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04:04: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邮政储蓄银行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邮政储蓄银行统计业务探讨论文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3.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4.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5.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
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机构包括邮政金融都融入了国际经济和金融大家庭,面临着经济和金融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问题。那么邮政储蓄这个长期经营个人居民业务、业务相对单一、金融专业管理相对薄弱的金融机构如何面对国内经验丰富的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如何适应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大趋势,以及如何以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为契机推动邮政业改革和邮政金融的稳健长远发展,是目前各方都很关注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分析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行)的优势与不足,看看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机遇挑战
一、机遇
1.邮储行的正式挂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机遇。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意味着邮储行可以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开展各类银行业务,可以向银监会申请开办更多的业务品种,可以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摸索出一条属于邮储的特色发展之路。
2.中国邮政的四大优势(刘安东在全国邮政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语):“中国邮政历史悠久,拥有金字招牌。人民邮政的信誉优势、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3.7万个网点)、“三流合一(也有人称作“三网合一”)”(即实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功能优势,是我们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优势也必将成为邮储行今后发展的依托与潜力。
百年邮政的商誉、在业界拥有最庞大的营业网点数给邮储行带来的机遇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四大行也相形见绌,而最让业界震撼的却是邮政“三网合一”所带来的无限潜力。
邮政储蓄银行优势分析论文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及其优势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最初,邮政储蓄仅以吸收存款为主,存款全额缴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季支付邮政部门固定代办手续费,业务十分单一,利润也很有限,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都不构成威胁。从1990年起,为鼓励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邮政储蓄存款由缴存改为转存人民银行,并获取转存款利息收入。此阶段,邮政储蓄进入了高枕无忧的时期,尽管只有存款业务,但是由于国家的保护和支持,可以稳获高额、无任何风险的利差收入。2003年8月1日,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约8290亿元的存款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此后的邮储中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邮政储蓄经过恢复开办的这20周年,经受了风雨考验,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有力竞争者。
随着邮政储蓄改革的不断深入,即将迎来了邮政储蓄银行阶段,即邮政储蓄机构将挤身于商业银行的行列。尽管具体的组建措施还没最后确定,但是新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明确的:与之前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所相比,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在继续依托邮政网络经营的基础上,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实行分开。这些都表明邮政储蓄将全方位的参与银行业务市场,并将利用自己的优势展开各项业务的竞争。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
网点优势上文已提到,邮政储蓄银行仍将依托邮政网络开展业务,这便成为邮储银行最大的竞争优势。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国内中小银行的优势也是分支机构繁多,但是较之邮政储蓄的网点分布,则相形见绰。因为邮储网点遍步城乡,真正可谓是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截至2005年8月,全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已经超过37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到2/3以上。邮政储蓄有60%的网点、邮政汇兑有70%的网点分布在县以下农村地区。在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的基础上,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
邮政储蓄银行支持贫困地区论文
七月下旬,国务院通过了关于邮政改革的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邮政局将“一分为三”,成立作为监管机构的国家邮政局、从事经营性业务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专门的邮政储蓄银行。那么,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后,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邮政储蓄银行定位
邮政储蓄吸纳了庞大资金,所以其改革是金融体系、特别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件大事。邮政储蓄一直以来的经营模式是吸收居民个人存款,这就决定了它改组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后的经营模式必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论邮政储蓄银行以后会成为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它的主要作用还应是服务“三农”。就目前来讲,邮政储蓄新增存款额是由邮政自己支配,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协议存款,但这毕竟量少,而且由于是批发性信贷业务,所以对于本土建设起不了立竿见影的作用。那么成立储蓄银行后的定位应该是:对邮政储蓄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实行邮储资金使用本地化,允许邮政储蓄与农村信用社或农发行签订协议存款,将资金交由农村信用社或农发行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也可允许邮政储蓄以市场价格直接购买农发行债券或其他农村金融债券,以及定向投入农业农村的国债,保证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进行直接针对农村建设的个人小额信贷业务,确保农村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二、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现状
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金融机构被大量撤并。国有商业银行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分支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例如兴和县已经撤消了建行与工行,部分农村则连农村信用社也撤消了,这样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其次,部分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无法形成资金优势,不能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再次,邮政邮政储蓄只吸收居民个人存款,且其中70%来自农村地区,导致农村资金大量转移城市,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政策性银行功能单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只有支持农产品的流通像粮棉油的收购等而没有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等新的支农项目;还有农村信用社有效需求不足等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满足“三农”正常合理的贷款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政策是必要的。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论文
一、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从现状中发现问题、寻找契机,对制定具体改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SWOT分析模型能够帮助邮政储蓄银行从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作出分析、评价,准确了解其在市场中的位置,通过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未来发展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立足现状分析,展望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潜力。进而极大提升对策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优势
