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银行经营管理

时间:2022-04-08 02:27:00

导语:浅析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农业银行经营管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变了国内金融竞争的现有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商业银行如何生存、发展壮大?如何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带着这一课题,货币理论教研室和证券投资教研室组成联合调查组,赴三峡地区及与三峡地区相邻的松滋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与三峡农业银行、三峡人民银行及松滋中国银行、松滋人民银行的同志进行了多次座谈,并着重收集整理了三峡地区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相关资料,受益匪浅。

一、三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三峡农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三峡工程的开工,带来了中国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三峡地区的全面开放,将在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一系列变化。开放三峡地区,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有利时机,以开放促发展,加快本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经济落后的面貌,通过高规格的规划和建设,将三峡地区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水能工业基地、长江中下游最大的产业带、独具三峡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具体说来,三峡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划分为四重目标。一是加快库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的农副产品基地;二是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三峡地区的投资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化工、建材、建筑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轻纺工业;四是利用本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优势,加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点建设。同时,加快重庆、宜昌两个中心城市的建设,将重庆、宜昌建设成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的国际化明星城市。

二、三峡区域农业银行改革初见成效

随着三峡工程的动工兴建,三峡地区全面开放,国际国内资金、物资、技术源源不断地涌向三峡地区,带动着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也给三峡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峡农业银行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改革初见成效。

(一)抓紧资金组织工作。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清江流域的梯级开发,宜昌已成为全国投资的重点和热点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必将增加农行进入资金市场和选择新的优质客户的机会。随着财政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会带来金融资源新的分化与重组,为农行争夺其他银行优良客户提供了机遇。面对三峡地区经济建设巨额的资金需求以及良好的金融环境,资金组织工作对农业银行拓展业务显得尤为重要。从2000年开始,农业银行就提出了存款“第一业务”的战略思想,并逐步构建了个人金融、市场开发、银行卡三位一体的存款工作组织体系,实施储蓄存款、对公存款、中间业务和本外币业务一体化营销的戏略,全行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存款的良好氛围,整体合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有效地组织存款,农行实行了全员和社会客户经理制,发动全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客户,聘请社会能人作为客户经理。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客户的精心维护和深度开发,在分行层面上专设了客户部,对重点客户进行账户维护、产品维护。各项存款从1999底的42.64亿元增加到2002年7月的61.9亿元,净增19.26亿元,增幅达45.16%,净增额和增幅分别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一位。三峡农业银行在努力使存款总额增加的同时,注重存款结构的优化,既抓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又注重全过程揽存行为的规范,全行存款付息率连续几年大幅度下降。

(二)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努力拓展资产业务。2000年以来,三峡农业银行累计投放贷款28亿元,其中,个人金融贷款1.8亿元,扶贫贷款3.7亿元,其他为公司法人贷款。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自身效益也随之提高。一是跟踪政府项目,支持客户发展。结合地方政府开展的项目年活动,农业银行也开展了项目年活动,无论中央项目还是地方项目均纳入开发服务范围,安排专人跟踪调查研究,2001年农行签订合作协议218个,争得了较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二是积极寻找黄金客户群。三峡农行在宜昌城区精选了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开发公司、三峡大学等黄金客户。目前三峡农行对这三家公司和三峡大学的授信总额为65亿元,已使用信用15.8亿元,预计2002年底达到23亿元。前几年,支持、服务三峡工程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三峡工行、三峡建行和三峡中行,农行很少涉及这一领域,2000年以来,经过农行总行、省分行及三峡分行多方面努力,2000年12月1日,农总行向三峡开发总公司公开授信人民币30亿元,并在系统内为三峡工程开辟了资金绿色通道,三峡财务公司也相继与三峡农行建立了稳定的经济往来关系;三是大力营销个人金融服务,真情服务中小客户群。农行利用跨越城乡的强大网络服务于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千万居民。在乡镇推出了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农机具消费贷款,在城区构建了以金融超市和汽车消费贷款中心为龙头,以质押贷款、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为骨干品种的全方位营销;四是积极承担信贷扶贫任务。自接受专项信贷任务以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近6亿。农业银行创造信贷扶贫新思路,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方针,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存条件和经济环境。

(三)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一是加大信贷营销力度。2001年以来,农业银行发展了一批优质客户,着力提升了一批一般落户,有效转化了和压缩了限制客户,坚决淘汰了劣质客户。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个人金融业务,完善个人客户授权制度,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分类授权。二是全面准确贯彻执行新的信贷规则,加强权限管理,严格规范贷审会制度,认真落实责任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强化客户监控制度,控制经营风险。通过“人户合一”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的综合服务和贷后维护监控。通过以上措施,2002年6月底,公司类贷款投放在农总行、农行省分行批准的双优客户及电网客户的贷款53454万元,占总贷款投放的70.8%,特别是将贷款的重心放置在清江开发公司、葛洲坝集团、宜化及三峡大学等重点项目,贷款数额达49200万元,占公司类贷款投放的77.65%.实行监测台账动态管理,加强了贷款规模的期限动态管理,有效促进了贷款结构的优化,加速了资金周转。

