市空间中的雕塑、壁画、景观小品,建筑、地饰等。在开放性上来讲,更多的是偏向于狭义的概念。公共艺术作品是面向大众群体的,不归属私人物品,能够在城市公共空间展示出来,并能够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三)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物质性这里谈到的物质性是指公共艺术建设从想法变为实际中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要考虑该表现形式赋予何种材料,才能够与空间已有的建筑,景观相互融合、匹配,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耐用性,坚持绿色环保。在新兴材料中不锈钢的出现,为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品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多样性。

(四)城市文化地域性差异性由于空间和区域位置的不同,造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基于该情况,艺术家在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时,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这样才能够让作品融入城市空间,被大众所认可。

(五)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空间性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空间中,作品本身的形态要与所放置的空间场所相融合,同时还要与周边色彩、材料的性质、城市文化等方面相协调。

(六)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可持续性,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警示性的作品告诉世人2010年12月底,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携手北京奥美举天阶启动。其展现的形态,仔细近看是由一根根细细的一次性筷子拼接在一起,还原成一棵棵树的形状,虽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枯树,在环境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其主题是要我们警醒,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以其直观的形式表现在公共空间中,虽然作品本身是一组临时性的,但是其主题呼之欲出。

六、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在大背景下,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以现状来看,公共艺术要想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各城市必须重视起来,建立完善的相关机制,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同时在创作中,要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和精神风貌,在创作中还要注意对材料的选择、对环境的保护,做到可持续性发展。避免出现粗制滥造,不合场地的公共艺术品,只有这样,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才能够长久的进行下去,为城市居民带来一定的互动体验,做出地方特色,提升该城市的知名度。

作者:陈敏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