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音乐对比下的新艺术论文

时间:2022-08-06 04:43:56

导语:国外音乐对比下的新艺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外音乐对比下的新艺术论文

一、新艺术的历史背景及音乐概况

(一)时代背景

14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一个新的欧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前一时期的政治和和文化,罗马教皇统一的宗教世界开始瓦解,宗教神权逐渐衰微,新兴市民阶层兴起,由于黑死病(1348-1350)和百年战争(1338-1453),经济几乎崩溃,引起了城市居民的不满和农民暴动。社会的变革必然引起文化的嬗变,加之欧洲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迅速萌发,各国各民族的语言逐步确立起来,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如但丁的《神曲》、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均以各国自己的文字呈现在这个时期,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在政治方面,法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意大利则是由许多分散的城邦组成。

(二)法国和意大利音乐概况

法国:“14世纪的法国仍然生活在中世纪晚期的氛围中,因为受中世纪精神影响的深度和热忱,使它与中世纪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有更深的渊源”。[1]随着法国新艺术的首要代表纪尧姆.马肖的出现,对外界的依赖逐渐减弱,作曲家默默无闻的情况消失,其作品从音乐创作技法到音乐思想观念都体现了新艺术时期的特征,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整个法国的风范。1.经文歌:马肖共创作的23首经文歌,继承了传统的三声部创作模式,定旋律声部用乐器演奏,上方两个声部采用不同歌词(多为法文),等节奏技术运用于各个声部中。2.弥撒曲:马肖的弥撒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将常规弥撒的五部分视为完整的体裁来统一考虑,但五部分音乐材料存在联系,这为文艺复兴时期弥撒曲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世俗音乐:在世俗音乐方面,马肖继承了法国北部游吟诗人传统,创作了一些单声部歌曲,但更多的是将世俗音乐复调化。意大利:14世纪的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对乱世的恐惧有所反应,但艺术上更接近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的精神,到处有人在唱、在朗诵民间诗歌,从中可以看出,能让年轻的意大利诗歌繁荣的时期,必然也适合音乐的繁荣。作为意大利新艺术的代表人物—盲人音乐家兰迪尼(1325-1397)最为著名。尽管因天花从小失明,但在音乐方面却作出重要成就。最为一名歌手、诗人,精通管风琴的演奏,同时在音乐理论、天文和哲学上造诣都很深。其流传至今的作品全部是世俗音乐,著名的“兰迪尼终止”是13-15世纪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也是他的风格体现。

二、新艺术的音乐特征

(一)节奏节拍和记谱法取得巨大进展。有量记谱得到进一步发展,三分法之外的二分法更为突出与活跃,产生了更小、更自由多样的节奏组合形态,并开始应用节拍的标记符号。

(二)“对位写作”观念开始建立。声部写作从奥尔加农时期的附加性声部方式进入“对位”时期较为自由、独立的声部写作方式。

(三)和声意识越来越强。三度六度被频繁使用,平行五、八度的使用逐渐减少,半音性声部进行开始出现和初步发展,由此引出了“伪音”(MusicaFicta)的应用规则,“伪音”也是初期对位的特征之一。

(四)宗教与世俗的混合。由于音乐家不仅供职于教堂,还将音乐活动扩展到世俗宫廷和民间。许多世俗音乐体裁,尤其是复调世俗歌曲大大向前发展。

三、法国和意大利音乐之比较

(一)音乐风格方面

法国:作曲家专注于等节奏的结构和表现功能,既有像等节奏这样大规模的,又有像二拍子和三拍子组合的小规模的。法国作曲家听从自己天然的节奏本能,写出来的旋律灵活多变、丰满匀称。中世纪创作中的严峻、冷漠、近乎禁欲的性质消失,个人的、个性化的创作取而代之。意大利:作曲家虽然受法国“新艺术”思潮的渗透影响,尤其是弗朗科音乐论著的传入和启迪,这一时期的宗教职业的音乐家们,以主要精力从事世俗音乐作品的创作了,更加注意旋律的流畅和歌唱技术,内容上更多与城市市民的现实生活有关。

