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

时间:2022-01-04 05:50:00

导语: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监管职能的强化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内控机制建设受到商业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仍显不足,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1内控观念认识有偏差。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作为一种自律行为,必然受内控观念影响和支配,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观念的认识存在许多偏差:一是许多人往往简单地认为内控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而忽视内控机制是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二是误解内控是对同事、员工的不信任;三是片面地理解业务开拓和内控的关系,认为内控严则业务损;四是误认为内控只是决策层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从而在思想上没有形成严格执制的意识。这种认识偏差必然导致在问题发生后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违背内控机制事前控制的特点,埋下风险隐患。

1.2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实效性还不是很理想,突出表现在:一是制度贯彻不力。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抓落实的力度不够,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二是制度不完整。一些新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管理制度滞后,无法适应新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三是制度不系统。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缺乏统一的考虑,影响了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四是制度条文不够严谨。

1.3内控运行机制失调。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既是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业务经营自身监督的责任者,这种对自己行为进行所谓的“自我监督”本身就不可靠。同时,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或政出多门、或相互推诿,不能形成协调和制约机制。

1.4权力制约失衡。突出表现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制度予以制约。一把手负责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权力没有受到约束,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权责失衡,导致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滥用职权、欺上瞒下、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1.5稽核部门监督职能弱化。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实行了系统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或者总稽核负责制,但稽核部门作为内部机构,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稽核部门对稽查出的问题不经领导同意就不能上报,不能独立作出决定。稽核监督的滞后性以及稽核手段落后,都影响了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

2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设想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巴塞尔协议》和《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规定的内控机制基本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

2.1牢固树立稳健经营意识,坚持不动摇。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我国金融业又由于累积了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矛盾,隐藏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使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金融业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一是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完善的内控机制是金融机构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全面理解内控机制的含义、特点,纠正那种“内控机制就是规章制度”的片面认识,建立起既规范可行又顺应金融发展规律的现代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向管理要效益,在稳健中求发展。

2.2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制度不全或存在漏洞是管理效率低下以及不法分子作案得逞的重要原因。为此,商业银行一是要对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过多而流于形式的问题。二是要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在开发推广新业务新产品过程中,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制定相互制衡的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二是要狠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建立一套执行制度的监督机制。要大胆管理,秉公执法,奖惩分明,不循私情,大力营造执行规章制度光荣,违反规章制度可耻的良好氛围。

2.3完善商业银行内控运行机制。一是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监管部门,加强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监控。二是要加快内部组织机构改革,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控制体系,使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形成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统一体。三是必须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要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内部控制,建立起涵盖银行各项业务前、后台全过程的计算机辅助操作系统,控制违规操作,实现内部控制有效和实时监控。

2.4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首先,要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对分支机构实行等级化管理,分别授予不同的经营管理权限,使每个经营个体的经营权与经营水平相匹配。其次,完善集体议事制度。凡重大决策必须提交行务会或职代会集体讨论通过,不搞一言堂。第三,完善行长年审制度和行长离任审计制度。最后,要进一步完善诸如各级领导任职年限、干部交流、重要部门领导定期轮换等内部管理制度。

2.5强化稽核监督。商业银行要确立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尽快构造一个具有独立性、超脱性和超前性的现代化稽核监督体系。就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作为中长期目标,稽核监督体制应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即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由董事会、监事会直属领导下的双重管理。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实行由总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向一级法人负责的稽核管理体制,采取按大区的派驻制和下查一级的办法。稽核监督部门应有权制定风险锁定政策和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任何业务部门和个人的业务经营和交易行为进行调查,并已具备适度的处罚权。同时,要不断改进稽核方法,变目前临时性、特殊性、应付性的稽核为经常性、制度性、规范性的稽核,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检查为以预防为上的事前防范,争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2.6加大外控力度。外部控制力度的加大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完善内控机制的监督和压力,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完善内控机制的步伐。银监会应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内部失去控制、风险稳患较大或问题迭出的银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不符合金融法规和内控制度要求的要限期整顿。

总之,面对国际金融业此起彼伏的风险和我国已加入WTO的现实,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内控机制建设好并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认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摘要:加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研究,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在现阶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