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探究
时间:2022-03-10 08:44:34
导语:城隍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城隍”是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民俗信仰。邯郸人信仰城隍,认为城隍是保护一方安宁的神祇。城隍文化渊源流长,在邯郸至今还流传着关于城隍爷的各种祭祀仪式和环城巡游活动。每逢正月在邯郸的磁县、涉县、武安等地都会举行关于城隍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出巡仪式,这种古老的节日传统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福保平安的愿望,传播了地方民俗文化。近些年来,城隍信仰及城隍爷出巡仪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人们更新改造,除了民间优秀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外,还需增添新时代元素。
关键词:邯郸;城隍;仪式;民俗文化
一、城隍的由来及渊源
邯郸自古人杰地灵,在这片沃土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关于“城隍”的说法有很多,邯郸人信仰城隍,并因此建立城隍庙。“城隍”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班彪传》,“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这里的“城隍”即为城池的本义。清人姚福均提到“易城复于隍。礼天子大腊八,水庸居第七。水即隍也,庸即城也。”[1]在这里,城隍属于腊八神中的第七神,即水庸神,有“护城河神”之意,是一个地方的自然神,即为防范外来侵略,保卫一方城市人民安宁的神祇。范军《城隍信仰的形成与流变》认为,“水庸(城隍)在周代已经作为保护城市的土地神而接受人们的祭祀了。”[2]郑土有、王贤淼的《中国城隍信仰》认为“城隍的信仰实质是对人鬼的信仰。”[3]“水庸”是城隍的原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它其实是人们对神灵显灵的期待。“城隍”作为民间崇尚的一个地方神灵,也是原始人类“神灵崇拜”的展现。“严格说来,城隍信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宗教信仰,而只是一个神格化了的名人信仰。因为城隍信仰不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并没有一个原始的神祖,更没有一套完整的宗教理论。”[4]因此,关于城隍也有“众神”之说,有正直者、神能者等多种类型。在民间供奉城隍的场所是“城隍庙”,由祭祀城隍这种民间宗教信仰也衍生出了一套民间的祭祀程式,其活动的发展历史悠久。城隍神进入城市之后,成为守护城市的地方神灵,城市的建设规划、庙宇的建立也需要考虑人们的信仰传统、受众的范围等多种因素。“城隍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唐宋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被列为国家祀典。”[5]由此可见,城隍的例规的制定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二、邯郸地方“城隍爷出巡”民俗活动仪式
邯郸地方“城隍爷出巡”仪式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了烧香祭拜、出街巡游、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这些庙会活动范围大、人数众多,出巡活动多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在邯郸当地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笔者以邯郸永年、磁县两地的城隍爷出巡仪式为例,展示邯郸地方城隍爷出巡的景况与内容。(一)永年“抬花桌”等民俗表演。邯郸永年的广府城居县城东部,城隍爷出巡仪式也多在此地举行,当地民俗文化浓厚,民间表演剧团众多。“广府古城的沧桑是永年及周边地区历史的浓缩和载体,历代以来,它曾是曲梁县、邯郸郡、广平国、武安郡、洺州、广平府的驻地。巍巍古城坐落在方圆三十平方公里的一汪洼淀之中。”[6]古朴雅致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下,永年区的民俗也得以发源,当地的“城隍爷”信仰习俗源远流长。当地的民俗表演团队都会举办“抬花桌”“舞龙舞狮”“秧歌”等多种民俗活动。城隍爷出巡活动中,由8人抬起红色的大花桌,花桌上放置鲜花围成的大花圈,颜色以红色、黄色、紫色等明艳的颜色为主,绚丽夺目。整个出巡的过程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除此之外,在民俗活动的展演中,还有腰鼓队、舞龙队、扇子队等依次排成方阵向前行进。永年的城隍仪式具有地方特色,民俗表演活动生动活跃。(二)磁县民间出巡队伍表演。磁县的城隍庙居于县城中心,“城隍爷出巡”仪式一般定在正月十六,出巡开始,主持者上香毕,鸣炮奏乐,城隍爷神像被抬上紫红椅,路旁有彩旗夹道相迎。参演的队列都有各自的标语和旗帜,如“社区腰鼓演出队”“磁州镇朱庄阳光舞蹈队”“舞龙舞狮队”“战鼓队”“旱船队”等。在警察的有序指挥下,队伍在道路中央以边表演边行走的形式展开,欢天的锣鼓声更是衬托了“城隍爷出巡”仪式的隆重和热闹。城隍爷神像被请出城隍庙,在民众扮演的诸路神仙的指引下,接受民众祈福。在参演的队列中,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各路神仙和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有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中的角色。