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混业经营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4 02:56:00
导语:银行混业经营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今,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为银行业合并的趋势,银行混业经营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在研究了各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银行混业经营所引发的利益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国银行和企业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银行混业经营引发的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同甚至有可能相反。针对这些利益矛盾,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研究的结果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银行;混业经营;信息范围经济;利益;矛盾
0前言
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日趋全能化,国际金融领域混业经营已渐成趋势。银行的合并热潮引起了整个金融服务业的重视,焦点事件就是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成为全球资产最大的金融集团,使得其在消费者银行,企业银行,股票经纪业务和保险市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
究其原因,可以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能是需求因素,也可能是供给因素影响促使全球银行业趋向混业经营。从需求方面来看,顾客可能从全能型银行提供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中获得很大的便利与满足,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消费者不愿购买一站式金融服务,许多消费者倾向于向不同的金融机构分别购买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所以混业经营的动力来自于供给方,全能型银行可以从混业经营中获得的经营协同效应和风险分散的好处。
近两年来,花旗银行又选择了新的路径,开始通过资产置换或逆向并购的方式收缩非核心业务,从混业经营返回到其原来主业,花旗的回归显示银行控股集团的混业经营方式自身存在某些缺陷。实际上,银行的混业经营可能引发一些利益矛盾冲突,这些利益矛盾会对银行自身经营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本文在研究了各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银行混业经营所引发的利益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国银行和企业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银行混业经营引发的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同甚至有可能相反。
1银行混业经营的利益矛盾研究
在混业经营的模式下,一家银行可能是客户公司的贷款银行,同时又是客户公司证券的发行承销银行,甚至还充当投资者资金管理人的角色。这样,银行、客户公司和投资者三个主体之间由于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不同会引发利益冲突。
下面将分别从对以色列、日本和美国银行混业经营的研究中,揭示这些矛盾的存在。
1.1以色列银行业情况分析
以色列银行是货真价实的混业经营银行,银行参与几乎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运作,包括一般银行业务﹑公司证券承销发行﹑投资资金管理甚至拥有公司的股票参与企业管理。而在90年代初,以色列很多公司的股票在股票市场第一次公开发行,银行既作为承销发行银行深入参与了这些公开发行过程,又通过银行管理的投资资金购买了公司发行的大量股票。这就为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Ber,Yafeh和Yosha(2000)对以色列1991—1994年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当贷款和证券承销发行都由同一家银行负责运作的公司,其证券公开发行的销售成绩往往好于平均水平,但这家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后的第一年的股票回报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当贷款、证券承销发行都由同一家银行负责运作的公司,且银行还将自身管理的投资资金注入该公司时,这家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年的股票回报率甚至更低。这表明上述公司的股票在公开发行时股价被高估,银行将过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客户公司的证券发行与销售,这一行为浪费了投资者的资金。
所以,在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市场条件下,说明银行对公司客户比对资金投资者客户更为忠诚。由于银行业务的全能化,证券发行承销银行会对客户公司更为了解,混业经营的银行内部存在利益冲突,使得证券发行承销银行有可能利用信息上的优势,银行趋向于向不知情的投资者推销其自身负责承销的证券,将低效益的公司的证券转嫁给不知情的投资者,损害资金投资者的利益,对市场资源的分配造成不良的影响。
1.2日本和美国银行业情况分析
日本企业的融资主要以银行融资为主,美国企业融资是以资本市场融资为主。在日本,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家典型的日本公司往往与几家银行有紧密联系,而其中最大的贷款银行往往对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十分了解,在日本,银行更有可能对企业施加影响。相对来说,美国公司由于主要不通过银行来融资,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银行对企业施加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美国90年代放松了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美国银行承销发行公司证券,这一改革使得日本在美国的银行业务下滑,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日本在1993年的《金融系统改革》法案中允许日本商业银行提供投资银行服务。银行混业经营引起了对其利弊的讨论,还有其对银行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焦点在于商业银行在承销其有借贷关系的公司的证券时的角色。
美国的研究表明,混业经营的银行承销客户公司的证券时,由于信息共享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这将使得银行所服务的客户公司获益。因为全能型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向客户公司提供贷款并且持续向公司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它们相对专门的投资银行来说在企业信息收集方面的更有优势,这一信息收集优势可以帮助客户公司在资本筹集过程中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生成的额外成本,通过引导公司的决策,混业银行可以降低客户公司金融压力的成本。总的说来,和普通交易所相比,混业银行承销证券对客户公司更有利。
但在日本的市场条件下,得出了和美国相反的研究结果。Kang和Liu(2007)对日本1995—1997年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日本市场中银行和企业间过于密切的借贷关系,会使得银行可以给企业施加影响。当银行进入公司证券的承销业务并急于拓展市场时,需要与投资者顾客建立稳固的关系,因此,银行会通过自身在贷款方面的地位给企业施压,降低这些企业的证券价格。虽然这一较低的价格可以使得投资者获得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但是却增加了证券发行企业的金融成本,损害发行证券者的利益。
日本金融市场中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推动力是银行和其顾客之间紧密地借贷关系,而资本市场的竞争不能消除这一冲突;在美国却刚好相反,资本市场的发达使得银行不能过多干预企业,使得企业证券得以以更为公平的价格销售。
2结论与对策
上述研究表明,银行混业经营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矛盾的冲突,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冲突焦点不同,从而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各异。
以色列的市场条件下,混业经营的银行对发行证券的公司客户更为忠诚,倾向于高估公司客户的证券价格,向不知情的投资者推销自己承销的证券;在日本的市场条件下,银行为了拓展市场,倾向于向发
行证券的公司客户施压,降低证券价格卖给投资者,以建立与投资者客户间的密切关系;在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融资条件下,矛盾得以缓解,混业经营的银行可以凭借在信息方面的优势,降低客户公司上市成本,提高效率。各方利益冲突的矛盾存在,会减弱混业经营本来可以带来的经营协同效应优势,如果市场不能消除这一冲突,将会对金融市场效率造成不良的影响。
要使得混业经营在金融市场最大化其带来的各种优势,从宏观角度来看,应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在政策和法规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从微观角度看,近期花旗银行的发展为混业经营的银行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模式,混业模式从集团内部的混业经营,转变成与其他金融集团不同金融业务的合作,不再强调经营协同,而是发挥金融协同效应。花旗集团在流动性管理上是高度分权的、在风险管理上是分层的,但在资本充足的监管却是高度集权的,这样在集团整体层面单一业务的波动风险可以被相互平滑,集团总体业绩相对稳定,评级较高,从而保持了总体融资渠道的畅通,这样当任一种单一业务陷入周期性低谷时,集团总体有充足的金融资源可以支持其渡过危机并整合行业。
我国银行业将日益走向混业经营,应正确把握混业经营带来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国外的经验,走出一条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骏.证券业改革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探讨[N].上海证券报,2005-3-25.
[2]戴维·罗杰斯.商业银行的未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唐士奇,李孟宸.关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再思考[J].西南金融,2006,(
-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
- 下一篇: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绩效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