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对雕塑教育的启发

时间:2022-08-19 03:14:47

导语:传统民间艺术对雕塑教育的启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民间艺术对雕塑教育的启发

摘要:如今虽然我国一些高等综合院校开设了雕塑相关课程,但在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中,雕塑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时短,定位难,雕塑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该文主要探讨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艺术教学中的缺失,剖析传统民间艺术对高等综合院校雕塑教学发展的积极意义,提出传统民间艺术要与雕塑教学对接,并以苏州传统民间艺术为例,研究课程的具体设置,以期打造本土化的高等综合院校雕塑艺术课堂。

关键词:民间艺术;雕塑教育;苏州;高等综合院校

一、中国雕塑教育的发展和需求

1.发展与现状。20世纪20年代,一批留法学者归来,中国的雕塑教育由此开创,后由新中国派出学者留苏发展学习,带回现实主义写实雕塑的教学体系。此后,中国的雕塑教育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体制。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教学体系多为四年制或五年制,相关教学大纲多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是写实。这门课程的主修专业科目通常有基础素描、泥塑头像、泥塑人体像以及浮雕等。这些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多追求课堂写生的原则和规律。如今我国一些高等综合院校虽然开设有雕塑相关课程,但是没有形成独立的专业体系,课程设置的总课时只有几十课时。雕塑教学本身涉及内容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雕塑课程教学出现了学时短、定位不清晰、划界不合理等问题,部分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压缩教学内容亦不能达到雕塑教育的目的,学生也难以进行系统的体验、学习。雕塑知识难以转化为课程内容引入教学,就难以在创新教育中发挥作用,应用价值较小。因此,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变革以往的雕塑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教师应将优秀的文化资源应用到高等综合院校雕塑教育中,适时地调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建设一批适应性更强的课程。笔者从高等综合院校雕塑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研究模式出发,提出一些建议。2.趋势——立足文化本身,借鉴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是艺术生长的土壤,文化的倾向性通过艺术表现出来,艺术也以一定的文化为创作背景。民间艺术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艺术,同时是一种流传广泛、简单直接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是一种活态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传承了各个时代的艺术文化,充满历史特质与民族风格,散发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气息和精神气质,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是材料、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广义上传统民间艺术包括民间习俗、工艺、戏曲、舞蹈、音乐、民居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即指民间美术与工艺,也是文章所涉及的民间艺术概念。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受多民族文化和不同地域风俗的影响,表现出深刻、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风格。占中国人口最大比例的汉民族,有着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受不同的居住地域、气候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如老北京艺术、巴渝艺术、徽州艺术、苏州艺术等特色民间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情。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为当代艺术的呈现与教学提供丰富的原始艺术素材,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借鉴和启示。

二、民间艺术对雕塑教育的启示

1.打造本土化的雕塑艺术课堂。从中国传统雕塑发展的历史看,雕塑的核心是那份内敛中带有的独特张力。在西方雕塑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多是外在的人体魅力与写实感,而中国传统雕塑则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信仰和情感。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到现代教育理论的优势,而且要保证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如今国家大力提倡“本土文化”的回归,毋庸置疑,这是对现代教育融入传统民间艺术最好支持。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个性特色,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对于高等综合院校而言,雕塑教学与民间艺术的契合点是本土性。因此,高等综合院校应积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雕塑教学课堂,以此作为雕塑教学的主要课堂模式。结合地域特点,在雕塑教学中融入地方民间艺术,是高等综合院校特色雕塑教育的一条重要路径。初学艺术的学生对雕塑艺术有着较大的兴趣。如能将传统民间艺术科学地嵌入高等综合院校雕塑课程模块,不仅能使雕塑课程模块更加多样化,而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求知需要,有利于解决部分高等综合院校雕塑教学定位难的问题。2.形成和完善本土化雕塑教学模式——以苏州地区为例。高等综合院校应结合地域特点,以此作为雕塑教学的主要课堂模式。文章以地域性强、文化特质鲜明、具有广泛影响的苏州传统民间艺术为例,探讨苏州科技大学传媒学院美术专业如何设置雕塑课程,形成雕塑教学的浓郁区域特色。苏州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其中雕塑类包括木雕、玉雕、石雕、砖雕、核雕、泥塑等。笔者对苏州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部分精华进行专题研究,选取小型泥塑虎丘泥人和木雕小件作为载体设置课程,以期达到古今融合、革故鼎新的效果。(1)小型泥塑中国有着辉煌的泥塑艺术历史,其艺术造型精美,在今天仍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苏州小型泥塑虎丘泥人的特点是抽象性和概括性,像仅三五寸,须眉宛然,形态毕肖,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小型泥塑从前大多是儿童的玩具,造型质朴,色彩艳丽,同时不失美观,夸张中充满童趣。无论是夸张的艺术手法带来的视觉感受,还是高度精练的艺术形式,小型泥塑都是值得借鉴的对象。小型泥塑相对于大中型泥塑而言,制作工艺简单,取材方便,易于在各种层次教学系统中普及。一方面,对于综合院校一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简单易学的课程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另一方面,综合院校单个班级人数相对艺术院校较多,教学场地有限,小型泥塑课程具备制作空间需求小的优点,能够缓解综合院校的教学压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与综合院校的教学资源相适应,凸显高等综合院校雕塑课程的自身特点。另外,小型泥塑的操作、翻制等都较为容易,可以更好地达到运用的目的。(2)红木小件苏州木雕是苏州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作品的最大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它表达的主题,既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最初的信仰载体到生产、生活、礼仪工具,木雕已成为历代先民常常使用的工具。木雕有浮雕、圆雕、通雕等表现手法。木雕既可以表现多种题材,又具备木质本身的许多优点;既有硬度,又让人感到亲切。自古以来,人们对木材就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木材容易加工,加工后的木头华贵美观、坚硬光洁。木雕充分利用木质的柔和细腻与多变的肌理纹路,呈现奇特的效果。同时,木雕小件课程的开展有效解决了以往部分高等综合院校雕塑课程难度偏大、制作过程复杂、学生兴趣难培养等问题。首先,木材料易得,教师和学生从地方木材市场或网上可买到各种硬度、颜色、纹理、质感的木材。其次,木雕所需要的工具简单,几把规格不一的圆口刀和平口刀,一把木雕锤,一把小锯子,几张砂纸就可以完成制作工序。最后,木雕小件体积小,工艺较为简单,学生上手也较为容易,成品不需要再加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自体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刀具的技巧,通过与材料的直接对话,使作品制作和创作相融合,培养学生对制作木雕的兴趣。