在巡游仪式中,诸如《水浒传》《西游记》里的经典角色被表演者展现得生动诙谐,惟妙惟肖。表演者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身着艳丽的服装边巡游边表演,道路两旁的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磁县的城隍爷出巡仪式中,观众的心理期待已经不完全是对城隍神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祈求,而逐渐演化为一种由外向内的民俗文化直观的心理感受,作为普通民众,大家对城隍爷的“神性”已逐渐弱化,转向关注现实世界的发展。此前,中断了20年的城隍爷出巡仪式于2016年在磁县举行,就田野调查的数据,笔者列表如下:随机调查的100人中,年龄段位于10岁以下的观看者普遍反映观看“城隍爷出巡仪式”是出于新奇、好玩的猎奇心理,他们从未或很少见过这种声势浩大的表演活动;年龄段位于11-20岁的青少年则认为这是一种表演方式,热闹好看;20岁以上的观众则认为这是一种民俗的传承方式,且年龄越长者越对此有浓厚的情怀。可以从中发现,城隍爷出巡仪式对民众的感观影响,以及这种仪式中民众的心态与心理期待。
三、邯郸地方城隍爷信仰的文化内涵
(一)民间土主崇拜意识的展现。“土地崇拜是最普遍的自然崇拜形式之一。与土地崇拜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可称为土地崇拜文化丛,它包含土地神观念、土地神名称、土地神形象、祭所、祭祀仪式、神话、禁忌等文化元素。各种文化元素产生之后,又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崇拜文化。”[7]河北邯郸的城隍爷出巡仪式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城隍爷出巡仪式到民间对土地神的名称、形象、传说等都体现了民众的土主崇拜意识。自古以来,“城隍爷”作为民间的“土地神”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而这种缘由是远古时期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影响下,把自身的愿望寄托在自然万物上的结果。从祭祀土地的关于“物”的崇拜到将民间土地神人格化,神的主体附之于具体的“自然人”身上,这种由“物”到“人”的崇拜是社会进步阶段中的变迁,是人们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畏惧自然—尊敬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观念变化。土主信仰其实是一种本土崇拜系统,而通过“城隍爷出巡”这样的仪式表达,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善恶观、奉献精神观念的表达。信仰与宗教有关,“宗教只有与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道德习俗相一致,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以其合理性而存在发展。而对道德来讲,它以精神自由为特征,最初它被附着于原始崇拜的形式之中,这使道德从形成之际就具有了信仰的性质。”[8]原始的自然崇拜下,土地因其具有负载万物的能力而受到人们的尊崇与敬仰,而后形成的城隍爷崇拜、出巡仪式等都说明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地信仰的存在。此外,在城隍爷信仰中也反映了世人的道德观念。在邯郸地方民间传统的城隍爷出巡仪式中,都会有主持活动者在巡游中宣传善恶观念、因果报应的做法,以期民众广受教育,向善向上,端正自己的品行。这种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在古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而开展的一项活动,但从一定意义上看,这种形式的出巡仪式无疑也对民众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民间宣传善恶观、奉献精神的传统朴素道德观也在群众中形成一种道德约束,规范了民众的社会行为。礼俗社会自形成之初到现在,已经构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行为规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秩序观念的存在,才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统御了人民。
四、邯郸地方城隍民俗的意义与价值
(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邯郸民间通过“城隍爷出巡”仪式活动的发展,也逐渐融入许多与地方特色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艺术表达。如在永年临洺关镇“抬花桌”习俗源于唐代,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演是融合了燕赵文化和民间艺术中乐器、歌舞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展演,包含了祭桌、抬桌、封桌等一系列固定流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城隍爷出巡仪式中的“秧歌”又称“扭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秧歌通常会在民间的热闹、欢庆的场合举行,秧歌表演的服装颜色对比鲜明,以明艳的红、绿、粉、蓝等颜色为基调,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将秧歌配之于大鼓、铜锣等,民众的参与度高,队伍庞大,表演起来舞者的步调一致,快慢有序,节奏感强,男女老少皆宜。在城隍爷出巡仪式中,群众通过这种舞蹈形式广泛参与进来,衬托了节日的欢庆、热闹。