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银行公司治理比较
时间:2022-04-08 07:11:00
导语:浅析国外银行公司治理比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英德日银行公司治理的比较,发现治理的目标的一致性,即通过发挥管理和监督功能,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由于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治体制的差异,各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银行改善公司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银行治理;比较;研究;借鉴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如何协调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解决由此产生的委托—矛盾,抑制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这就是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公司治理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兼并市场等)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实施激励约束的制度;内部公司治理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控机制,是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组织机构及其权利职责形成的用来约束、激励经营者行为的制度。因此,公司治理是涉及资本市场、信用制度、法律框架、产权界定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的问题。
由于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治体制的差异,各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尽相同。银行是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公司,其公司治理水平不仅对银行的业绩与稳健影响巨大,甚至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仅就最具代表性的美英德日四国银行的内部治理作以分析。
一、对美英德日银行公司治理的考察
1、美国花旗集团的公司治理
200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花旗集团以核心资本794.07亿美元雄居榜首,同时以1.49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位列第五,该集团普通股权收益率2004年为17.0%,2005年高达22.3%。
(1)公司治理目标。花旗集团立志实现最高标准的道德操守:准确、及时披露信息,实现高透明度,遵守公司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当局法令。花旗集团公司治理框架如图1所示。
董事会主要职责是从股东利益出发对公司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需要平衡公司全球各地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包括顾客、职工、供应商和地方社团。董事会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董事出于公司最大利益,根据自己的商业判断进行的。要履行上述义务,董事应当依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外部顾问和外部审计人员的诚实与正直。
(2)董事的产生方式与人数。董事会有权依法将董事的人数确定在13—19人之间(2006年6月为13名,其中独立董事10名,执行董事3名),董事的增加旨在接纳外部杰出人才为公司效力或者以适应公司业务的变化。董事会可以聘请名誉董事,他们可以列席董事会,但对讨论的事项没有表决权。董事会候选人应当由提名与治理委员会提名,报董事会审批。董事会审批时会考虑候选人的资格、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及新董事会成员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董事由股东在年会上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下一次年会召开时届满。在两次年会之间,董事会多数投票通过即可增设董事,任期到新一届年会召开为止。提名与治理委员会每年应当从董事会中提名一位董事担任董事长。
(3)董事的选举。如果董事会提名的在任董事在董事会等额选举中,未获得到半数以上选票的支持,则该董事应该辞去董事职务。除非董事会拒绝该董事辞职或延迟了辞呈的生效日期,否则辞职在选举后60日内生效。董事会在拒绝该董事辞职或延迟了辞呈的生效日期时要以公司利益为重,并将其理由向公众披露。
(4)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董事会的常设委员会包括执行委员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人事与薪酬委员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和公共事务委员会。所有委员会成员,除执行委员会外,都应当符合独立性标准要求。委员会成员应当由董事会根据提名与治理委员会的推荐,在与各董事商议之后任命。委员会主席和委员根据提名与治理委员会的推荐轮流担任。
2、英国汇丰控股集团的公司治理
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5年对全球银行1000强的排名,汇丰控股集团以核心资本744.03亿美元位列第二,以1.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排全球第四,股本收益率2004年为16.3%,2005年16.8%。
(1)公司治理目标。汇丰致力于实现公司治理的最高标准,全面遵守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颁布的《公司治理联合准则》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汇丰董事会根据英国金融服务局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标准规范及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治理规则对董事交易汇丰股票制定了行为准则,主要考虑并接受了英国的实践,尤其是员工持股计划。每个董事应当保证他或她在全年的证券交易中遵守了汇丰公司的行为准则。
2005年,根据汇丰集团年报披露,董事会由20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13名,占董事会人数的65%;非执行董事2名,占董事会人数的10%;执行董事5名,占董事会人数的25%。
