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分析
时间:2022-05-08 02:47:16
导语: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的设计原则
1.装饰性原则。装饰性即艺术作品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作为美化城市形象、突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角色,公共艺术设计必须遵循装饰性原则。首先,在设计中要重视到布局结构的装饰能力。城市空间的结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庄重肃穆的垂直型结构、表现力强的放射型结构、带有主题色彩的中心型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公共艺术设计,也应具备与之相协调的布局特点,从而给观者协调、一体的审美感受。其次,不同的颜色搭配、材料选择以及艺术风格的公共艺术作品,会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还应重视艺术表现手法的装饰性。2.互动性原则。现代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遵循互动性的原则,以迎合人们的心理、行为需求,促使人们亲身参与艺术美感的体验。如,可以在文化艺术中心长椅上设计出坐下看报的人物雕像,吸引人们与其坐在一起互动。3.应用性原则。应用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一大主题,也是当前艺术领域面向“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如,设计者可以将植物对城市小气候的改善特性融入公共艺术设计,构建形态各异的植物景观,继而在实现作品观赏价值的同时提升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
二、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设计美感的表现方式
1.将设计美感与地域特点融合。受到社会发展、居民特点、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城市会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这种独特化、个性化的地域特点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来源,也是表现设计美感的思路之一。如,舟山是我国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进行此地区的公共艺术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将海洋文化中的渔船、船舵、梭子蟹等形象融入壁画创作,或以出海打渔、海上日出等为题材进行壁画绘制。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强烈浓郁的区域美学特点;另一方面能增加当地居民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同感,增强公共艺术设计美学的实用价值和群众的审美基础。2.将设计美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公共艺术设计应遵循并发扬我国的战略方针。如,设计者可以“一带一路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公共艺术创作活动。设计者可以借鉴我国古代表现丝绸之路的艺术作品,通过现代化的艺术加工,将古画中的帆船换为现代的轮船,将其融入壁画创作。此外,还可以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民族特点以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体现出国际友好合作的时代精神。通过这样的公共艺术设计,能有效地将国家繁荣、民族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等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表现出来,从而推动社会氛围的优化建设,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共建美好未来的愿望和努力。3.将设计美感与城市文化相融合。首先,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的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建立城市高端文化艺术平台具有重要影响。以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为例,该中心涵盖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多所设施,并将现代雕塑、漆画艺术、闽台古石雕融入建筑环境,向人们展示了厦门从古至今艺术门类、文化内涵的演变过程,建成至今已成为厦门重要的文化地标建筑。其次,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当提到《朝元图》,我们便会想到山西永乐;当提到《飞天》,我们便会想到甘肃敦煌;当提到《法海寺壁画》,我们便会想到北京。由此可见,优秀的壁画作品几乎成为了其所在城市的代名词。据此,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充分挖掘代表城市精神的象征物,将其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实现城市文化的具象体现,使其成为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公共艺术作品对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遵循装饰性、互动性等设计原则,将城市的地域特点、传统文化积淀以及时代精神等元素融入公共艺术设计,能有效发挥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的作用,赋予公共艺术设计以丰富的内容,进而提高公共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邱冰,张帆.基于城市集体记忆建构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一种公共艺术介入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路径.规划师,2016(8).
[2]徐珊珊.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设计美感的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孙哲琪 吴鸣 单位:常州大学
- 上一篇:会计研究生论文撰写技巧
- 下一篇:公共艺术文化语境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