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时间:2022-07-09 03:22:11

导语:普惠金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普惠金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摘要: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然而,近年来,金融资源出现了“脱实向虚”的现象,银行资金在体系内空转的同时,中小企业与“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是银行业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方向,未来,银行需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组织保障力度、将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关键词:实体经济;银行;普惠金融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体现为:金融资源主要流向大型企业与地方政府项目,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金融资源主要聚集在城市,而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供给。那么,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则应扬所长避所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笔者认为,银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特别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未来应将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二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凸显

“平衡而充分”的金融服务是指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反观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供给现状,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三农”获得金融资源成本高、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金融服务的美好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1.1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016年我国金融业对GDP贡献率超过8%,水平远超英美日等发达国家,银行业总资产达到33万亿美元,是美国银行业总资产16万亿美元的两倍多[1]。然而,我国金融业的做大做强却并没有对中小企业融资做出贡献。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约五成的税收、约六成的GDP以及约八成的城镇就业岗位,而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覆盖率尚不足5%[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困难。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我国约有中小企业5800万家,其中,约有近30%的中小企业存在借贷需求。然而在这些存在借贷需求的中小企业中间,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不足半数,其余的或是贷款申请被拒绝,或是未提出申请。贷款综合成本高达12%左右。1.2“三农”领域金融服务尤为薄弱。多年以来,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始终是银行业的薄弱环节。尽管涉农贷款有了显著的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仍存在结构性的失衡现象,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快后劲足;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面对这样的结构性失衡,银行业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1.3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任务仍旧艰巨。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就目前而言,扶贫脱贫依旧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国范围来看,仍有数十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居民达7000余万人,贫困户则多达近3000万个,贫困村多达12万余个,单一片区县则多达200余个。值得关注的是,贫困居民超过500万人的有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5个省(区)。

2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对接障碍产生“缺口”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出清;供给大于需求,产生需求“缺口”,供给小于需求,产生供给“缺口”。对于金融资源,也遵循上述原理。而在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则主要体现为金融资源供给小于需求所产生的供给“缺口”。那么,为何会出现金融资源供给的不足呢?2.1银行业重抵押的服务模式和理念尚未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偏好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机构,原因在于,大型企业能够向银行提供充足的抵押品,而地方政府机构则存在着隐性的信用背书,对商业银行来讲,可在获得稳定利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风险控制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三农”领域资金实力有限,坏账预期发生率较高,商业银行对其信贷投放的风险远大于大型企业。同时,由于利率管制、存贷比指标、MPA考核等硬性约束的存在,银行无法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办法弥补风险溢价,银行向中小企业和“三农”授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2.2中小银行“脱实向虚”热衷同业业务。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去杠杆深入推进,M2增速出现下行,银行存款来源萎缩,负债端压力不断攀升,同时,MPA考核及银行业监管加强进一步促使中小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在此背景下,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取得收益,中小银行开始发行短期的同业存单来吸纳资金,再把资金投资于长期的同业理财产品,通过期限错配来抬高流动性利差。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现象严重。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超过20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50%,目前同业存单市场存量规模达8万亿元之多。在强监管大幕拉开后,我国银行业“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来自银监会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出现收缩,而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超过3万亿元。银行理财少增5万多亿元,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2.3直接融资存在短板。由于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健全,一些原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的融资需求不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使得这些融资需求被迫转向银行贷款。事实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势,应相互补充,而我国却存在着融资主体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方式的现象[3]。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极低,特别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且,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的状况将导致企业杠杆率过高。

3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银行业该如何提高自身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呢?笔者认为,普惠金融是金融民主化的体现,立足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个重要方向。银行业不应把发展普惠金融仅仅看作是履行社会责任,而应该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格局来布局普惠金融业务。针对发展普惠金融与银行盈利的矛盾问题,笔者认为,在“无科技不金融”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的发展将为银行发展普惠金融赋能。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使数据价值得以挖掘和利用,以提高普惠金融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则将有效提高普惠金融业务效率,使其成本与收益更加匹配。3.1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完善组织保障。2017年5月,为了提高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服务能力,大型商业银行被明确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各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银监会也相应印发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要求大中型银行自上而下搭建起从总行到分支机构的普惠金融垂直管理体系。截至2017年底,不仅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总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已全部正式挂牌,并且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政策无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一方面为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则多措并举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小微和“三农”金融服务的可得性。3.2乡村普惠金融将成为银行支持重点。党的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新年伊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见,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刻不容缓且意义重大。那么,银行该如何把脉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向乡村?笔者发现,目前,我国银行业可以抓住支持特色三农、大三农、新三农这个“牛鼻子”加大乡村金融支持力度。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推出了专业大户专属的信贷产品:在江苏开办了“金农贷”;在湖南开办了“油茶贷”;在贵州开办了“烟农贷”;在贵州开办了“美丽乡村惠农贷”。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金融信贷产品较好地满足了“三农”领域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4]。3.3金融科技助力银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银行业的“嫌贫爱富”被市场广为诟病,在传统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普惠金融业务一直被认为是高成本且低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商业银行从事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数字技术或将在未来给出答案。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传统银行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二是银行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例如百信银行即是百度公司与中信银行合作成立的;三是互联网公司自身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未来,银行既可以选择提升自身金融科技能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可以与先进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从而实现在金融科技浪潮中,普惠金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娄飞鹏.协调推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去杠杆[N].学习时报,2017-06-30.

[2]季仙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4(2).

[3]孙艳军,李金茂.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2).

[4]周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银行业着力深化“三农”金融服务[N].金融时报,2018-01-05.

作者:赵萌 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