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间艺术课程的儿童化策略

时间:2022-11-14 10:12:29

导语:试析民间艺术课程的儿童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试析民间艺术课程的儿童化策略

【摘要】深深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青花蓝”,以其素净的、蓝白对比的色彩美,富有艺术性的装饰美,深受儿童的喜爱。我们借此生成了“中国蓝”的特色主题活动。在主题实施中,我们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儿童的视角思考、看待问题,关注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学习过程,基于儿童的经验与兴趣,以儿童化的理念对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等进行再设计、再构建,使原有的主题活动更具特色、更适宜幼儿,引导幼儿愉快、自主地认同、接纳并获得相关的民间艺术经验,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化;艺术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花蓝”在历代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含义。深深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青花蓝”,其审美意蕴与鲜明的视觉符号已成为民间艺术品设计的发掘点之一。在诸多民间工艺品中,蓝底白花或是白底蓝花的青花布、青花瓷(瓶、盘)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中的奇葩,它们以素净的、蓝白对比的色彩美,富有艺术性的装饰美,吸引大众的眼球,深受大家的喜爱。孩子们对这种蓝白对比的色彩也非常敏感,他们常常围在一起欣赏从家里收集来的蓝印花布、青花瓷的酒瓶、盆子,相互交流其颜色与图案花纹,并能充分地想象蓝色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什么,用稚拙的语言表达出心中对美的感受。“中国蓝”这一特色主题活动也就在幼儿的兴趣中应运而生了。在“中国蓝”特色主题活动中,我们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的视角思考、看待问题,关注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学习过程,基于儿童的经验与兴趣,以儿童化的理念对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等进行再设计、再构建,使原有的主题活动更具特色、更适宜幼儿,引导幼儿愉快、自主地认同、接纳并获得相关的民间艺术经验,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从幼儿的立场确立课程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的渗透。在《纲要》理念指引下,我们对“中国蓝”特色主题活动进行了再审议,发现以往在主题活动目标的确立中,虽然考虑到了幼儿的生活水平与认知经验,考虑到了民间艺术的特性,但往往偏向于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从“学”的角度思考,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考虑不周全。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儿童化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不断明晰园本课程目标、完善主题实施目标、构建特色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幼儿的感知、体验。(一)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对课程的实施起着统领作用。“中国蓝”是一个民间艺术特色主题,我们将课程目标的侧重点放在艺术方面,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明晰民间艺术课程目标。首先,通过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论知识,增强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10度,统一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在讲座、研讨、反思中使教师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目标在课程中的作用、目标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其次,我们在一次次研讨互动中逐步修正完善了民间艺术课程目标。另外,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艺术篇,进一步明晰民间艺术课程目标。(二)修正主题目标。随着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我们不断思考主题实施目标的适切性,努力完善主题目标。通过课程审议引领教师分析原有目标,提出更切合主题、更具针对性、更能清楚表述幼儿发展水平的目标。在“中国蓝”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考虑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参照《指南》艺术领域中的5~6岁幼儿的典型表现来确定目标。同时兼顾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其他领域目标,全面、综合地确定主题活动目标:(1)愿意欣赏并喜爱民间工艺品,认识几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青花工艺品,了解其制作过程。(2)通过欣赏,感知青花工艺品蓝白对比的色彩美,图案的装饰美,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3)探索运用折、剪、印染等方法来进行装饰、制作简单的青花作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4)用制作的青花作品进行艺术表演活动、讲述活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三)细化活动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目标是否合理、明确,因此我们注重活动目标的研究。引导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力求每个活动都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并确立。在“青花瓷”活动中,我们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青花瓷器展销会的内容设计线索,通过参观、收集、交流、欣赏、绘制等方式,学习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及情节画等不同装饰方法,简单了解青花纹样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感受青花饰品独特的韵味。如在“青花瓷瓶”活动中,我们细化了活动目标:(1)欣赏青花瓷,初步感受到白底青花的古朴简约美。(2)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尝试用多种线条、图案绘制青花,装饰废旧瓶子。(3)体验变废为宝的成功快乐。通过不断细化具体的活动目标,使幼儿在每次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以幼儿的经验开发课程资源