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主要包括:集团管理委员会、集团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公司社会责任委员会(如图2所示)。
董事会任命一定数量董事、集团总经理、组成专门委员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特定董事和非董事成员组成。
(2)集团管理委员会。集团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在董事会直接授权之下履行一般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由5名执行董事和7名总经理组成。
(3)集团审计委员会。集团审计委员会定期与汇丰高级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法律及例规管理人员及外部审计师召集会议,对财务报告、审计评估的性质和范围、内部控制和合规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讨论。审计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4)薪酬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定期召开以讨论人力资源问题,特别是任期、聘用、再次提名、退休补偿、潜力职工的发掘和重要的继任计划等问题。2005年,薪酬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06年,薪酬委员会委员人数增加到了5名。
(5)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负责董事会最主要的人事任命、鉴定和提名程序,提名董事候选人由董事会审批。在向董事会推荐候选人之前,提名委员会综合评价董事会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结构,根据董事会对人员能力和职责的要求进行提名。候选人遵照以上标准进行选择,特别需要考虑的是,要确保被任命人有足够的时间为汇丰工作。所有董事都应当由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至少每三年选举一次。2005年,提名委员会由4名独立董事组成。
(6)公司社会责任委员会。公司社会责任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政策连续性进行监督,主要包括环境、社会、道德问题,并向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和管理层等这方面提供咨询。公司社会责任董事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3名非董事人员(董事总经理)组成。
3、德意志银行的公司治理
在英国《银行家》2005年全球银行1000强的排名中,德意志银行以核心资本258.32亿美元位列23名,以1.17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排名12位,2004年,股本收益率为16.3%。2005年,股本收益率为24.3%。
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是典型的双董事会制,即监督董事会(我国称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即高级管理层)共同管理,监督董事会由股东和职工选举的董事组成,有权对管理董事会成员进行任免,管理董事会向监督董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下设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对具体领域进行管理。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
(1)管理董事会。管理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管理事务,其成员共同为公司的管理负责。管理董事会的职能、责任和管理程序及专门委员会的设置根据其授权范围而定。管理董事会由4名成员组成,任期4年。
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德意志银行管理董事会成员承诺不担任本银行之外公司的监督董事会的主席职务。
(2)监督董事会。监督董事会负责管理董事会的成员任命、监督和咨询,并直接参与银行的重大决策。监督董事会的主席担任监督董事会的协调工作,监督董事会的职责、程序和专门委员会的设置根据具体授权范围决定的。
监督董事会的股东董事由股东在股东年会上选举产生,职工董事由职工选举产生。德意志银行监督董事会总共有20名董事,其中职工董事8名,占总人数比例为40%;股东董事12名,占总人数比例为60%。
监督董事会的常设专门委员会,董事长委员会由4名董事组成,职工董事和股东董事各2名,监督董事会董事长任委员会主席。董事长委员会负责对监督董事会就管理董事会成员的任命、解聘及管理董事会的长期继任计划提供决策依据;负责服务合同期限的决定和德意志银行与管理董事会成员之间合同安排事宜;对管理董事会的辅助性活动进行审批;审批法律要求的德意志银行、监督董事会、管理董事会成员之间订立的合同;为监督董事会公司治理决策提供支持。
4、日本三菱金融集团的公司治理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05年全球银行1000强的排名中,三菱UFJ金融集团以核心资本638.98亿美元排名第五,三菱以1.509万亿美元资产规模排名第三。2004年,股本收益率为10.52%。2005年,三菱股本收益率高达24.77%。
(1)公司治理目标。三菱UFJ金融集团拥有稳定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集团通过董事、公司审计人员和外部人士,包括各专门委员会进行的公司治理。为了提高集团管理的透明度和对股东的责任,还聘请了相当数量的外部董事。
根据公司审计的要求和董事制度,三菱提升了外部人士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目的在于建立稳定、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会在引入外部董事(相当于独立董事)和咨询专家(主要集中在咨询委员会中)后,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架构如图4所示。
(2)公司治理特色。三菱UFJ集团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综合类金融集团,致力于更广泛的业务拓展。集团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根据COSO委员会、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建立,控股公司股票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因而需要遵守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集团在控股公司建立了合规部,负责对集团合规性进行监督。集团建立了合规性管理框架,通过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内部审计和合规委员会完善董事会治理,提高管理的合规性。集团为了及时发现违规行为,除建立了正常内部报告制度外,还有与外界保持联系的举报渠道,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向相关部门汇报,包括内部审计和合规委员会,以提高它们的自我纠错能力。
