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创作路径探索

时间:2022-07-31 08:48:29

导语:民间艺术创作路径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间艺术创作路径探索

摘要:在我国,艺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本文以分析年画从繁荣兴盛到逐渐衰落及年画被边缘化的原因等得出需要年画产业化。以提高年画销量的方式,促进其传播途径的扩大。例如年画与多种民族民俗艺术、商品开放结合起来发挥创新思维,配合政府政策与艺术内涵,形成一个多元的现代产业共同体,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艺术产业;年画;民间艺术;创作路径

艺术创作曾经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纯精神上的活动。而事实上,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形式,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物质基础。艺术创作就是将意象物态化的过程,通过艺术作品把艺术创作者的精神层面传递出来。基于这种对艺术本质上是生产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观点,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一术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1这一理论成为了艺术产业化得重要依据。经济学上的一些术语被马克思用于形容文化艺术方面的名词,例如他把艺术作品称之为产品,虽然艺术作品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但这使艺术被包含在了整个大的社会生产范围之内,而不再仅仅被定义为人类纯粹意义上的精神活动的领域之中,艺术作品成为一个在普遍生产规律支配下的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就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例如当时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招揽都是特别注重的,他们招揽文人,有才艺之人。使得文人地位提高。这也等同于文人于诸侯之间的文化、艺术知识交易,这种传播,交易方式的结果就是能够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这就产生一种社会效应让人们崇尚、追寻文化艺术,这样就提高了文化艺术传播的效率。只不过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艺术产品交换还局限于个体行为,更没有达到产业化的层面。而随着社会发展至今,艺术产业开始迅猛发展,根据文化部2016年4月15日的统计,在文化艺术市场方面:2015年年末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3.17万家,比上年末增加1.15万家;从业人员156.47万人,增加24.08万人。全年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总收入2965.64亿元,营业利润1002.10亿元;在文化艺术产业方面:截至2015年末,超1.8万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共征集7134个文化产业项目。

2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文化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产业,目前与艺术产业相关联的词语如文化产业,艺术工业,大众艺术等词汇也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心内容就是艺术产品和服务,艺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与艺术的创作与生产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传统的文化艺术创作与生产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变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体行为的创作,文化艺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怎样表现出其独具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艺术特质与产业化生产的关系问题将成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参照。艺术发展到今天,以产业化的模式发展自己,这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因此,在全新的艺术产业背景下怎样利用艺术产业的各种特点、优点来发展自身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其艺术创作路径的探索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年画的因起深厚的历史、民俗底蕴成为了深受人们热爱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年画长久不衰,因为浓厚的地方与民俗特色使其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我国民间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回顾年画的发展历程,虽然年画在远古时代便是以赋予了宗教意义的形式出现但是汉唐时期是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汉唐时期文化、经济繁荣,年画等艺术种类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钟馗等神仙题材出现在了年画之中,以此表达祝福,祈福之意这时的年画宗教意义上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直至清朝年画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年画的产地,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年画生产中心,例如天津的杨柳青,河南开封,四川绵竹都属于知名的年画生产基地,在当时年画如火如荼的生产着,题材,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内容充满了节庆的喜悦气氛与祈福意义。清朝末期之后,社会时局动荡不安,政治、文化急剧变革,年画中的民俗气氛弱化,开始出现大量的宣传题材,如反抗侵略等政治宣传和一些纪实的创作内容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也体现了当时年画记录历史的意义。抗日战争的开始,年画的形式再一次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独特的为革命而生的年画,它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年画合称为“新年画”。进入新世纪以后,年画作品的数量渐渐减少,年画的创作目的改变成了展览且装饰意味逐渐增加。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屏幕储存图像,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下载存储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加之现在人们审美取向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快餐化的时代使传统民俗作品在大多数人们心中不再是生活中应该存在的事物,传统年画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绝大多数百姓的生活,年画消费市场迅猛流失。年画由于其独特的民俗特性不能适应当下艺术生产的状况,大多数的生产都无法继续正常进行,产量极大的衰减,从过年时节每家每户必备的祈福之物变成了个别人的收藏之物。年画市场销售量的锐减随之而来的便是年画产地的极度萎缩,年画创作艺术家越来越少,年画创作技法逐渐消失……这一系列的可怕表征更是恶性循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冯骥才指出,“其实早在民国初年,中国年画已经开始消失”。

3这种承载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艺术品逐渐消失,其实是我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弃。对民族,国家而言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损失。1977年“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美协在潍坊召开年画现场会,研究振兴年画的问题”此后年画像重获新生一样逐步复苏。政治支持的因素使年画重新被重视,年画产量迅速增加。这足以体现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过到了今天年画突然就像消失一样退出了人民大众的视野,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离不开政治倾斜。但是现阶段的年画进入市场成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以装饰为主,远离民间,这使得人民群众对于年画越来越陌生,要重新振兴年画必须在进入市场的同时再次打开人民群众的家门,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出现,更应该体会现在百姓的生活中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审美然后与市场相结合成为当下适应民情的创作。在当今社会,民间艺术创作离不开市场更加离不开的是人民群众。单独为展览、收藏所创作出来的民间艺术作品是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艺术家的内在意愿与社会的期许产生了共鸣,传统艺术在“古为今用”的方案中与当代政治达成了一致。

4年画需要多元化的组合,脱离单一的创作形式,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态势。民间艺术产品一经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竞争是进入市场之后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民间艺术产品要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产品一样参与市场竞争,但艺术产品又具有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有属性,因此又要以更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形式经过市场的选择淘汰而最终呈现并为人所消费利用。民间艺术作品与商品开放结合起来,同时为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注入现代的理念,例如刺绣年画、皮影年画等或者加上更具有时代意义的互联网年画贺卡、多媒体年画等。其题材、主题更加丰富,形式、风格更加新颖,这些产品既具有年画特色又不再属于传统的年画。再者民间艺术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作为商品的民间艺术产品,将会自发地主要由教育、启迪功能,转向更多地追求满足人们的娱乐、享受功能。

5但是民间艺术品的创作也不应该是一味的追寻满足人们的享乐,艺术含量更高的艺术作品,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将会随之提高,这样优秀的艺术作品才能保留下来,而不是被依附于人们喜乐的低廉艺术平。民间艺术品产业发展机制的重点,在于形成一个多元共治的现代产业共同体,通过多种子机制的搭建,如果能将原本依赖行政力量形成的市场支撑加以延伸,延伸到社会机构、公司集团、艺术博物院等。在这种模式中以政府政策为依托,以市场为产业平台,以民间艺术创作者为基础,最终使民间艺术品市场能够形成一个传承有序、良性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提升整个民间艺术产业的环境与层次,使民间艺术创作生生不息。

作者:王木 单位:西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