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景观表达方式研究
时间:2022-03-27 09:58:33
导语:中国艺术史景观表达方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艺术史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的思想影响着园林景观的发展,对其表达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艺术史上不同时期的景观表达方式的特点,有原始艺术时期以宗教为主导地位的图像化景观,奴隶制前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简单园林景观,奴隶制后期赋有诗画意境的意境景观。艺术的发展促进景观设计的发展,为未来景观设计合理运用艺术的手段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景观表达方式;图像化;立体化;意境化
艺术与景观的关系可以用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来表达,从艺术中分离出了景观设计,与此同时艺术与景观设计也是相对而生,相向而行的,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当代艺术像一股洪流不断涌入国内,与国内原有的艺术体系不断碰撞、融合,在这种新形式下,景观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今景观的表达方式,我们应当注重分析中国艺术史上景观表达方式的特点。
1中国艺术史与古典园林思想
艺术史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与中国文化共同发展而演化的专门史。文化产生的地方,便是艺术发生的地方[1]。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统领着中国艺术的文化基础,它是构成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核心和文化理念[2]。而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识形态背景亦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艺术史可以看出,中国景观表达形式的发展演化离不开艺术的发展进步,每一个时期的景观表达形式都离不开当时最巅峰的艺术思想的指导,大到大明宫、华清宫、颐和园、西湖,小到苏州古典园林、章华台等等都与艺术相关。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当人们欣赏园林中的景物时,“静观”和“动观”都会存在,人们会在行进、流动中欣赏景物的姿态和美感,进而感悟人生哲理。所以,园林景观是一种时空综合的艺术。
2景观表达方式特点
2.1景观图像化。在远古时代,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人们对大自然出现的现象无法用语言表达,巫术拥有着绝对的领导地位,所以几乎所有的原始艺术形式都与宗教有关系。大汶口文化中出现的太阳、云层和山恋组成的图形,它们在艺术上传达了一种视觉效果,但在文化上它代表着一种宗教符号,所要表达的是对祖先、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表达也因此构成了一种人文景观。在中国艺术史中,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景观图像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如战国时期的山水画之一《山海图》是一个全景式的景观图卷。如今虽看不到《山海经》,但其记载画面内容的《山海图》篇仍然保留至今。“《山海经》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涉及中国的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植物、矿物、医药、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3]由此可见,《山海图》是一幅包罗万象的地理景观图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达的是中国古代繁华市井景观的一幅伟大巨作,因此成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瑰宝。从东京汴梁的市中心一直画到郊区,其中大街小巷、百肆杂陈、桥梁舟楫、宫府宅第、茅棚村舍一应俱全,各色人物穿插其间,整个汴梁的景观一览无余,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及景观珍贵的史学材料。原始艺术中不仅描绘地面景观,也表现天体景观。如良渚文化中期反山的嵌玉漆杯,就是用大小不一的玉石镶嵌在杯体上,杯体正面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体运动,背面是以南极星为中心的天体运动[4]。在总体上呈现出了一幅壮观的星宿景观图景。2.2景观立体化。早先的游牧生活转化为定居生活,开始有了集体定居的氏族部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从氏族的公有制转化为奴隶主的私有制。在奴隶制社会,简单的狩猎生活已经满足不了王公贵族的生活需求,出现了大量的囿、台等园林景观,这是将宗教中所表达的山峦、溪流及植物等描述自然景观的符号建成园林,不同于大自然景象,使得景观有规律地进行立体化表达。在古代,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进行园林景观的选址和建筑的经营,在其中活动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园林中相应的布置一些建筑物,满足游赏、娱乐、居住等多方面的需要。园林中除了栽培树木之外,还有专门栽植花卉的地段,圈养动物的场所,园林中相应的开凿水体,满足供水或交通的需要。这个时期的园林景观简单地将图形立体化,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完全没有将诗意的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中。2.3景观意境化。随着中国艺术史的不断发展进步,由书法艺术逐渐发展到绘画艺术,绘画艺术多是写意的艺术。“书画同源”在中国古籍文献中一直是被认可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5]在中国,意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尤其是在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意主要指的是主观的情感和理念,境的意思则是指客观的生活和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将主观与客观进行结合便就产生了意境,艺术创作者在客观的生活和景物之中熔铸自身的情感和理念,进而能够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中国古典园林最典型的特点便是意境的含蓄,意境的含蓄深邃隐晦,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2.3.1“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在庭院或山野的咫尺之间,大自然之中广阔的山水风景被人们用叠山理水的手法缩移摹拟于此,这种艺术性的创作不仅重视了物境,而且更加注重了由物境而幻化和衍生出来的意境,这就是“得意而忘象”。苏州园林是园林意境表达的代表作,在庭园中以自然要素如水、雨、影等模拟自然,隐喻意志,表达情思。著名诗人文征明在描写一些景点时,多是以水为脉络进行展开如“循水而西”,“水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等等,总之,“凡诸亭楹台榭,皆因水而面势”。[6]水可以使园林活起来,更加增添了景观的意境美。2.3.2预设主题。基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艺术家的文学作品、名人大家的逸闻轶事、经典的历史典故,亦或者是某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等等设定一个带有某种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自然界的山水植物以及建筑等元素所构成的物境对该主题进行创意性的表达。如扬州个园中用黄石假山进行掩映烘托的构图经营据说是完全按照石涛画黄山的技法,北京清漪园水景观亦是摹拟杭州西湖的美景。2.3.3景题、匾、楹联、刻石等。在景观的表达上,除了预先设定意境主题,继而用山水元素表达意境的手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预先并不设定意境,而是对建成后的园林物境所呈现出来的特征用文字进行“点题”。比如在中国文学艺术上,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十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写的就是此种表达方式。在苏州拙政园,有两处匾题,一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的匾题为“留听阁”,两处都是赏荷花的地方,物境相同,但是“远香堂”出自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留听阁”则出自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两处匾题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且意境完全不同。
3展望
中国艺术史上,景观的表达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古典园林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和意境美是景观表达方式的最高境界。在当代艺术引领下的各种设计思潮,已经在中国萌芽发展,但还不是很成熟。国外艺术潮流大量涌入国内,一味照搬国外景观表达方式而导致中国景观表达缺乏意境美、形式单一、千篇一律等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引进国外艺术潮流时,认真学习中国原有艺术特色,将先进的艺术结合中国原有艺术特色,从而表达出赋有生命力的真正的中国景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李倍雷.中国艺术史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J].艺术百家,2014,01:113-118+122.
[3]王璜生,胡光华.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2(1):55
[4]朱日新.景观的艺术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2.
[5][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6]文征明,周振明.王氏拙政园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作者:罗婉璐 朱月晴 吴凡吉 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 上一篇:中国艺术哲学在家具设计的作用
- 下一篇:妇产科侧切手术愈合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