四、改善银行业资本结构的措施
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附属资本比率太低。提高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重要途径是发行次级债券。这样做是出于以下原因:首先,次级债券是补充资本金的加速器。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可以高效、快捷、灵活地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其次,发行次级债券有利于改变我国银行业目前核心资本部分过大,而附属资本部分过小的局面。这种局面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一定的资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不利于其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呆坏账的核销,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通过发行次级债券,使这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再次,发行次级债券有利于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监管效率。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的可行性分析
从供给的角度看:一是商业银行出于补充资本金的内在需要和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都有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优化资本结构的意愿。二是次级债券作为一种债务工具,其利息支出可以免税,一般来说其筹资成本要低于股票。三是次级债券的财务杠杆作用可以提高资本收益率。四是发行债券筹资避免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散,因而易为商业银行所接受。
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银行次级债投资者一个显著特点是投资者全部是金融机构,而且银行对次级债的投资超过50%,这就产生一个问题: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来增加资本金,从而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将被削弱,因为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并没有被合理分配到非银行系统、非金融领域中去。另外这种局面也不利于次级债发挥市场约束的功能,因而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应措施,促进银行次级债投资群体的多元化。
(二)次级债券实践问题
发挥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需要一些前提。首先,需要一个有效的次级债券市场,如果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不能流通,那就无法形成交易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市场约束。如果有次级债的市场,但是债券交易量小、流动性差的话,价格的信息传递作用就无效,这个市场也无法有效发挥约束的作用。因此要有足够多的种类和数量的债券发行。其次,准确而及时的关于银行资产状况的信息披露,投资者能够以低成本得到市场交易的信息,以对银行资产风险状况实施有效监督。再次,一个强有力的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框架和市场基础设施以确保市场价格揭示机制的完整。最后,非银行金融投资者的广泛存在,并且这些投资者必须具备相当资产规模,拥有足够的次级债券投资水平,从而产生对发债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激励,并且投资者相信他们的次级债券投资是有风险的。RobertBichsel(2000)认为,长期次级债有诸多优点,但它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次级债券的二级市场是否能够提供监管者想要的信息。(2)一旦市场相信银行会在危机时得到救助,银行的实际风险将被市场低估,激励就此失效。(3)如果银行陷入危机,债券价格严重下跌,债权人就不再谨慎,更加冒险,激励失效。(4)面临市场压力时,次级债会加大经济的波动。(5)市场对次级债的回报率过早确定,可能导致银行为弥补发债成本而去冒险,从而产生了相反的激励。(6)次级债券的比例和利率上限如何恰当设定,尚未有人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7)长期次级债的发行还会给银行带来如下的风险:一是利率风险。若发行利率过高,就会增加筹资成本,增加了偿债的压力;若发行利率过低,就难以激发市场的认购热情,导致发行失败。在整个发行期间,利率的变动不确定性有可能给债券的发行带来账面上的损失。二是市场风险。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会带来次级债的发行、管理、偿还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三是法律风险。是指发行长期次级债的银行与债权人因合同纠纷、违约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次级债发行规模大,期末还本以及最后一期付息压力大,其风险具有集中移后爆发的特性。
