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文化在公共艺术的运用

时间:2022-10-23 09:26:39

导语:门神文化在公共艺术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门神文化在公共艺术的运用

摘要:该文首先介绍门神文化公共艺术,然后从门神人物形象的造型再设计和门神在公共艺术中的色彩应用两方面,阐述传统门神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对门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门神;公共艺术;应用

一、门神文化概况

门神,起源于门户祭祀,最早的门神崇拜即“祀门”之礼。早期的门神形象以神荼、郁垒为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神荼、郁垒慢慢地被秦叔宝、尉迟恭等形象取代。门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是当时人民对英雄人物与美好生活的崇拜和向往,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伴随着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物质水平、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从前的门神形象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部分现代人对门神文化的了解和应用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门神这一传统文化急需人们的再认识与保护、创新。设计师可以设计门神的卡通形象,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这样,门神所蕴含的文化会在再设计的基础上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将更为持久。

二、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壁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吕荆如编译的论著《当代国外公共艺术一百例》中对“公共艺术”有这样的定义:“公共艺术是相应于某特定场所的形式、结构、功能以及气氛情调、风土习俗的艺术设计。”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装饰点缀环境,反映风土人情,依环境与建筑而存在。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止于装饰美化的功能,还需要反映出积极的市民精神和社会思想。设计师应通过公共艺术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表达情绪,传达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和精神。传统门神形象也是一种公共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认识和心理追求,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综合认识,并且具有对环境的装饰作用。

三、门神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1.门神人物形象的造型再设计。在门神艺术创作中,对传统门神的再创作是对其形象进行升华与再演绎,从而让门神形象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促使更多的人了解门神文化,从而帮助门神文化在当代中国得到传承与发扬。门神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个符号、标志,代表着民族特征和地域性文化,展现的是数千年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是打开民族文化、历史与文明之门的钥匙。不仅如此,设计师结合当代设计,将传统门神转变为二维、三维的卡通形象,转变为更有特色的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是对民族艺术的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门神形象有很多,不同的形象都是造型独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在生活中,常见的门神形象有尉迟恭、秦叔宝、钟馗、哼哈二将等,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门神形象。以尉迟恭和秦叔宝的门神形象为例,其原型是上阵杀敌的将军,所以门神形象设计是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神态自若,体现的是威猛、神勇的人物形象。再如钟馗,他是捉鬼驱邪的神,所以他的门神形象设计是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昂首挺胸,体现的是威武、凶悍的人物形象。设计师在创作时,常会选择这些人物形象丰满的门神形象进行再设计,一方面展现其形、意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不脱离传统门神创作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让设计更符合现代审美特点,或采用其他设计手段让设计更具有识别性。2.门神在公共艺术中的色彩应用。传统五色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木版门神画中有很深刻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传统色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被确认为正色的五色是青、黄、赤、白、黑,这些正色代表正统的地位,其他的颜色则被认为是间色。人们对这五种正色的阐释为:万物生长时的颜色为青,意为“生”;象征太阳的颜色为赤,意为“赫”;代表明晃晃日光的颜色为黄,意为“晃”;如冰启时的颜色为白,意为“启”;如晦冥之颜色为黑,意为“晦”。五色既被视为正统,则具有特定的观念性。一种逻辑推进方式和思维认知图式在色彩中得到转换,这是人类思想的进步,是“心象”的反映。中国民间公共艺术的用色,主色为青、赤、黄、白、黑,符合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念。设计师在对门神的再创造过程中,可以在保留具有特色色彩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重构、变异。看似简单的门神画,却有着复杂的工艺。门神文化以其独特性,为当代公共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素材和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传统的门神画,还是现在与门神相关的公共艺术设计,都体现了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将传统门神文化结合现代元素,运用到公共艺术设计中,在符合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弘扬了传统艺术,体现了民族精神,传承了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焦姣.门神画中秦琼、尉迟恭形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王月洁.中国传统门神艺术形式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王蓓蓓.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门神崇拜——一种社会心理需求视角的研究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4]孙发成.略论门神信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作者:周洛伊 王驰 单位:常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