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8 09:00:48

导语: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必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育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相关文件的颁布实施,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在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使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设置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重视不够,管理不力。不少高校一直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边缘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力,政策支持少,制度无保障。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大学生艺术社团管理和业务指导”等任务。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是表面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理论上重视,政策上不重视;口头上重视,制度上不重视。艺术教育在各个高校的地位较低,机构不健全,运行不顺畅,处于若有若无、可多可少的状态。甚至部分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相应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整个教学活动处于无序可依的状态[1]。2.因人设课,质量不高。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量少面窄、因人设课的现象,处于自由和随意的不规范状态。大部分高校艺术课程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的制约,仅仅开设了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等少数几门课程。其教学方式主要还停留在课堂讲授阶段。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形式比以往丰富,但由于教学方法未能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加之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不求甚解,照本宣科,因而缺乏艺术教育所应有的生动和灵活,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审美爱好与情趣。一些学校艺术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以活动、讲座代替课程的状况。有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缺乏顶层设计,随意性大,教学质量不高。各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大多采用全校任意选修课和限选课的形式,因牵涉全校大学生选课,上课时间只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普遍存在将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运用于公共艺术教育之中的情况。再加上全校大学生选修也给教学常规管理带来影响。3.师资缺乏,热情受挫。对照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不少于50%”的规定,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数与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远未达到标准,不少高校无法配齐各门课程需要的从事艺术教育的专职课程教师,只好安排相近专业教师应付。有的课程即使配置了专职教师,但由于对教师的后续教育没有跟上,教学工作开展得很不理想。由于相关部门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从事艺术教育教师在评优、工作量考核、申报职称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经常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教师指导艺术社团和艺术实践项目的工作量得不到承认,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上艺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隐性的,难以用标尺衡量,教师授课质量好坏难以区分,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4.社团乱杂,隐患较多。大学生艺术社团虽然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必须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特别是目前的管理体制缺乏客观公正、公平的考核和工作分配方案,使得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发展后劲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患。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通过组建艺术社团、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和参加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竞赛等活动,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氛围,但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不少高校无法将艺术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相结合,在发展艺术专业的同时带动艺术普及教育。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首先是普及,提升全体大学生的艺术和人文修养,尽最大可能让在校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大学生艺术社团特别是艺术特招生以及由他们参加的演出活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靓丽的风景,这对提高学校知名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确功不可没[3]。但是,不少高校的艺术活动过多地依赖于少数特长大学生,忽视了普通大学生的收益面。因此,艺术普及教育必须由面向艺术特招生转向面向全体大学生。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思考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教育,具有形象突出、情感丰富、形式活泼的特点。《规程》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制度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对高校艺术教育进行了规范,使学校艺术教育有章可循。为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水平,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以正确理论为引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确保艺术教育的科学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它通过相关艺术知识的熏陶培养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从而使身心协调发展。高校主要通过艺术作品鉴赏、艺术理论传授和艺术活动等形式,贯穿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之中。根据《规程》要求,在强调艺术教育的同时,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艺术课程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严肃教学纪律,全方面关心大学生成才成人,同时在课程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上贯彻德育为先的精神[4]。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所有大学生因材施教,遵循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情趣,拓展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益;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状况,真正实现以德导美,以美益德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理想。公共艺术教育不应过于注重对大学生艺术特长和技能的培养,它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及艺术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品鉴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此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艺术认知水平的提高为己任的素质教育。最终目标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指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以设置机构为起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高艺术教育管理的水平。首先,要成立专门机构做好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管理工作。高校目前主要是设立艺术教育中心等职能机构,实施对大学生艺术教育课程的相关管理,分解艺术教育课程工作任务并具体实施。开展有关教研科研、交流活动。负责学校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具体事务,包括选课、开课、上课、听课、考核以及教学文件检查归档和教学教研情况记录等。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学方法,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艺术教育中心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联系沟通的窗口,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工、科学调度,搞好综合协调,协助教学评估处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检查和管理,确保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同时确保艺术教育网络主页畅通、内容丰富,方便同学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其次,要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工作。要加强领导,明确艺术教育的地位,并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待遇,确保其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并确保艺术活动的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加大练琴房、书画室、排练厅、影剧场、展览厅等艺术活动场馆的硬件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艺术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设备、器材、图书和影像资料,充分调动全校的资源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服务,特别是在师资队伍的配备、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到全校一盘棋,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3.以修订大纲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狠抓艺术教育的规范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重视和加强艺术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研究,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要求修订教学大纲。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素质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考核阶段落实素质型的考核要求和方法,同时根据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各课程的考核大纲。二是要严格规范艺术教育课程的申报评审工作。为了确保艺术教育课程的质量,公共艺术类开课申报评审工作应在教务处指导下每年一次,每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课程评审和试讲。三是要努力拓展艺术教育课程的科目和门类。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努力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拓展艺术教育的科目和门类。开设具有审美教育理论课、技能实践训练课和鉴赏课的多重性质的课程,形成理论修养、技能训练与艺术鉴赏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每门课程要有相应的教材、教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考查考核[5]。4.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社会资源为补充,提升艺术教育的层次。高校教师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要将教学与指导相结合,不仅要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具备较强的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一专多能,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艺术教师应该是“艺术家+教师”。一方面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又在所教学科具有较深造诣的艺术家。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人才引进和教师进修、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深厚艺术理论功底和实践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除加强在校教师队伍建设外,普通高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及民间的相关艺术教学资源,形成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的良性循环。让社会上的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让艺术名家开设讲座,整合学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推动校园文化建设。5.以艺术社团为平台,以组织活动为抓手,增强艺术教育的实践性。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个人审美素质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高雅艺术集中呈现的窗口,是大学生展现风采的自由舞台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学生社团不仅可以培养成员的艺术兴趣、学习和展示才艺特长,还可以通过相关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友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提高成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艺术社团成员是学校的艺术骨干和精英。以大学生艺术社团为纽带,带动宿舍、班级、系部的艺术氛围,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和构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深刻的影响。在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普及艺术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实现个性价值,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要向教学管理日益规范化、教学研究不断专业化、场地设施日趋现代化、教学效果日渐明显化方向努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为推进高校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永昌.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新探[J].艺术百家,2006(2):158-160.

[2]张国宏.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知识文库,2016(10):238.

[3]李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83-184.

[4]李海燕.关于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5):173.

[5]石天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思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9-102.

作者:孙华金 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