(二)记谱法方面

法国的记谱体系是弗朗科原则的延伸法国:图中圆圈和半圆表示第一级划分情况,圆圈表示三分完整拍,半圆表示二分不完整拍。圆圈中的点表示第二级划分情况,加点表示第二级划分是三分完整拍,不加点表示第二级是二分不完整拍。意大利:意大利记谱体系的基础是意大利有量复调音乐创始人之一的马尔凯托,吸收弗朗科有量记谱法的长处而拟定新的意大利记谱法。

(三)宗教音乐方面

法国:宗教作品在这个时期由于教会威望的削弱而衰落,艺术正在变得更加世俗化。14世纪的经文歌远比13世纪规模宏大,上方声部恢复使用拉丁语,很多经文歌的歌词谴责教士的放荡行为,还有一些涉及政治事件。“14世纪的经文歌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结构,作曲家和理论家们认识到经文歌固定声部中的两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是克勒,即固定的旋律;另一个是塔列亚,即固定的节奏型,克勒和塔列亚不是同步的,在实际作品中它们的结合关系可能会更灵活。这种技术主要用于经文歌中,在经文歌的发展历史上就出现了等节奏经文歌”。[2]意大利:14世纪的意大利对创作复调的宗教仪式曲目不太感兴趣,复调在教会音乐中大部分是即兴演唱,与法国“新艺术”之经文歌传统不同,它排斥宗教仪式中的持续声部旋律,持续声部承担起支持他上方声部的责任,起到了低声部的作用。

(四)世俗音乐方面

法国:这一时期的新艺术音乐家不再局限于教堂范围的活动,像维特里与马肖等音乐家同时也是国王的基督教会侍从、诗人兼作曲家,不仅服务于世俗宫廷,同时也受雇于宗教活动中心的教堂。使得中世纪晚期世俗音乐得到极大的繁荣。法国世俗复调歌曲的三种“固定形式”: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

1.维勒莱(Rondeau):维勒莱一词来自法语Vireli意为副歌、叠歌、叠句等,采用Abba的曲式,其中A代表叠歌,b代表诗节的第一部分(它是重复的),a代表诗节的最后一部分(所用旋律同于叠歌)叠句之后接三段诗节(bba),形成(Abba)最后结束于A。

2.回旋歌(Rondeau):回旋歌最简单的形式由八行短诗组成,仍有叠句不断重复,与维勒莱不同的是,叠句可以由两个段落组成,典型的形式是ABaAabAB.(大写字母表示歌词叠句)。

3.叙事歌(Ballade):通常有三到四个诗节组成节,每个诗节都唱同样的音乐,结束时都有一个叠句。叙事歌的旋律部结构为AB。意大利:音乐上世俗音乐较为繁荣,大量的世俗复调音乐成为其特色。

正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所描述的那样,音乐伴随着意大利的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方面,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里许多有影响的音乐家,他们创作的体裁有:猎歌、牧歌和巴拉塔:

1.猎歌(Careeia):意大利的狩猎曲在字义上有双重意思,即“狩猎”和“卡农”猎歌以描绘狩猎情景而得名,一般为二声部,以卡农形式演唱,通常下面还带一个慢速的自由器乐声部。意大利的猎歌受到宫廷听众的欢迎,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将呼唤或叫喊的戏剧性效果带到歌词中。

2.牧歌(Madrigal):是14世纪意大利最常见的音乐形式,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思潮的推动下,牧歌成为这一时期复调音乐体裁的代表。当时的牧歌是分节歌形式,结尾带有利都奈罗段落作为叠歌,开始的各节都唱同样的音乐,利都奈罗唱新音乐。大部分为二声部,偶尔也有三声部,歌词一般有二到四个诗节,内容简单且丰富。

3.巴拉塔(Ballata):类似法国的维勒莱,都由单声部写成,其歌词都通过悠长而流动的线条和精巧的旋律轮廓而表现出来,每一行的头一个和倒数第二个音节有华丽的花唱,中间的音节则用音节式风格谱写。

四、结语

“新艺术”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对文艺复兴甚至后世音乐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一时期的法国以马肖为代表的音乐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这也是他同时接触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影响,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整个法国的风范,而意大利的音乐则在世俗音乐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新艺术”在节奏记谱、和声对位、美学思想、音乐理论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即其前承中世纪,后启文艺复兴,为西方音乐的迅速发展及其发展方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车国辉工作单位:西北师大音乐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