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论文
时间:2022-01-27 11:31:48
导语: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着很强的地域亲和力和民众认可度,并深深地融入民族文化基因当中。它们展现的艺术内容和艺术形象是丰富多彩的,经常可以把同一思想主题用多种艺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表现。比方说“孝亲”思想是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常见表现主题,以它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既有年画、泥塑、面塑、石雕、木雕、壁画、砖雕等造型艺术,又有越剧、京剧、黄梅戏、目连戏等民间戏剧,还有藤编、草编、漆艺等民间工艺或评书、弹词、莲花等说唱艺术。同样,对于地方民俗来说,“孝亲”思想既可以融入婚丧嫁娶、生辰寿诞等人生礼仪当中,又是清明祭祖、中秋团圆、重阳敬老、新春庆贺等岁时节庆的重要内容。并且,同一个艺术形象也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段,以“董永”为例,你就会发现既有汉代武梁祠的画像石和三国魏时石棺线画中的民间石刻“董永”的孝子形象,又有《董永遇仙传》《永与七仙女传说》等多种说唱话本,还有怀梆《七姐下凡》《织皇绫》《槐荫送子》,晋剧《槐荫记》,楚剧《百日缘》,黄梅戏《天仙配》等多种民间曲艺形式,还有诸多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河南武陟的孝子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资源是相当丰富,其中的艺术题材、艺术形式、艺术形象都可以作为高校学生进行相关主题教育的优秀素材。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对高校德育的价值还在于它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其显著特征就是将审美娱乐功能和道德教化功用结合起来。它既可以借助于面具、木偶、脸谱等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造型道具,又可以借助于弹词、评书的诙谐幽默说唱语言,也可以借助于民间传说、故事、神话当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实际展现的是地方民众共有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追求,以特有的艺术方式寓乐寓教于其中。所以在高校德育过程融入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可以改善原有内容空洞乏味、形式僵化生硬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并且,很多民俗活动或民间艺术简单易上手,趣味性、参与性比较强,可以在德育过程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改变原来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融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的熏陶和思想的锤炼。
二、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在高校德育中应用
(一)选择适合高校德育教育的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受到封建伦理和小农思想影响,其中有些内容和思想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所以,要把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资源应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首先要甄别它所表现得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是否符合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社会的公序良俗,比如那些宣扬封建伦理、封建迷信、恶俗趣味、陈规陋习的民俗和民间艺术就不能用来进行高校德育教育。还有些如民间家具、农具、炊具之类的民间生活用具,也不适合用来进行高校德育教育。所以应当选取一些审美趣味性强、可参与性强、容易上手、便于教学的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用于高校德育教育。民间曲艺、民间文学故事、民间说唱、民间手工艺、节庆民俗当中都有相应的优秀的题材和内容可以用于高校德育教育。
(二)发掘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资源,创新思政课堂教育现在高校的德育课堂教学主要借助于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平台,它们在教育内容上,政治教育内容较多,公民道德伦理教育内容较少,同时教育方式上以课堂灌输和道德说教为主,学生互动参与较少,教学不够生动。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可以为德育课堂提供更为生动的教育内容和更加多样的教育手段,不同门类的艺术可以采用不同德育教育形式。对于民间故事、口头文学来说,本身就有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和题材直接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作出讲解和正面引导。对于民间曲艺和民间工艺来说,应该课堂艺术欣赏为主,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美德的感染和熏陶。对于民俗活动来说,既要鼓励学生参加健康正常的民俗活动,又要讲解民俗活动由来,使得学生了解这些民俗活动的产生的原因和原来初衷,发挥它们原来移风易俗的道德教育功用。
(三)利用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资源,开辟高校德育第二课堂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可以把德育过程融合在游戏娱玩、展演操作的艺术体验中,这为德育第二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些民间艺术如民间玩具、面具、脸谱、木偶、皮影就可以在学生课外的娱乐玩耍中,完成认知、启蒙、教化的德育教育过程。有些简单易上手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编织、风筝之类就可以举办德育内容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有些艺术性较强,需要长时间的技能训练的表演类民间艺术如莲花落、越剧、目连戏、小品、相声之类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的形式展开。有些民俗活动如社火、舞龙舞狮、赛龙舟之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和村镇,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对于德育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它们的美育价值,它们可以通过更隐性的道德教育方式实现目的,因为“审美与艺术具有独特的沟通道德与知识、功利与非功利的功能”[5]。所以把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融入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能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的陶冶。并且,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整个国家比较缺乏文化教育和娱乐休闲资源,“礼乐教化”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民间风俗习惯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对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教育和模塑作用[6]。民间艺术可以让民众在欣赏、使用、操作过程中能够接受历史、人文、伦理的教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所以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引入地方民俗和民间艺术,既有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的发掘利用,又有利于地方民俗和民间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作者:惠国夫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建设幼师化学实验论文
- 下一篇:传承与现状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