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06-05 02:53:11

导语:公共艺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艺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影响全面开展《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有效学的因素

(一)学生的音乐艺术的认知、爱好和音乐素质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谚语用在中职学校开展音乐课程有效教学上是一个很通俗而形象的比喻。在我国古籍中记述着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审美客体的音乐,离不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音乐艺术欣赏中的主体和客体是双向交流、相互渗透的。这是艺术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而在开展音乐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就是音乐艺术欣赏的审美主体。在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在音乐艺术审美过程中不仅要有美的客体,更中重要的是又有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的主体,一个能“知音”的合格主体(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状态。转化为中职学校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心理状态就是对学习音乐的态度,是否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二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情感的、带倾向性的爱好志趣。在这主要是指学生的音乐爱好和欣赏习惯。三要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在这泛指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和随访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恰恰在这几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课程学习的有效开展。(1)从《关于开展音乐课程的调查》结果中(表一)可以发现:有较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比较低,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约占调查对象的80%左右)对学习音乐知识不感兴趣。另外就是认为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对以后他们的就业和工作帮助不大甚至没用,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不是很有兴趣。(2)从《关于开展音乐课程的调查》结果中(表二)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小学毕业后就很少接受音乐教育,基本没有学习过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因此,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缺乏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无法准确把握音乐的音响形象及其艺术组合、音乐形式结构的总体感觉,在听觉上表现为迟钝、泠漠,更谈不上精神的共振、心灵的共鸣了。由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缺失,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3)根据中职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表三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对流行歌曲有着较高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音乐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流行歌曲通俗易懂,形式相对简单,易于接受和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也能容易参与其中,因此,欣赏流行歌曲逐渐成为学生音乐爱好和欣赏习惯。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和影响,就如表四所展示的,国家主流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在一天的节目安排中,流行音乐的比例竟高达80%以上,更不用提近几年来CCTV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星光大道》等电视综艺节目了。如此密集的媒体宣传,不断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音乐爱好和音乐兴趣。

(二)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由于将艺术课程列为中职学校必修课程是在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广州市属职业学校中除了开设了艺术专业的个别学校(如广州市幼儿师范职业学校)外,基本上在艺术科教学设施上的投入为零,也没有储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因此,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使用和安排上捉襟见肘,直接影响了《公共艺术•音乐》课程的有效开展。1.师资力量从表五可以看出,除了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等这类开设了音乐或音乐有关专业的职业学校外,其他职业学校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有个别学校甚至没有音乐教师。而且由于以前没有开设音乐课程,职业学校的现有的大部分音乐教师日常主要是从事行政工作。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数是担任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的专业职称也是德育专业方面的职称。2.教学设施从表五可以得知,在广州市属职业学校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施相当缺乏,就算开设了音乐课程的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也只有8间音乐课室,其他的职业学校基本上没有音乐课室。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职业学校的所谓音乐课室其实是多用途的,学生的舞蹈、形体训练、美术等课外活动也在此课室进行,因此可以说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是极度匮乏的(见表五)。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次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学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的依据)和教学媒体或设施(教学活动的媒介)等四个因素的有机组成。特别是“学生”这一因素,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更是学的主体,他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他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是受他自己的意识支配,外部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他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自主的活动才能发挥其效力,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而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艺术•音乐》有效教学过程中,首先,作为学的主体——学生明显存在着学习意愿不足、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等因素;其次,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也存在着数量不足、音乐教学经验欠缺和缺乏进修、培训途径、业务指导等困难;第三,活动媒介——教学设施的严重匮乏也是造成《公共艺术•音乐》课程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音乐,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是集视听为一体的艺术学科。

三、解决《公共艺术•音乐》有效教学困难的途径

(一)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计划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教学设施和教师数量。教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合理安排现有的专、兼职音乐教师的授课时间,制定确实可行的、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能合理有效使用专用课室的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受到审美主体的内在结构和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的制约,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音乐教学活动同样受到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制约。因此,学校教务部门和授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审美兴趣,在现有的教材中,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和先后次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

(三)提高和完善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

针对现状,中职学校想全面开展《公共艺术•音乐》有效教学必须充分挖掘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的潜力,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地提高和完善现有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现有音乐教师在职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以此快速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和完善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解决由于职业教育改革而造成的音乐教师不足的局面。

(四)加大经费投入,合理配置师资结构

教学设施的匮乏和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音乐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加大音乐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器材配置,完善音乐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公招和外聘音乐教师等途径,尽量填补师资力量的缺口,合理配置师资结构,保障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艺术•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

作者:韦琳 单位: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