(一)幼儿为本,合理选择资源。民间资源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的教育意义来甄别选择、合理开发利用。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一方面将成人化的民间传统艺术儿童化。如,将操作烦琐的蜡染改为简便的宣纸印染;将精细的丝线刺绣变为比较安全且容易掌握的毛线刺绣;将高要求的编织技巧简化为幼儿穿线、编玩小玩意的游戏性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改编传统的童谣、游戏玩法,以贴近幼儿生活的经验,使幼儿感兴趣。如,晨间活动时,踢毽子、抬轿子、跳竹竿、斗鸡等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玩得开心、投入;活动区角,织布、编网、撕纸、剪纸、印染、陶泥等民间工艺操作活动更是吸引着幼儿参与。(二)面向家长,灵活拓展资源。家长有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采用“嘉宾有约”的形式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协助幼儿做活动调查、收集民间游戏资料。同时请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民间特色活动中来,如,“青花瓶制作”“青花布时装表演”“青花扇展演”等活动。这不仅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同时也扩展了我们的课程资源,使课程活动更贴近幼儿。(三)立足教师,挖掘特长资源。教师是园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自身就是实施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我们注重培养教师自身实施民间艺术园本课程所需要的技能技巧、教学素养、民间艺术素养。根据各人的特长、爱好,成立了教师学习培训小组:民间乐器培训、民间技艺培训、民间戏曲培训等,为实施民间艺术课程提供保障。同时,积极利用教师的特长,鼓励教师自己设计班级特色,力求使编织、剪纸、印染等民间艺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幼儿身上得到传承。

三、从幼儿的视角设计课程内容

一些实践性强和可操作的民间游戏材料,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本地区特有的民间工艺,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传统民俗节日等资源都是民间艺术课程内容设计的可选择内容。在建构“中国蓝”这一主题内容的过程中,我们抓住青花布、青花瓷蓝白对比的色彩,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发现美、感受美的情趣;抓住青花布、青花瓷上图案排列的规律性、装饰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不同装饰的方法,提高表现美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主题目标确定后,我们主要采用小组研讨、课程审议等方式来选择课程内容,教师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有关特色主题的活动内容,为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整个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抒己见,从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及材料的收集、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一一进行商讨。(一)布置凸显“中国蓝”特色的环境。环境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为了能更好地落实主题目标,真正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制订主题计划时,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形成“人墙对话”和“人物对话”。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青花的物品和材料,教室内以展览的形式布置蓝印花布、青花瓷盘、瓶展览会,让幼儿随时与这些物品和材料形成互动、对话,让他们置身于“青花”似的清新脱俗环境中。各班还创设了“中国蓝”的主题墙和作品展示区,充分反映这一主题活动实施的轨迹与过程,这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程实施情况以及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活动区游戏中,将自制好的白底蓝花的肚兜、旗袍、围裙;扇子、伞、头巾等提供在表演区让幼儿自主选择。提供蓝白颜料、硬纸板、背心袋、蓝色手工纸等,让幼儿在动手区自主创意。将各类民间工艺品图片布置在语言区,让幼儿自主讲述和欣赏。(二)设计体现“中国蓝”特色的内容。在“青花布”的活动中,有收集活动“青花布”,利用一些网络资源,播放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视频,使孩子进一步了解、熟悉蓝印花布;有欣赏活动“蓝印花布”,通过欣赏蓝印花布的色彩——图案——图案的排列——图案的组成,使孩子充分认识与感受蓝印花布的色彩美与图案美,初步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对蓝印花布产生喜爱之情;有制作活动“漂亮的围裙、肚兜真漂亮”,让幼儿来大胆设计蓝印花布的花纹,运用剪纸、蔬菜拓印等方法装饰在旗袍、肚兜等服饰上;有展示活动“青花时装表演”,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来设计蓝印花布的服装,配上音乐,让孩子穿着自制的蓝底白花的衣服进行时装表演,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在“青花伞”的活动中,我们围绕“感知青花伞的图案美与花纹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尝试运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青花伞”等活动目标,设计了多个主题活动内容。如在收集活动中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青花伞的图片、实物、视频;把师幼共同收集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区域,供幼儿欣赏游戏。通过收集活动让幼儿对青花伞有初步的认识和喜爱。“欣赏伞面”活动中,欣赏PPT感知青花图案的特点,让幼儿了解青花花纹的题材有山水、人物、动物等,初步了解牡丹、鱼、婴戏纹所表达的吉祥寓意;观察不同装饰方法的伞面,了解单独纹样、中心对称、边缘连续花纹等装饰方法;感知青花伞的美,喜欢青花伞。“设计青花伞”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同伴讨论、自由创意等途径设计装饰青花伞,体验创作的乐趣,提升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青花伞展示”活动中,幼儿拿着自己设计的青花伞在“青花瓷”音乐背景下表演展示,提升艺术表现力。民间艺术课程实施不仅是课改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课程建设的内涵,同时也营造了课程的本土创新文化,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竞争力。

作者:钱琴 单位: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叶芝明.民间艺术教育“儿童化的探索”[J].早期教育.2011,(07/08).

[3]赵玉兰.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课程开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周洪飞.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通讯作者:钱琴,1200817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