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渗透闽西民间艺术的策略

时间:2022-09-16 05:15:29

导语:幼儿园渗透闽西民间艺术的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园渗透闽西民间艺术的策略

摘要: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育,是一种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闽西民间艺术底蕴深厚,艺术形式多样,别具特色,如何针对幼儿特点及幼儿园区域教学进行闽西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考方向。龙岩市实验幼儿园课题教研组充分挖掘富有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以幼儿为本,结合五大领域循序渐进地开发和构建适宜幼儿学习闽西民间艺术的综合的、整合的课程,对于提高幼儿对闽西民间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闽西民间艺术;园本课程;区域活动;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福建闽西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拥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闽西文化蕴含着积极丰富的教育功能。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与创新的源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有助于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美的熏陶。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闽西民间艺术文化,挖掘闽西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我园积极开展闽西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挖掘、选择、开发闽西民间艺术内容,将闽西民间艺术内容融入幼儿园的一日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如:汉剧、剪纸、竹编、纸扎、刺绣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感受闽西艺术之美,体验闽西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幼儿对闽西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闽西民间艺术,达到“教化无形而至德”的教育目的。

一、“身临其境”,走进闽西民间艺术天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提出要利用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有着丰富多彩、举世闻名的民间艺术资源。我园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周边闽西文化资源,教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观察,用积极的态度去了解闽西民间艺术,使幼儿从小热爱、喜欢民间传统艺术,在幼儿心灵深处埋下热爱地方艺术的种子。(一)幼儿从经验中感知艺术之美。《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并且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幼儿要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的参与来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我园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教师、家长的引导,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广泛收集、实地参观、网页浏览等多途径增加幼儿的经验积累,带领幼儿‘走出去’观看元宵走马灯、走进剧院观看闽西汉剧等等,让幼儿置身于闽西民间艺术中,感受闽西民间艺术的魅力。譬如,龙岩市新罗区小池盛产绿竹,有竹制品手工艺的悠久历史,陈列在展览馆中的竹制品种类繁多,样式各异,世界上最大的竹椅屹立其中。恰逢春游之际,我园组织家长和小朋友们走进当地的竹制品展览馆,通过“看、听、摸”了解竹制艺术,同时让幼儿与手艺人亲手参与编制,不仅感受到竹制品的独特魅力,也萌发了幼儿对闽西民间艺术文化的喜爱之情。(二)教师从学习中体会传承之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效果。因此,为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我园定期组织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教学地点进行培训学习。譬如,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是素有做花灯的传统,传承了两百多年元宵民俗活动——闹花灯在每年元宵佳节都会隆重举行。竹贯花灯造型多样,大到神兽灯,小到花灯,每个花灯上有很多幅精美细腻、栩栩如生的手工剪纸艺术品,内容有文字、山水、植物等,巧手天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我园组织教师在年味正浓之时,探访了以制作花灯闻名的手艺人——邓祥忠老先生,学习制作花灯制作的技艺;我园还组织教师走进新罗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巧头”馆进行学习,“巧头”同“彩头”,蕴含了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包括剪纸、绣花、画箩筐等等,广泛用于嫁娶、乔迁等民俗活动中,每一细节都是由手工制作而成,色彩艳丽。教师从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实现传统教师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们在不断的参观、动手、感悟学习中不仅加深对闽西民间艺术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民间艺术文化素养,更新了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师们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闽西民间艺术内容通过游戏教学过程传达给幼儿,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

二、“切身体会”,创设闽西民间艺术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幼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我园课程建设中,力求将闽西民间艺术融入教学环境中,创设充满浓郁闽西民间艺术气息的,融教育性、艺术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依托班级主题环境、区域环境。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闽西艺术主题活动中,教师把闽西民间艺术元素融入主题环境、区域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参与其中,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获得对闽西民间艺术最直接的体验。如:大班在开展主题《我是龙岩人》中,结合活动目标、幼儿兴趣,采取谈话、制作、照片、绘画等形式,把握活动重点,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幼儿能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闽西的风土人情。围绕“闽西风景”“闽西美食”“闽西风俗”三大方面与幼儿共同创设主题墙,主题墙上的“土楼”“挺秀塔”“天马山”采用与幼儿合作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室的墙面布置形式多样化,有绘画、调查表、照片等。(二)依托闽西民间艺术长廊区域环境。教师积极挖掘各不相同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的闽西民间艺术形式,建构《新罗喜庆苑》《闽西习艺廊》区域活动长廊,含有剪纸坊、巧头坊、纸扎坊、龙岩山歌戏大舞台等,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结合闽西特色资源进行了科学利用和有机组合,创设有弹性、动态的特色区域环境,将教师、幼儿共同收集的相关内容装饰其中,投放并灵活调整区域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更为深入的闽西民间艺术探索,与民间艺术对话,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身体力行”,传承闽西民间艺术文化

