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义民间艺术论文
时间:2022-05-12 03:20:51
导语:审美主义民间艺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质
(一)民间艺术的“本原化”
民间艺术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尽管有艺术的成分,但更多的具有实用性。张道一在其《张道一文集》中指出民间艺术“是同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就其主流来说,多带有实用性,既保持着本原文化的特点,又是本元的。虽然有一部分也带有‘纯艺术’的特点,但仍距其实用性分离不远。”前苏联艺术理论家B•E•古谢夫在论述民间创作时也说:“民间创作同时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其中,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种统一包含在形象—艺术的形式之中。”也就是说,民间艺术多与生活、实践、劳动等密切相关,其审美功能尚未从其他功能中完全分离,自然的保持了原始功能的混合性。而所谓的“高雅”,是那些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的,从这一点来看,赵本山的艺术根本不可能高雅,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高雅了,他就不是赵本山了。
(二)民间艺术的低俗化
说到此处,得出民间艺术不应该高雅这一结论,因为它本就是游戏化,本元化的东西,失去这一特质,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了。那么,是那些批评赵本山的人错了吗?其实也不尽然,人们所批评的“低俗”问题,我们还没有探究到关键,民间艺术中有很多低俗的东西,不单单赵本山的作品里有,为何赵本山却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赵本山艺术作品的受众最广,影响最大,低俗之作在一些“私域”环境下可以存在,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他们或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选择此种文化商品,或基于学习教育的目的选择彼种文化商品,决不会被迫地去接受某种其不乐于接受的文化商品。但这些本属“私域”存在的作品,不应不分场合,不分环境,而且不受约束,这无疑是对文明与文化的对抗。赵本山旗下弟子所演绎的部分二人传作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人转,是其迎合观众,媚俗的表现。并不是说以前的二人转就应该保持下去,一成不变,二人传可以发展变化,但不应该向着一个不健康的方向走下去。逗笑取乐不是一味的耍彪搞怪,或者说耍彪搞怪不能成为二人转的唯一追求或唯一内容。
二、“低俗”与“高雅”之辩
“低俗”的艺术固然不好,高雅艺术也不是能被所有人所接受。如果说高雅艺术好,为什么许多高雅艺术受到受众的冷落。原因就在于它们疏远了受众,它们对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特质缺乏了解。它们的叙事方式远离了这些受众的生活,在审美趣味上与大众审美取向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在审美上疏远受众,结果就将自己束之高阁。赵本山只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的定位成功。他是根据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进行受众选择。他的受众范围定位准确。他的服务对象就是普通的群众。他的表演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和赞同。他明白受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的表演就是一种以受众为主体的商业叙事模式。他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更加上在艺术上的成功。可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会进行商业叙事的民间艺人。他是一个喜剧、小品演员,演二人转出身,还组织拍摄了大量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尽管也有人不喜欢他的表演和作品,但是他却能被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喜欢,同时他赚足了钱袋子。他小品屡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他拍的影视作品又总能得到观众的热捧。同样是他,把东北二人转这种民间戏曲形式拉上商业化叙事的道路上,东北三省的刘老根大舞台把二人转这种在东北三省的民间戏曲发扬光大。
受众的多元文化审美取向不可回避。受众的审美心理总是有的喜欢“猎奇”、“居奇”,有的“喜新厌旧”还有的“怀旧”,有的喜欢“推陈出新”,有的喜欢“按部就班”,有的“旧瓶装新酒”,有的还“新瓶装旧酒”。总之,受众的文化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对于文化商品的要求自然也无法等齐划一。没有一种文化商品是能够普遍适应所有受众文化品位的,只能是在某类具有相同文化品位的受众范围内才能具有某种普适性。这种以受众为主,视受众为上帝的价值取向就是文化消费时代的商业叙事方式所特有的。艺术创作要尊重受众,对受众的多元文化审美取向要有正确的把握。王一川在其《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及其互渗特征》中提出了现代审美主义的两种变体“精英审美主义”与“市民审美主义”,是现代中国的主流审美主义。而且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了,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呈现出一种互渗特征:两种变体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天然鸿沟,而是可以相互关联渗透的。”这种观点论证了现代化大众文化的受众审美的特点。可见,“通俗”与“高雅”作为两种主要审美取向,已经开始相互渗透,两者并不是什么天敌,况且受众的审美是具有变异性的,从前不喜欢的不一定今后也不喜欢,更何况很多人本身就爱好多种风格的作品。“低俗”的东西,让其存在于“私域”范围之内,像民间流传的许多“黄段子”,是无法根本消除的,而在公共场所演出的节目自应摒弃“低俗”,而发扬其“大众性”、“通俗性”的特征,创作更多亲民的,受人们欢迎的作品。只是“通俗”不等于“低俗”,艺术不能走“低俗”、“媚俗”之路。“高雅”艺术,大可继续其理性与严肃,供“精英”们欣赏,这样,两者便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了。
作者:李秀岩单位:赤峰学院
- 上一篇:公路管理会计准则论文
- 下一篇:铁路运输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