1.城乡贯通的网络布局优势。
目前,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四类,与之相比,邮政银行的网点具有横贯城乡,并且主要分布于乡镇的特征。这种网络布局与我国目前重点支持“三农”发展、消除经济与金融二元性的协同发展战略相契合。借此,邮储银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极的金融支撑作用,对典型的微观发展模式“一村一品”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当地的主导产业;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服务;在提供乡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和服务的同时促使自身获得较快发展。
2.广覆盖低成本的硬资源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运营研究论文
摘要:信贷运营是邮储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郴州市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资金合理运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贷运营;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郴州市邮政储蓄银行2008年3月正式挂牌运营,成立一年多以来,资产运用主要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银行业务为主导,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邮政储蓄信贷业务的贷款投向、产品模式、利率定价、风险控制等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邮政储蓄向商业银行的良好转型。
作为一家新生的大型零售银行,郴州邮储积极开展信贷服务,引导资金回流地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针对城乡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但面临暂时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积极增加信贷产品,邮储信贷以贷款门槛低、手续简便快捷给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城镇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融资难题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邮储银行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邮储信贷业务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市场运营中不断的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运营状况及特点
(一)储蓄存款成为信贷资金主要来源。
邮政储蓄银行统计业务研究论文
摘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由于其历史上仅有存款业务,对贷款和现金统计不习惯、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央行的金融统计报送,从而使央行金融统计从整体上受到一定影响。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统计;制度;问题;对策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比邮政储汇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务品种也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金融统计业务仍按照原邮政储汇局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执行,加之,基层分支机构统计基础管理薄弱,统计队伍素质极低,导致基层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数据难以准确、完整统计,进而影响全辖汇总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出路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结合银行业发展前景及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特点,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邮政储蓄银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储蓄银行;现状;前景;发展;战略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诸多挑战,如何把握机遇顺利完成从只存不贷的储蓄机构向商业银行的转型。这就要求邮政储蓄银行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及发展战略思考。
1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
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原来的邮政储蓄变身而来,期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回顾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梳理其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98.1.22—1949.10.31):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开办汇兑业务及邮政储金业务。第二阶段(1949.11.1—1953.8.31):撤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由邮政系统接管并受人行委托办理个人储蓄、汇兑业务。第三阶段(1949,9.1—1986.3.31):1953年9月1日,邮政停办储蓄业务。第四阶段(1986.4.1—2006.12.31):全面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由代办转为自办,经批准,着手准备邮政储蓄银行筹建事宜。前四个阶段取得诸多成果: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系统改造工程取得多项突破;业务发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五位;经营模式由代办转为自办;适时调整经营战略,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第五阶段(2006.12.31至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邮政储蓄进入了商业银行发展阶段。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2008年7月,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的36家一级分行、312家二级分行、20089家支行已全部挂牌成立。
邮政储蓄银行统计业务存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由于其历史上仅有存款业务,对贷款和现金统计不习惯、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央行的金融统计报送,从而使央行金融统计从整体上受到一定影响。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统计;制度;问题;对策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比邮政储汇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务品种也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金融统计业务仍按照原邮政储汇局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执行,加之,基层分支机构统计基础管理薄弱,统计队伍素质极低,导致基层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数据难以准确、完整统计,进而影响全辖汇总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模式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邮储机构“只存不贷”,吸收的资金转存中国人民银行或拆借给商业银行和用于购买债券,资金得不到合理运用,尤其是从农村大量吸收资金但不回流农村。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正是为了打破这个局面,依托邮政网络经营,合理运用这一巨额资金。
一、我国邮政储蓄的现状
据统计,至2006年3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8万亿元,市场占有率升至9.7%,存款余额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五位。全国办理邮政储蓄的网点达到3.6万多处,邮政储户数量达到2.7亿户。
长期以来,邮储机构“只存不贷”,吸收的资金转存中国人民银行或拆借给商业银行和用于购买债券,资金得不到合理运用,尤其是从农村大量吸收资金但不回流农村。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正是为了打破这个局面,依托邮政网络经营,合理运用这一巨额资金。2006年6月26日中国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消息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并要求在6个月内筹备完成。至此,邮储银行的筹建工作已不存在任何政策性障碍。但是,就在邮政储蓄银行即将成立之际,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更好的运用邮政储蓄的资源及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中的定位问题。
二、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邮政金融机构按资金运用业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转存银行及其他指定的金融机构方式,中国是典型的代表;二是准商业银行化经营模式,即邮政储蓄尚未与邮政分离经营,但是邮政储蓄资金已开始自主商业化运用,典型代表有日本;三是完全商业银行化经营模式,典型代表有荷兰、新加坡等国家。下面做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