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6-05 03:12:37
导语: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艺术(PublicArt)是蕴含于城市公共环境之中、由艺术家创作的并由公众参与的艺术作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艺术逐渐被人们关注,从最初城市壁画的兴起,到各个城市环境艺术、雕塑、景观艺术等的繁荣发展,都为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迎来了公共艺术的鼎盛时期。
一、我国公共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其本身具有多种特征,其中“公共性”这一根本特征,使公共艺术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要在创作的基础上考虑诸多来自外界的制约因素,如政府决策、投资方等。目前,我国公共艺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及开发商,包括固定的政府财政拨款、专项拨款以及开发商的资金投入等。在这样的投入体制和机制下,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对于中国国民来说,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这导致当下的公共艺术项目决策中缺少民众意志的体现。同时,由于开发过程过多注入商业化信息,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及审美能力,一些公共艺术作品在政府意志的干涉下成为其试验品。这些公共艺术的完成目的只在于配合某一时期内的城市规划或业务考察等而匆忙创造,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与城市主题风格的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公共艺术很难与社会产生关联,引起社会大众的感触。这种缺乏人文情感、盲目完成的作品,难以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当前,制约公共艺术顺利实施的多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每一个公共艺术方案确立前需要进行考察,在方案实施中需要进行监管,在每一部分进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与失衡现象。巨大资金的盲目投入,实施方案的草率考证、项目实施后的监管不当,这些负面情况在当今社会中大量存在。虽然我国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立和社区公共环境的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但是仍然缺少相关法律及制度条例的约束。这体现了当前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政府决策后的产物。每一个公共艺术方案的实施,在方案选择、资金投入方面都缺乏公开透明的实施体系,特别是以往存在的注入巨额资金所建的公共艺术作品,由于机关领导的变更,在新一任官员追求政绩的需求下,重新设计了一套建设方案,将原有的建筑景观瞬间变为废墟上的瓦砾。这种盲目随意,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公共艺术不断吸取各家之精华,在创作上出现了多元性倾向。一些公共艺术作品追求活泼、生动、形象的特质,在创作上展现出大胆夸张的造型、五彩缤纷的色彩、奇丽的装饰图案、运用一些特异的建筑材料等;一些城市作品运用拼接、复制的建筑方法进行创作;也有一些城市运用不同的雕塑艺术形式及创作手段,向市民展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这些现象表明,在当今的公共艺术领域,艺术家们倾向于将写实、抽象、传统等多样化的方法相结合,或者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联结,共同为公共艺术作品服务。但是,在每一个公共艺术作品方案的雏形形成之前,我们的脑海里不免出现一些困惑疑问:中国社会大众是否已经具备了接受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否适合大众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公共艺术被普遍认为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价值的符号、“城市所拥有的智性机器”、城市形象名片、城市意象的表征。目前,虽然公共艺术建设有诸多问题缺陷,但是公共艺术建设的重要性依然被民众认同,特别是其艺术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并关注。奥地利建筑师卡密罗萨特在其所写的《城市建设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记住(公共)艺术在城镇布置中具有合理而且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唯一能够随时随地影响大量公众的艺术,相比而言,剧场和音乐厅的影响则限制在较小部分的人群。”来自法国的著名艺术批评家凯瑟琳•格鲁针也曾经谈到将“嵌入”这一概念作为在实践当代景观及公共艺术时的原则之一。翁剑青在《超越本体的价值含义》中对“嵌入”进行了说明,将艺术对于空间的介入称为“嵌入”,这种“嵌入”不是简单的表面照搬或硬性移植,而是产生来源于特定的地域场所和语境存在的生态系统之中,并通过自然而丰富的方式融入其中,形成与当地自然文化和社会历史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间的对应关系。目前,在我国公共艺术实践领域中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公共艺术“嵌入”而不是生硬地“植入”城市当中。每个国家每座城市都有其自身发展的“文脉”,这些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我们清楚地了解每个城市的背景底蕴。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家沙里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中国是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每座古老的城市都各具特色。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其文化之重要不言而喻。如今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感受到其文化的传承,从古代都城的建筑到现代的文化景观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19世纪中叶以来,上海发展迅速,现在它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魅力文化。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上海勇于改革创新、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大大促进了其发展。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称号,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的洗礼使这座古都给人以独有的沧桑气质。尽管中国城市拥有如此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但在当前城市展现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感染力,甚至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至于在当今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与城市文化相割裂的现象。
三、如何使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更好融合
从当前公共艺术发展来看,尽管在公共艺术方案实施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仍然对我国公共艺术事业的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原因如下:
(一)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兴盛,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
公共艺术的发端与二战以后美国城市的修复与重建有密切的关系,此后到九十年代,公共艺术建设的潮流从美国传到欧美及亚洲许多国家,对城市建筑及环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公共艺术旨在逐渐完善城市外貌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艺术建筑的水平。公共艺术与城市化进程有密切联系,这决定在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公共艺术将有巨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21世纪将会出现两件影响人类的进程的大事,分别是意识新技术革命以及中国的城市化。由此可见,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城市化进程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二)对“诗意的栖居”的追求成为世界的普遍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有了进一步提升。现阶段我国国民审美能力已有明显加强。市民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消费娱乐环境、休闲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单调的社会环境,而是开始追求外观,重视审美。公共艺术也正在顺应这种社会趋向迅速前进。与此同时,公共艺术也在不同方面逐渐完善自己。其创作形式在变化完善,创作领域也不断拓宽,开始从最初的城市建设向影像艺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高科技艺术等多领域进行尝试和探索。近几年来,公共艺术开始试着突破传统的城市雕塑的局限,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艺术应用价值的认同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得到重视
公共艺术面对的是将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促使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其关注重视。公共艺术在世界得到认可,但我国关于公共艺术的教育体系却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尽管如此,公共艺术仍呈现出一种燎原之势。伴随着我国对于公共艺术学学科的丰富完善,更多的公共艺术人才将会得到培养,系统性的公共艺术学科教育体系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四)真正的公共艺术须能够引起国民共鸣
公共性艺术的实现,实际上是较为抽象的概念。目前,我国缺少健全的公共艺术相关制度及公开招标制度。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公共艺术方案的最终决定权是由领导决定的。在方案审核过程中虽然有专家评审,偶尔也会征求业主意见,但最后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这种情况导致专家和业主在方案评审过程中缺乏强烈的责任感。由于政府的最后决定权使其承担了主要责任,所以只要公共艺术遭致攻击诋毁,批判的矛头总是指向政府。城市大众的评价对于公共艺术作品至关重要,不管这一艺术作品的艺术品质如何,大众的点评是公共艺术难以忽略的一部分。什么样的公共艺术作品能迎合公众的审美需求?不是在街上、城市里出现的艺术建筑都能成为公共艺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应该能够通过艺术引起居民的共鸣,能够以艺术的形式唤起人们心中的共同情感。
公共艺术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艺术家和民众、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公共艺术更快更好更优质地发展,才能发挥公共艺术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者:姜余 张视星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 上一篇: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交互研究
- 下一篇:地域性的公共艺术规划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