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2-07-31 08:19:55
导语: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之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在该背景下各大高校都关注学生艺术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备受关注。但是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进行研究,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程体系上的创新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组织与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学;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组成,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提升其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普通高校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艺术课程与文化课程教学略有差异,其更侧重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的提升。但是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成为该课程深入改革的制约因素,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改革的研究才能促进高校艺术教学,实现高艺术素养人才的输出。
一、新媒体时代公共艺术课程重要性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很大程度上侧重学生文化价值理念的正确引导,侧重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导向的树立,提高其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此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使得高校学生接触信息更加自由灵活,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引导,高校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对艺术知识充满兴趣。学生个性表达更希望借助艺术的层面展现出来。此外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需求迫切,而在各大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可以实现社会及新媒体环境对综合性艺术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必须做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
二、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文化建设。而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综合素质更多地与艺术的欣赏及艺术的感知联系起来。艺术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组织艺术教育的学习可以起到精神陶冶的目的,也奠定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其一公共艺术课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可以开阔学生的胸怀与眼界,带来他们生活体验的进一步丰富,有助于其富有魅力人格的形成。其二艺术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剂,艺术教育的关注点是人与人、人与世界及人与自我关系的解读与梳理,加强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艺术及精神的需求,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心理与文化的多元化支持。其三做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美育形式,起到品德塑造与人格培养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也带来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结合新媒体的背景,其更契合高校创新思维的培养理念。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思路
(一)做好内容的创新,奠定艺术学科教育的核心
高校艺术学科种类繁多,而传统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面临师资不足,学生基础不同的制约,其在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上也往往带有单一性,而新媒体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其更希望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此必须做好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关注。对于低年级的高校学生可以开展基础性的艺术选修课程,让他们学习艺术导论、音乐鉴赏及戏剧鉴赏等艺术课程。课程教学的落脚点依然是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审美为核心,融合艺术基础理论并将其与作品的鉴赏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也激发其艺术关注的兴趣,从而培养起审美能力,这属于基础奠定的阶段。对于热爱艺术并且具备一定艺术文化素养的学生开展形式多元的艺术选修课程,丰富他们的文化学习。课程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学生艺术表达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写、画、唱及跳等实现其自身艺术技能的提升,在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从而进入到高层次的艺术文化学习中,实现人生境界的进一步升华。最后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专题讲座,邀请艺术家进行学生艺术学习的指导培训,从而让艺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人文精神,实现艺术理论修养与艺术感悟能力的双提升。
(二)做好形式创新,让公共艺术教学更具吸引力
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参与十分被动。而新媒体时代下理应做好新媒体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结合,实现其展现形式上的创新。更侧重学生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实现学生艺术课堂主导地位的回归。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学习的主人,激发其艺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教学中也发挥新媒体教学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开展慕课教学,线下网络远程与学习互动,实现课堂内外的学习延伸,让艺术理论的学习转化为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公共艺术学习的学以致用,让艺术学习的价值在学生成长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改革课程体系,促进与新媒体融合
公共艺术教育是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本质认识深化而衍生出的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其课程设置的着眼点是学生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提升。然而我国公共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健全,亟需重新审视与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目的,这是其教学质量保证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加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挥公共艺术教育在学生人格完善及情操陶冶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多层次与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原则,选修与必修结合,兼顾兴趣培养、艺术感知、欣赏、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提升,并注重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发展。在这两方面的实施中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将其融入到公共艺术实践活动,发挥新媒体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和推广优势,能够让学生顺应现代艺术发展潮流,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良好的艺术氛围。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形式,更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体验性。因此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创新也应结合学生的主动性与体验性,从内容、形式与课程体系上进行创新调整,让艺术课程教学真正助力学生的价值引导与成长发展。
作者:许孟巍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颖,胡志峰.浅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J].音乐时空,2014(21):125.
[2]张链.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9):72-73.
[3]刘红英,刘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2(10):38-39.
- 上一篇:公共艺术在乡村复兴的触媒效应
- 下一篇: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发展困境与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