将教育教学与闽西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结合的这个过程,是不断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的过程。教师们视保护、传承、发扬闽西民间艺术的重要任务为己任,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闽西民间艺术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区域游戏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在进一步了解、感受、体验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为闽西民间艺术的传承厚积薄发,(一)丰富园本课程特色内涵。闽西民间艺术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我园从文化传承和儿童长远发展的角度56出发建构和实施闽西民间艺术融入园本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事业”“寓教育与生活和游戏之中”。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三年是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接触其感兴趣的、各有不同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以大班区域游戏为例,教师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想法,将富有民间特色的元素内容运用其中。一是以平时生活中熟悉的本地地名为主区命名游戏区域的名称,如龙池书院(阅读区)、登高画廊(美工区)、龙岩小吃(角色扮演区)、土楼人家(建构区)、培斜作坊(竹编区)等。二是以幼儿生活经验为主投放区域材料,如在龙岩小吃(角色扮演区)区里投放米粉、磨具用以制作龙岩特色的小吃:打糍粑、做红圆子、鬼糕等;在登高画廊投放剪刀、红纸、脸谱等用以剪纸、拓印、描绘汉剧脸谱,在扇子上绘画龙岩建筑等;在培斜作坊投放竹条、编织步骤用以学习编织技能。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充分互动中、游戏中,不断提高认知、动手、交往等能力,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激发幼儿对龙岩的热爱之情。(二)邀请民间艺人入园指导。《指南》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建议。挖掘闽西民间艺术资源,邀请民间艺人以及山歌剧团演员走进幼儿园课堂,不仅能拓展教育空间,给教师、幼儿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丰富幼儿对闽西民间艺术的直观感受,为幼儿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譬如,上文提及的新罗万安竹贯花灯,花灯的造型富含吉祥、祈福等象征意义,如神兽中麒麟、大象、狮子等,灯上的剪纸装饰色彩艳丽,是幼儿喜爱的闽西民间艺术之一。我园将万安花灯制作引入课程,制定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内容,特邀民间艺人邓祥忠老先生定期走进课堂,与教师、幼儿面对面,结合闹花灯习俗,从剪纸、造型、装饰等展示讲解花灯的制作过程,极具本土特色。此外,邓老先生还亲自为幼儿穿戴走马灯服饰,讲述了状元走马上任的故事,让幼儿对闽西的传统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获得了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此举为教师与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土壤和艺术空间,闽西民间手艺将在幼儿园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三)借助节日感受闽西味道。《指南》中提到,要利用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我园借助闽西特有的节日氛围,在一年一度的“今天我做主”六一主题实践游园活动中,将万安的竹贯民俗文化——元宵的传统闹花灯融入其中,将剪纸坊、纸扎坊、祈福巡街等互动结合。剪纸坊的剪纸作品送往纸扎坊中进行贴花,纸扎坊中主要是神兽等花灯骨架的裱糊、装饰,制作好的成品送往演艺中心,当作巡街祈福的重要工具,环环相扣的环节都由幼儿自主完成。巡街之时,场面热闹非凡,幼儿身穿汉服,穿戴状元帽,挥着鞭儿走马灯(状元郎走马上任之意),抬着自己制作的象征吉祥的麒麟、狮虎、大象等大花灯,手执多姿多彩的鱼、圆球等小灯笼,在欢快的锣鼓声和民间艺人邓祥忠、罗生成老爷爷的唢呐声中,沿着幼儿园操场,进行“走街串巷”的花灯游行,以祈求快乐成长、国泰民安。整个游行极具闽西民间特色,让幼儿感受到了浓浓的闽西味道!(四)观察反思促进教师成长。在不断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在教育行为和策略研究上亦有所发展。在五大领域的渗透教育融合下,通过集中教学和区域活动的组织,以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和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为抓手,将活动目标分解为多层次的学习步骤,选择合适的闽西民间艺术内容和材料,经过思考――设计――实施,为幼儿提供最适宜、最有效、最科学的教育活动,再到观察与反思,检验预定措施的可行性,继而调整策略返回到实施过程中。教师学会在实践前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中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民间艺术文化因为失去传承人而逐渐消失匿迹,这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损失惨重。因此,闽西民间艺术文化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外在形式,更在于它生生不息的闽西民间艺术文化精神。让幼儿知道闽西之美,了解闽西的文化传统,传承闽西人坚持的精神,是幼儿园培养新一代闽西人应有的课程内容,也是传承闽西民间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刘利民.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0.

[3]虞永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J].幼儿教育,2005(06):8-9.

作者:翁敏 单位:龙岩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