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提升论文

时间:2022-09-16 06:34:00

导语: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提升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提升论文

论文关键词:银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经营范围再造

论文摘要: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要求。银行再造是对银行经营一种更为纵深的变革,它包括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和经营范围再造。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怎样进行银行再造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银行再造的内涵

所谓银行再造,根据再造思想大师迈可尔·哈默和钱皮的论述,银行再造的规范化定义是:银行为了获取成本、质量和速度等绩效方面戏剧性的改变,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银行再造不是银行重组或银行购并,因为银行重组或银行购并只体现资产重组,没有触及业务流程。银行重组或购并后能否真正体现效益,在于重组并购后的内部结构调整。因此,也可以说,银行再造是更为纵深的银行经营变革。它力求打破银行长期以来以传统业务流程为基础的、呆板的组织体系,通过银行与信息企业的战略联盟,建立一个以核心资源为基础的虚拟化组织.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二、银行再造的必要性

1、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趋势。网络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上,并依存于网络的一种经济形态。由于Internet没有时空、地域的限制,全球经济真正实现一体化,任何经济主体的交易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消费过程在网络贸易条件下得到统一。银行作为经济中资金融通的中枢环节,同样要适应网络经济对其在技术和制度上改变的要求,从而成为银行再造的外在动因之一。

2、技术创新的变化。网络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有三个特色:一是创新的速度快;二是技术创新由一次性创新转变到系列创新,相互之间共同推动;三是技术创新由个别专家创新转变到集体创新。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所体现的新制度变迁的推动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基础制度框架的演进。处在这样一种技术环境下,银行再造成为技术创新推动的必然。

3.银行竟争结构和方式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交易的标准化以及安全性基础设施的引人,使得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已无进人壁垒可言,银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界限已日渐模糊,银行业除了面对来自同业间的竞争外,还可能面对来自一些小型的技术供应商或通信巨人的竞争。另方面,银行业竞争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竞争方式主要是大鱼吃小鱼,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竞争方式将是“以快赢慢,以动制静”。

4.银行客户需求的变化。长期以来,银行业一直具有典型的寡头垄断特点:风险回避,产品单一,标准化的利率与价格,有限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以及无差别的客户服务。在Internet的背景下,客户的市场力量随着信息膨胀和获取信息J决捷性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客户需求的内容多样化、服务方式个性化,对银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银行采取以产品为主导的经营策略和原有运作模式已不可行,银行业必须适应客户服务模式的变化。

三、银行再造的内容

银行再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和经营范围再造。其中业务流程再造是核心和基础,组织结构再造是关键,经营范围再造是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再造完成后的必然趋势,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

1、业务流程再造。所谓业务流程就是“工作的流动(WorkIlow),是业务与业务之间的传递或转移的动态过程。而业务流程再造是对这个动态过程的优化,是银行再造的核心环节。由于银行经营产品的同质性,银行与银行的差别实际上源于各自的业务流程,这使得业务流程成为影响银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在传统的职能型分工中,完整的业务流程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既导致了银行职员技能成为一个片面发展的机器的附属,也使得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易费用增加。而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则直接针对的就是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它按照客户类别,将本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重新组装,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1)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这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摒弃过去‘.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封闭式的静态管理模式,将管理重心调整到“以方便客户为中心”,即按照客户的要求和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服务的思路重新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前台的业务经营部门,切实让“一站式服务”造福银行客户二另外,银行在业务流程设计上应体现其灵活性,必须区分不同的客户群,因时、因地设计不同的流程版本,只有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广泛个人理财产品组合的银行才会受到客户的青睐。

(2)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银行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中,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作进行最大限度的集成,这是银行再造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不管是“一站式”服务还是“个性化”服务,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是关键。业务流程再造要求银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彻底翻新业务流程,超越目前我国银行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的阶段,实现银行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农行95599在线银行就是广泛运用各种前沿信息技术开发出来的综合性、多媒体化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为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目标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3)实现突破性再造与连续性改进相结合的业务流程。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内部管理的改善也非一日之功,所以要采取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连续性的改进,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改善与客户的关系,提高运营绩效,打造银行的竞争优势,实现平稳发展。

(4)银行业务流程再造除突出核心业务流程外,还应逐步引人“外包”理念。银行业务外包是要求商业银行有效运用自身的核心能力,关注战略环节,而把一般性的业务交给外部服务公司去做。银行的核心能力主要是银行的融资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销售能力以及一些独树一帜的服务手段等等。而一些低附加值的,不再能体现领先优势的业务流程,如非金融业务、后勤、员工培训、科技开发等业务流程可进行外包。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分解银行原有业务的链条,但就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来讲,业务流程再造应遵循渐进式的思路。由于我国地区差异,不同经济主体差异较大,二元经济结构严重,造成银行体制变革也不可能迅速完全地实现一元化。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银行会呈现传统业务与网络业务并存的局面,业务流程的再造在一段时间内会体现出两种业务流程共存于同一银行内部的现象。所以,现有银行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与原有传统业务之间的衔接问题,既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业务流程,也要保留与传统业务相配套的业务流程,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稳中求进。