城隍爷出巡仪式中,人们通过参与各种民间艺术的展演,传承了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俗活动的发展和流变中,不断被人们赋予新的内涵,传达了人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隍爷出巡活动为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民间戏曲、杂技、绝活得以传承,保留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戏曲说唱、战鼓、腰鼓、秧歌、旱船、跑驴、高跷、舞龙舞狮等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二)民俗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邯郸地方城隍爷的信仰在历史的流变过程中逐渐成为流行在邯郸地区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加强民俗文化外宣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民俗文化外宣与经济发展之间密切相关,强势经济会促使文化走出去,吸引异域文化群体关注该地区文化,促使文化影响力提升;反之,文化的传播又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9]邯郸当地根据地区发展的特点积极宣传,吸引了人们慕名前来,招商引资和各种机构的建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关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民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注人一种新的活力,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0]城隍爷出巡活动期间,也逐渐在邯郸市区、县区、乡镇形成了民间的物资交流活动点,通过物资交流和互动,人们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了。邯郸地方政府在发展民俗的过程中,积极地规划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活动组织人员、安保人员,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城隍信仰上,积极引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隍爷出巡活动作为邯郸地方的一个古老民俗活动,承载着燕赵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城隍爷出巡仪式中蕴含着人们对天地的自然崇拜意识,蕴含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道德观、思想观,也曾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作用。城隍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民俗,更是一种社会民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世俗化。“宗教的世俗化几乎是与社会的世俗化同步进行的。由于传统社会日益非宗教化,宗教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不再具有至高的统辖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统宗教仍想为信仰者提供人生及世界的价值和意义,那它们就不能继续像过去那样一味强调超自然的神圣存在及来世彼岸的学说,而必须更多地关注并参与世俗社会各项事业,以图对世俗社会的发展和导向维持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11]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活动融入进来,城隍爷出巡活动也逐渐与时代接轨,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秋桂,李丰懋.中国民间信仰资料汇编[M].台北:学生书店,1989.
[2]范军.城隍信仰的形成与流变[J].华侨大学学报,2007,(4).
[3]郑土有,王贤森.中国城隍信仰[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4]李崎.民间城隍信仰分析——兼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城隍故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
[5]颜景旺.传统再创造:正定城隍庙“送寒衣”仪式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16,(8).
[6]常领山,赵平海.魅力永年,和谐永年,活力永年[N].河北经济日报,2010-05-14(1).
[7]何星亮.土地神及其崇拜[J].社会科学战线,1992,(4).
[8]任建东.宗教信仰与道德自觉[J].中国宗教,2007,(8).
[9]吴书婷,黄风琳,杨秀波.民俗文化外宣与经济发展[J].市场研究,2016,(4).
[10]王钟锐.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研究——以河北民俗文化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
[11]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王倩倩 单位:云南大学
- 上一篇:高等医药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
- 下一篇:浅谈当代彩绘陶瓷雕塑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