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市场博弈定位论文
时间:2022-09-09 05:39:00
导语: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市场博弈定位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邮政储蓄银行全面进入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斥着理性冲突的博弈格局,银监会、国家邮政总局、邮政储蓄银行与商业银行四方都有各自的得益要求,从博弈双方的策略分析,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资金、技术、管理优势;银监会通常运用政策杠杆作为主要调控手段;国家邮政总局运用其管理职能;邮政储蓄银行则是在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寻求可能而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途径。这种合作策略的选择是典型的博弈纳什均衡。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博弈
邮政储蓄资金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从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意在邮政系统经营邮政储蓄业务,短短十几年,邮政储蓄就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到2006年3月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48万亿元。邮政存款膨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率倾斜政策导致的强劲利益驱动机制。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了业界对邮政储蓄“两宗罪”的批判:一宗罪是它加重了财政负担,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财政每年需要支付300亿利息给邮政储蓄;另一宗罪则是造成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2005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在邮政储蓄银行全面进入金融市场的变化下,运用新的经济学理论,对金融市场进行深入的思考,高屋建领,审时度势,从而着眼现实、把握未来,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和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从经济学中博弈论的视角看,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实质上是利益主体各方竞争与合作的结果,竞争各方在遵循一定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运用策略以达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在客观上促进市场的成熟和演进。
一、关于理论框架
“博弈理论”(Game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两个以上决策主体的相互性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性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博弈论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其中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理论由纳什、海萨尼、泽尔腾等共同创立。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试图描绘在一个被极大的简化设置下的复杂策略情况。因此适用于一切通过策略进行对抗或合作的人类活动和行为。
博弈论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基础。其基木架构是:(1)有博弈方和一定的规则。(2)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3)博弈方的策略有相互依存性并发生互动影响。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可能的决策进行封闭式决策。(4)有博弈的结果或称博弈方得益,或赢或输或平。各有所得。
由此可见,博弈论必然包括二个基本要素:即博弈方(player)、策略(strategies)和得益(payoffs)。其中,独立和理性决策并独立承担结果的组织和群体,构成博弈方(player);在系统中的理性行动,即为策略(strategies)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必然在相互作用后带给各博弈方不同的得益(payoffs)。任何运用博弈理论进行的分析和研究,都不可能离开上述二要素。
二、金融市场的博弈分析
以博弈理论的视点观察,金融市场是一个资本控制与开放、集约与分化彼此牵连互动的竞争格局,博弈方包括银监会、国家邮政总局、邮政储蓄银行与商业银行等四个方面,围绕的核心问题是: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则,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有关各博弈方、策略和得益可概括为下表:
鉴于邮政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的综合影响,及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我国银行业市场上各竞争主体间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下面用动态博弈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在一个基本成熟的市场上,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是正常的,考虑到我国现行银行业市场上正逐渐放开,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即将进入市场,那么这种“先来后到”博弈情形将是怎样的?
分析:对于欲进入市场者而言,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进入,不进入);而对于先行动者(市场在位者)亦有两种策略(打击,不打击)。如果博弈方A(潜在进入者)不进入市场,则博弈结束,博弈方B(在位者)独享市场的利润:如果博弈方A选择进入市场则双方最后的得益要看博弈方B的反应。博弈方B在博弈方A选择进入时有打击和不打击两种选择,选择打击则双方得益为(-C1,P-C2)即博弈方B为打击对方要付出C2的成本,而博弈方A要有-C1的亏损,而不打击时双方得益为(P1,P2)。从单个博弈方的自我利益出发,对于双方而言,有两个均衡:(进入,不打击)和(不进入,打击),至于哪一个为稳定的均衡结果,则取决于以下比较:
如果P-C2>P2,则博弈方B的必然选择是打击;如果P-C2结果表明:在一个具有潜在发展机会的市场中,所有市场在位者与进入者之间并非总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有利于市场容量的扩大,那么对少进入者还是在位者都是有好处的市场容量的扩大无论是对提高市场效率还是考虑原有在位者的利益二者是可以兼得的。就目前还有相当市场开发能量的中国银行业市场而言,邮政银行的进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进步是有益的。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合理调整网点布局的竞争策略,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学会运用主动放弃策略,来取得自己最有利的市场。具体来说,邮政银行在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具有网点多、安全性好的优势。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放开,如投资基金、国债销售、农民小额信贷的网点,其网点还可能会成为外资零售银行或是信用卡发行公司投资的目标。从而达到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三、基于博弈论的建议
基于上述博弈方背景和策略的分析,以下试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在博弈格局中把握先机。
1、发展中间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应参与银行间市场债券买卖;办理中资银行、农村信用社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开办农村地区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在原有业务基础上,逐步开展基金投资、个人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外汇存款、票据、对公结算等业务。公务员之家
2、重返农村。邮政储蓄5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农村,其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缘于此,今年两会上要求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支持“三农”建设成为人大代表提案中引人关注的一点。成立邮储银行最大的意义在于让邮政储蓄资金流动起来,名列全国第五的储蓄量,使得巨大的资金必须要找到一个出口才能使之流动起来。总之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问题应结合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的改革综合考虑,“既避免和已有的商业、政策性银行业务重叠,又能够与农信社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为社区和广大农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四、结论
综上可见,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斥着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冲突的博弈化格局。政府职能部门、商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各方都有各自的得益要求,但为达到个体利益(得益)的最大化,只有按照集体理性(使联合报酬最大化)的要求共同选择合作策略,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这种合作策略的选择是典型的相互性决策,而均衡性的决策才是最佳的市场选择,这就为邮政储蓄银行进入市场的竞争制胜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入文方法论文
- 下一篇:三农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经济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