2.组织结构再造。从组织结构再造来说,业务流程再造离不开组织模式的再造,因为业务流程再造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的“最佳企业实践”的状态,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引进和吸收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做相应改变的学习型组织。因此,可以说,组织模式的再造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必然趋势。组织结构再造包含内部组织结构再造与外部组织结构再造。

(1)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管理。目前国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基本上都采用分支行制。从内部组织结构上看,这种分支行制是相对应于传统业务流程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科层结构,即由若干层次结构相互关联而成为一个整体。分层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控制幅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不合理的层次结构或层次过多,同样也会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当规模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指挥路线的延长,信息传导与沟通的成本会急剧上升,这就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从而导致管理上存在层次重叠,冗员多、成本高、浪费大、对市场反应迟缓等缺陷。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为某些客户在特定的信贷期限内提供全天候的服务,顾客在24小时内就可以获得信贷,中外银行的运作效率差距可见一斑。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目标应该是网络型组织。即以专业化联合的资产、共享的过程控制和共同的集体目标为基本特征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要求就是实现扁平化的管理。

这种扁平化组织模式具备有别于传统组织模式的明显优势:一是市场化工作重心突出—就是客户和效益。二是产品流和信息流对称,交流效率高。三是满足客户全面需求,对客户及市场反应快。新经济的象征—美国微软公司在有重大的策略调整和重要事件发生时,比尔·盖茨等除了征求高级经理意见外,还会通过电子邮件来和全体员工沟通,不同级别的人可以自由地不受高级职员影响发表意见。这种“微软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它突破了层级式结构的层层传递管理信息、的效率瓶颈。中国建设银行于2001年9月推出“一级审批制”,原则上使各级审批在5天内完成审批,提高效率。

(2)外部组织结构—中心分行制。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虽然更直接地反映为与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联系,但同时也与外部组织结构紧密相关。并且,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再造如果没有外部组织结构调整的配合,其再造后作用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

所谓商业银行外部组织结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构成。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和当前体制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更多地体现了计划色彩。机构网点完全按行政区划设置,银行机构体系庞大,管理链条多而长,成本高,而且长期以来对市场定位不明晰。针对这种现状,为适应全球网络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潮流,中国商业银行在外部组织结构形式上,应伴随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尝试推行中心分行制。在全国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经济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作为管理行,管理行下面按业务发展需要设营业性分行,不一定每个分行都做完全的业务,可根据分行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行业、客户特点界定其业务范围。在这种组织模式中,分支行通常是独立自主的利润中心,按专业或按地区来设立。而在分支行机构的设置上应打破按行政区划设机构的做法,转变为按经济区域设立机构,让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实实在在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经营和管理。

3经营范围再造。当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再造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利润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经营范围的扩大成为必然。

(1)业务经营范围—混业经营。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流的完善和迅捷,银行经营范围会呈现混业化、功能化和服务化的趋势,在金融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推动下,传统商业银行正迅速向综合服务机构转变,业务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如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买卖、保险箱、信用卡、税务、工资、代收代付费用等,特别是通过电子网络,进一步提供如旅游、资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并充当电子商务的媒介角色,银行网点也由原来单一的存贷机构发展成为集存款、贷款、咨询、委托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金融百货公司”或“金融超级市场”。这就是目前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拆开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篱笆”,可以有效的、多角度、多方位地利用信息资源,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但是,业务范围上的混业经营虽然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同时也使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银行风险的防范也就成为银行经营范围扩大以后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

(2)金融监管模式—功能性监管。随着现代金融业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经营风险的高低,已经不主要取决于经营项目的内容,而在于金融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混业经营的缺陷和不足在金融监管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经营范围再造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提高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的能力,使之既要有灵敏度又要具有弹性,为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创造条件。

所谓功能性金融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监管。它是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有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较之传统金融监管,它能实现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且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公务员之家

第一,它能根据金融产品所实现的特定金融功能来确定该产品的监管机构,适时解决该金融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更能适应混业经营对监管体制的要求。

第二,它要求管理层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对金融业实行整体监管,因此能从维护整个金融业安全的角度来关注市场风险,更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第三,该体制能够较好的解决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问题,管理层不必再通过限制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来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可将精力放在如何完善功能监管体制以实现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监管上,将为我国金融创新产品的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金融业务为对象,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与监管当局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即“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进行“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以满足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的“监管权利集中统一”的要求。因此,当前“银监会”的成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银行、证券、保险—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将最终完成,这将是向混业经营迈进的关键一步。

随着中国的人世,中国银行业面对外资全能银行的竞争将会是激烈的。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所进行的“银行再造”就必须有针对性和有步骤地推行。唯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