另外,由于一些原因,我国次级债券市场约束效应还较微弱:(1)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未成熟,还没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容纳次级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和便利二级市场流通和交易。(2)债权人有效激励不足。次级债券的投资主体目前仍以商业银行居多。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不高,商业银行间互持次级债券,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连锁性的道德风险,相互间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3)没有公示“无担保性”。“无担保性”是促使投资者关注和约束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没有在条款中体现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无担保性”。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由国家担保,不会发生倒闭的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债券的持有期间必然会收到利息并最终获得资本金,投资的风险小,投资者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动机去关注发行银行的经营水平和风险状况,对发行银行没有任何约束作用。(4)非市场定价。我国现有的公司债券几乎都是按同一模式设计的,只要期限相同,则利率相同,收益确定,如债券票面利率通常在同期国债利率基础上浮动,完全没有综合考虑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企业自身资信条件、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因素。并且,次级债券的票面利率普遍低于市场预期。这种定价机制导致债券市场信息失真,资源无法合理配置,并且债券不易为投资者所接受,导致发行量和流通量的严重不足。
(三)发行次级债券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次级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借鉴国际银行业发展次级债券市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达到发行人和投资人及整个市场利益协调发展的“三赢”格局,促进我国金融体系持续稳健高效运行。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次级债券对各相关主体应有良好的利益联动机制。要使次级债券对发债银行具有吸引力:首先,发债银行在向外筹集长期资金时,次级债券应当比股权融资的综合成本低,以达到财务节省。其次,次级债券应当可以视同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相应提升其信用评级与社会形象。第三,银行拥有风险资产一定比例的次级债务余额,次级债券持有者应当可以吸收一部分银行损失,为处于资本状况不佳而处于非安全边际的银行提供额外缓冲能力,避免暂时性股本权益为零或负值导致的破产。第四,对于投资者而言,因为次级债券的期限一般在五年以上,且不能加速偿还;次级债券持有人必须以所持债券金额为银行负责。最后,对金融监管当局而言,次级债券市场反应应当成为考核其监管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以使市场监管与行政监管结合起来。
2.次级债券的热发应该规避风险。对于投资次级债的风险,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结构来看,商业银行一直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力量,他们应该是次级债的主要购买者。而由于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利率的变化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控,购买债券的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困难。因此,对于次级债品种和购买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3.发债银行具有相当的透明度和规范科学的信息披露制度。毕竟银行不同于非金融公司,他们的资产不易被外界所熟知,外部的利益关系人包括次级债务投资者,没有掌握充分的信息,很难去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的好坏以及各类债务工具的风险大小。因此,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公众对信息的知晓能力十分重要。一定意义上说,信息透明程度如何,决定了市场力量对银行风险的评价能力,从而也决定了市场约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外部评级来实现信息安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确认了外部评级可以作为依据计算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外部评级是公开信息,对于商业银行是否因向高风险企业贷款而承担额外风险,次级债券持有者可以有更为准确的判断。
4.流动性强、规范化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量通常很大,必须要有流动性强的巨大债券市场作为基础。没有足够流动性的债券市场,不仅一级市场难以容纳大量次级债券的发行,而且二级市场难以达到次级债券交易的活跃,难以实现价格信号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导致市场监管难以形成。
5.发达的银行次级债券交易制度。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投资目标已经成为今后银行改革的方向。由于次级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投资者在银行的管理中没有话语权,因此需要尽快制定有关次级债券转让交易的具体规定,保证次级债券投资人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
6.需要一支强大的有风险意识的次级债务投资者队伍。次级债务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强大的次级债务投资者队伍支持,特别是机构投资者队伍,这是因为:一是次级债务的发行量往往很大,所以没有足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是难以承受巨大的融资量对市场短期的冲击。二是次级债务的投资者也必须是较大规模的机构,且能大规模地拥有次级债务投资份额,使其成为与银行的风险、经营业绩有实质性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内在强烈的动机,花费更多资源去从事发债银行的风险评估工作。另外,投资者必须认为他们的次级债务投资是有风险的,否则,他们根本没有动机去关心次级债的风险。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性是与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国家有关当局在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态度或做法,以及有关金融安全网设计,尤为重要。
此外,次级债券的市场化监管作用还应当有商业银行行业自律约束、存款保险制度等作为支撑,以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
- 上一篇:市场换技术思考论文
- 下一篇:对外升值可替代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