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定格动画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12-13 10:37:50
导语:民间艺术定格动画传承与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传承民间文学中的文化精神内涵,创新动画剧本。我国民间艺术是动画剧本创作的重要源泉,主要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民间谚语、民间戏剧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中国人特有的伦理道德观念,突出刻画民族人物性格,弘扬民族精神。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些题材原封不动地照抄,要将其合理地改编、创新,才能使广大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接受。改编是指将现有的人物、事件运用到其他故事中,符合时代内涵并赋予新的视角。例如:剪纸片《猴子捞月》,原意是说猴子捞月一场空,什么也没有得到,猴子是反面角色,更是贬义的化身。著名编剧家凌纾老师在改编此短片时,换了一个角度,阐释新的创作主题:猴子是调皮、贪玩的,在一个月色美好的夜晚,小猴子先是对月亮好奇进而感受到月亮的美,在“玩”的主题下体现出对自然和美的热爱。这种“改编”,给传统、陈旧的素材注入了新的创意和理念,更贴合时代的发展和年轻观众的口味。
2.传承民间艺术造型,塑造“创新型”的动画形象。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年画、剪纸、皮影都蕴含形象具体、个性化强的造型语言,例如《张飞审瓜》的角色借鉴了皮影造型,《老鼠嫁女》中的角色借鉴了山东高密的剪纸艺术,这些饱满生动的动画形象已经根植于广大观众的心目中,塑造了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在基于民间艺术创造新的动画形象时,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适度借鉴外来文化,根据大众的审美追求进行创新。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出品的《花木兰》改编自我国传统故事,但具有东方造型特色的木兰形象有着合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性格,替父从军,追求个性解放,实现自我价值。
3.传承民间艺术色彩观念,塑造鲜明视觉效果。我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明快,用色自由、大胆,不受固有色的限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常使用对比色与纯色,在使用对比色时,则要求在对比中求协调。山东艺术学院出品的皮影动画作品《合》,在色彩的处理上采用“数位笔”模仿传统皮影的染色技巧,表现叠晕和渲染的渐变效果,加上使用Photoshop中的滤镜功能,赋予图案、色彩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使艺术效果通过现代技术完美展现。数字化的输入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软件,可以随时修改,更换色彩,使图案与色彩立体分明,相对人工调配的色彩更为丰富,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定格动画的艺术感和民族特色。
4.传承民间音乐,丰满与创新定格动画的音乐元素。民间音乐通常包括民间器乐、民间曲艺等多种表现形式。“中国学派”中经典的动画作品《三个和尚》以民族管弦乐演奏为主,生动活泼地演绎了短片所蕴含的道理。如板胡的演奏代表小和尚;坠胡的演奏代表瘦和尚;管子的演奏代表胖和尚。三种主要乐器轮流演奏,表现了不同角色的情绪与性格。山东艺术学院出品的定格动画短片《漏》,在曲艺设计方面采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东评书,通过方言、击板叙唱和现代音乐融合,既让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又从视觉和听觉上带来了新鲜感。值得一提的是,为此角色配音的演员皆来自本次课程的学生,这不仅体现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体现出对山东评书这一传统艺术的新老传承。
5.传承民间艺术主题在定格动画课程中的设计与教学。在进行定格动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还应该对年轻、时尚的大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主旋律的价值观宣扬,在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厚植科学与人文精神。例如,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它的剧本、造型、表演、唱腔等元素都可以为动画艺术增添色彩。但皮影艺术在定格动画创作中应用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创作者对皮影知识了解不够充分。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将皮影艺术、民间艺术加入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真正培养一批既懂动画又懂民间艺术的人才,以促进动画多样性的发展。让当代大学生用现代的审美重新梳理出民间造型元素,再利用动画制作技术进行艺术实践,是可贵的尝试与创新。
6.民间艺术与定格动画在3D打印技术中的探索。3D打印技术是指采用三维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喷涂材料来生成3D实体。英国阿德曼动画制作公司出品的定格动画电影《神奇海盗团》,角色的“口型”均采用3D打印技术,这使角色面部表情丰富、动作流畅。3D打印技术还可以运用到民间艺术的修复中,如模拟民间建筑的造型艺术、复原明清家具等,当然也可以根据3D制作模型控制打印比例,应用到定格场景、角色模型的制作中。3D打印技术的介入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7.民间艺术与定格动画在数字技术中的探索。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给定格动画广阔的思维空间,“数字化”定格动画被广泛地应用到广告、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用“数字化”化的技巧演绎得精彩美妙。定格动画便于网络传输,观者能够通过网络随时在电脑、手机、iPad等新兴媒体上欣赏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定格动画作品,通过网络留言、弹幕等沟通方式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全球性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数字交互艺术也是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的艺术形式,接受者可以通过声、光、图、文等全媒体,体验民间艺术的制作工艺。如在故宫主题数字体验展厅,观众可以通过“触屏”的方式360度欣赏民间工艺品;观众戴上VR头盔,可以走进养心殿批阅奏折,甚至可以亲手将喜爱的“文物”从“架子”上取下,直接放入手机中带回家。民间艺术在交互艺术、VR数字技术方面的探索改变了民间艺术传统的展览、演出的形式,让参观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并了解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既能获得更多的受众,深化民间艺术的推广,实质上也解决了民间艺术的“活态”保护问题。
8.民间艺术与定格动画在动漫产业中的探索。随着动漫与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家重点扶持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产品,建立动漫品牌效应。山东艺术学院动画系的学生刘晶晶是微信表情“长草颜团子”的创作者,通过网络推广“长草颜团子”的形象、价值开发与衍生品授权等,在圈内小有名气。目前“长草颜团子”累计总下载量达7.5亿次,是微信首个破百亿的表情。“长草颜团子”还打算进军定格动画电影的拍摄以及手游的制作,目前正在和商业公司进行合作。民间艺术可以借鉴微信表情的这种营销模式,利用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传播优势,把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反馈给生产者,创造出符合现代消费者趣味的艺术作品。
总之,在定格动画中运用我国民间艺术,不能仅对民间艺术进行复制,而要在适当的取舍与改进过程中对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从而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社会需求。动画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只有将民间艺术与定格动画紧密结合,才能创作富有民族特色、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也是当代动画发展、创新的必经之路,更是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方法。
作者:谢征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 上一篇: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研究
- 下一篇:金子美铃童谣创作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