(四)以科技为先导,以银行卡为媒介支撑和牵引存款业务。2001年,三峡农行加大科技投入,新增自动设备15套(台),开发各种业务软件14项,实现了全行的网络化经营。加大了银行卡业务的营销力度,开展了“用金穗卡消费,看美丽世界”持卡消费有奖活动,推动了卡业务的快速发展。科技产品创新和银行卡业务对存款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万事顺卡、金穗借记卡系统在全省、全国通兑后,创造了农行在县级市场的比较优势。2001年底,三峡农行以银行卡引存10800万元,占存款净额的15.4%.

(五)盘活信贷资金存量,退出低效信贷资金市场。三峡农行的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将清收盘活工作当成一项大工程对待,完善了清收盘活机制。落实专门机构,在城区成立了清收盘活的专业支行,农村成立了不良资产经营部,配备了专管行长,配备了近300名清收人员,并确定了相应的费用挂钩办法和联效计酬方案,2001年分支两级行长定点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余额7.5亿元,使银行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经营效益持续向好,财务大幅减亏。

三、三峡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

三峡地区金融业的竞争并不仅仅是四大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三峡工程开工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先后在宜昌组建机构,国际金融巨子们也对宜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达了在宜昌设立代表处和进行其他合作的意向。面对激烈的竞争,三峡农行经营管理中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一)经营管理“渐进式”的转变与现实环境出现摩擦。虽然早在1996年就提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但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都未真正树立起价值观、效益观、风险观、发展观。出自农总行、各级分行的各类考核办法使得各经营行忙于应付,开展业务首先考虑的是不违规,不出事;第二考虑的是不要违背上级的要求和意图,不要出乱子,不要丢位子,不要丢工作;第三考虑的是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和指标,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和指标,不惜血本,甚至放弃原则,违背制度。

(二)在信贷管理体制上,农业银行现在实行的是贷款限额平级授信,逐级授信,逐级上报,审贷分离制度。贷款审批基本程序是:首先基层客户部进行贷前调查,然后基层信贷管理部门按贷款发放报送要求审批其贷款要素的完整性,最后由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决议是否发放,如超出合同条款限额,要上报上级信贷部门审查通过后,再报上级行贷款审查委员会批准。由于环节太多,程序复杂,有时,一笔好业务就这样流失了,造成一方面银行的资金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三峡区域巨额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营销手段落后。目前,银行公关的模式通常是;柜台用语、上门服务、现有情感公关,酒宴招待或年节走访等,这些作法在短时间内会起一定的作用,但局限性太强。二是大服务格局尚未形成,内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机关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级与下级、机关与基层、二线与一线、银行与客户关系没有理顺;三是对部分业务的竞争已超过了合理竞争的尺度与范围,造成投入大,效益低的局面。

(四)人事管理机制僵化。在人事管理方面,官本位倾向严重。一是新生力量的注入,不注重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近亲繁殖”的特点。二是人员的调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是否适应岗位的需要缺乏深入的了解。三是竞聘机制流于形式,干部任用中的论资排辈、唯文凭、唯年龄等现象仍然存在,没有真正建立起严肃的淘汰机制,许多高素质的中青年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进取意识和责任感弱化。

四、三峡农行经营管理探索

(一)突出三峡特色,调整信贷资产布局。三峡区域开放以来,区域产业结构多元分布的特色日益明显,以水电为主导的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行业蓬勃兴起,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基础的农村工商业迅速发展。三峡农行应根据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把信贷投放的重点放在以水电为主导的能源工业上。尽管三峡农行对三峡工程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与三峡工程巨额的资金需求相比,与三峡工行、三峡建行参与三峡工程的程度相比,三峡农行的参与程度显得微不足道。谁能深度地参与三峡工程建设,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切实转换观念。观念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思想就得不到解放,就看不到机遇,抓不住机遇,决策就会滞后。银行开展业务的目的不是完成上级行交给的任务,而是在遵循流动性、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为参与国际金融竞争打好基础。

(三)加快科技开发程度,积极开办国际金融业务。三峡区域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还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三峡地区的全面开放,海内外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三峡。为增强银行的服务功能,方便外汇结算,三峡农行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扩大微机联网范围,并迅速增加国际业务品种,在开办外币存款、外币贷款、办理国际结算、进行外汇买卖业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去,努力将三峡农行办成国际化的商业银行。

(四)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银行业间的竞争,就是银行间全体员工的竞争,谁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积极向上且战斗力强的员工队伍,谁就取得了竞争的主动权。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要建立效益增人制度,彻底消除用人制度上的照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