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新业务管理论文
时间:2022-09-10 11:06:00
导语:农发行新业务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新业务贷款所占的份额逐步提高,随着信贷业务的不断向前发展,信贷风险也更加难以把握。
关键词:贷款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中央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农发行的信贷业务范围不断调整,贷款对象从过去的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扩展到了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企业,贷款种类也从过去的收购、储备、调销贷款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涉农贷款。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切实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已成为农发行在有效履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职能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农发行自组建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封闭管理为核心的贷后管理模式,对确保粮棉收购任务的有效完成,防范控制信贷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新业务的陆续开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逐步拓宽,原有的贷后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业务贷后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目前农发行老同志比较多,相当一部分已熟悉了库存监管,对新业务的管理和检查感到很不适应,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已不能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
2、对新开办商业性贷款的贷后管理不到位,存在着检查时间与频率不规范,检查内容与程序不够全面;
3、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CM2006系统中的信贷预警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农发行开户企业的现状;
4、贷后管理重点不够突出,还没有完全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特点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
5、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新企业与我行建立信贷关系后,信贷人员关心的是如何进行管理,确保贷款收回,对客户关系的维护以及加强服务上面普遍重视不够。
二、加强新业务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相对于新业务贷前调查能主动地预测和评估风险,而贷后管理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由于贷款已经放出,且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必须不断地去发现、评估和化解各种风险,难度相对较大。发现风险后,由于立即收回的可能性较小,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或保全措施,因而也是容易造成贷款损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完善新业务贷后管理的基本措施
(一)加强和规范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贷后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客户基础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贷后检查内容。要区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确定不同的检查频率和内容。对以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库存物资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加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库存检查为重点,落实定期查库制度,保证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查频率应每周不少于一次。对商业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应以分析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企业的现金流是否正常,第二还款来源是否安全可靠为检点,以每月检查一次为宜。对项目贷款,要对贷款资金使用的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测,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用途合规合法,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二)不同的信贷检查方式有机结合
非现场检查是信贷人员足不出户的对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及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统一授信管理系统、CM2006信贷管理系统、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等先进的管理工具来检查以发现企业的可疑情况。现场检查包括对企业的库存及帐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库存检查应包括数量、质量、权属关系等。对平时通过非现场检查发现的可疑情况要进行重点核实。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贷后检查发现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可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一要科学设定风险预警信号。贷款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置要遵循全面、科学、公正、合法和实用的原则,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细化指标设置,增强贷款监测的可操作性和实时性。二要完善CM2006系统的信贷预警指标体系。CM2006系统的预警功能是我们及时发现预警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目前的CM2006系统对所有的企业采用统一的预警尺度,不符合目前农发行开户企业的现状。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对设定风险信号确定合理的警戒指标值,结合这些警戒指标,将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分解落实到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风险监测、分析、预警能力。三要健全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对不同的预警信息要设置不同的处理权限,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风险预警信号的运作流程、时间要求和处置预案,争取在更高层次、更短时间内采取最合理、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资产的安全。
(四)提高监管服务质量。
努力维护客户关系,为客户搞好服务,维护客户关系的大量工作体现在贷后管理中,客户对银行的需求不完全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贷款的需求,它需要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多方配合,把贷款业务、结算业务和贷后日常管理等有关业务办理好,为客户服务好,使各项业务能够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因此,信贷人员应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和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利用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在监督贷款安全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能协调各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帐户开设、现金提取等方面的系列问题,尽量满足客户“合理”的需求,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
(五)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特征和资本运作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贷队伍。一是建立信贷培训机制,构建学习平台,让信贷人员有针对性地不断“充电”,培养健康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金融、法律、会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二是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在招聘、选拔、吸收新鲜血液方面,建立全新的用人机制,把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信贷岗位;三是实行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按业绩得到合理回报,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 下一篇:中央商务区建设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