三、具体课程构想与设置

教学内容首先以专业技能教学为基础,适当增加创作部分,使练习与创作相结合,实现专业技能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教学目的。雕塑教学的具体课程设置可分为技法“塑”与“雕”两部分,旨在利用较短的课时和有限的条件,全面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1.技法——塑。综合院校可将小型泥塑作为课程的基础造型训练。在课程安排上,综合院校不需要完全照搬艺术院校雕塑课程安排的真人等大头像、全身像泥塑写生,泥塑工艺尽量要求简单,一般可不做内雕塑架,直接泥土成型。复杂一些的造型可用铁丝作为内架,固定在木板上,类似于做较大型雕塑前制作的雕塑小稿。练习要求采取开放式,虎丘泥人艺术的审美讲究的是饱满圆浑,学生在练习时需要细心体会,顺着这种简约概括的艺术风格发挥。泥塑的大小控制在20厘米内,既能让学生在练习中迅速把握造型、动态,又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泥塑创作可着重进行感性训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寻找灵感,确立各自的泥塑题材。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自然事物中寻找抽象规律,在音乐中寻找灵感,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和整理感受,在运动中体验和感受韵律与节奏,在偶然出现的事物中想象和寻找规律,等等,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立体的感知训练为重点,在力求形似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个性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的思维拓展训练摆脱了刻板要求的限制,集中训练了学生以手为中心,眼、脑、手、心的同步训练。2.技法——雕。木雕小件课程是主要针对硬质材料的基础训练,以提高学生对雕塑材料——木或木材的技术认知能力,使学生掌握木雕技法及其使用的语言形式,由外向内进行减法雕刻,建立正确的空间造型意识和表现手法,进而雕琢、打磨,最终完成创作。与高等艺术院校木雕课程不同,综合院校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材料运用技能的掌握,而非写生能力的培养。适合木雕的木材有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梨木、椴木、杨木等,取材容易,制作普及。木雕的手工制作方法是利用木雕工具对材料进行直接雕刻,对天然木料因势利导、随势就形。课程定位将载体较小的民间雕刻物质形式引进雕塑教学课堂,将民间应用的手串雕刻、手镯雕刻、挂件和把玩件雕刻等体量较小的雕刻形式作为教学主体,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造型意识和造型能力的雕塑教育目的。泥塑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学空间成本和材料成本。具体操作时,学生可因材施艺,稍作加工,便成粗形,然后在细部进行雕刻、修光、着色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想就近选取材料,也可因材施艺,找一块理想的木料,重新构思设计,充分利用木材的大小、形状、肌理进行创作,尽量做到设计和材料结合的巧妙统一。教师要提醒学生,雕刻中不要模仿泥塑、彩塑,要多注意木雕语言,从当代文化思想和当代审美入手,鼓励学生从雕刻内容和雕刻形式上改造和再造民间传统雕刻物件,以适应当代审美的需要,使传统文化艺术载体焕发新的光彩。将民间雕刻物件的木雕工艺运用到生活中的这些小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木质生活品能给人安静、质朴、清新的感受。木雕小件具有明确的实用性和玩赏性,同时也极具时尚性。学生应学以致用,激发创业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提供可能。结语与学院派艺术相比,民间艺术是一种更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基于目前高等院校在雕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雕塑教学的意义在于,学生不仅可以从短暂的课程教学中学到一些雕塑技巧,而且可以掌握创造性的综合思维方法,积极发展创新精神。将民间艺术引入雕塑教学,不仅使高等院校雕塑课程的定位更加清晰,而且使学生在学习雕塑技法的同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提高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沈雯晔.传统民间艺术对设计教育的启示.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2]毛攀云.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以梅山民间艺术为例.高教探索,2015(5).

[3]张澄国,胡韵荪.苏州民间手工艺术.古吴轩出版社,2006.

作者:吴线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