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实行柜员制论文
时间:2022-04-08 06:32:00
导语:商业银行实行柜员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的概念、形式、内涵和特点之后,从人力资源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这种分析包含了实行综合柜员制的外在环境的要求,也包含了人力资源内在的本质要求,如人力资源的准备和获取、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等。在此分析基础之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柜员制;人力资源;有效性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也称“大师中的大师”)彼得·杜拉克(即德鲁克)(Peter·F·Drucker),其研究企业的理论是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组织,人的重要性是其“本”。商业银行亦如此。本文从人力资源有效性的角度来剖析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的简介
综合柜员制是集会计、出纳、储蓄等门市业务为一体,以计算机作为帐务操作载体,由柜员单独临柜,独立处理业务并经后台复核确认的会计处理方式。实行综合柜员制有3点明显的效果:(1)实行综合柜员制优化了劳动组合,促进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2)实行综合柜员制给客户提供了及时、快捷、周到的服务。(3)实行综合柜员制也提升了营业部的整体形象,提高了银行的整体效率。所以实行综合柜员制是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必然趋势。
商业银行在综合柜员制的实践中,探索出了3种形式的综合柜员制:(1)支行营业部“二合一”的综合柜员制模式。这种“二合一”模式是通过合并原来的4个会计记账窗口和6个出纳收款窗口为现在的6个“收款记帐柜”,撤销了原来单一的会计记账柜口,基本实现了会计出纳一体化。(2)分理处的“二合一”综合柜员制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即综合柜员制已从原来的出纳与储蓄“二合一”或会计与出纳“二合一”进人到会计与储蓄的“二合一”模式,即通过“232共享器”随意切换对会计、储蓄业务,实现在一个终端器上完成会计、储蓄二套业务的处理。(3)分理处的“三合一”综合柜员制模式。目前商业银行研制成功的“三端切换器”,为综合柜员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三和一”的综合柜员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综合柜员制在实际中应用的结果。
综合柜员制也就是单人临柜,独立办理从受理、审查凭证到记、结、轧帐等全部操作过程的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形式,其内涵可概括为“单人临柜,独立操作;自我约束,风险自担;事后复核,双线监控。”即,每位临柜员均可以办理任何一位顾客的临柜业务;顾客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窗口来办理自己的业务。综合柜员制以会计事后监督为安全保障系统,其主要原则是“核算监督分开,双系统操作,业务内容全面复核”。
综合柜员制同传统的柜台制相比,具有以下4个特点:(1)拓宽柜台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在实现综合柜员制之后,每位综合柜员制使用自己的上机号码和密码,独立对外开展广泛的业务,如会计、出纳、储蓄等。(2)深化集约化经营内涵,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综合柜员制,避免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移植大城市时流失业务量,也就是可在少退出网点或不退出网点的前提下,同样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或者在业务量不减的情况下,节约人力资源使用。(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由于综合柜员制的员工的责任更加明确,对柜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考核,还有完备的电子监控和日终集中事后复核,这些避免了因工作责任不清导致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现象,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员工素质的提高。(4)增强一线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可抓住推行综合业务系统这一有利时机,全面调整柜面业务前、后台的劳动组合和业务流程配置方式,坚定地推行综合柜员制,扩充柜面服务容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实现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是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结果,即,商业银行以信息流为基础,代替了传统的物质流之后的组织结构变革和改善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试析实行综合柜员制后,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到了较佳的结果。首先,我们将从实行综合柜员制满足商业银行的3类挑战的要求,是外在环境的要求;其次,实行综合柜员制可以提高内在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本身人力资源的根本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准备和获取、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等方面。
1.实行综合柜员制是满足外在环境挑战的要求。综合柜员制是来源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银行中的运用。随着世界市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快速响应和弹性运作的不断变革要求,也就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3C(竞争、顾客、变化)因素。在现代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的竞争方式已被多层面的竞争方式——TQCS(T:按合同及时交货或新产品上市时间;Q:质量;C:成本;S:售前咨询服务及售后维护、升值服务)取代。并且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顾客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中心,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来生产和经营。由于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竞争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即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加剧、需求多样化和经济动荡的压力之下,在“重新形成竞争力”这一目标的驱使下,银行开始了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思考,并实行了综合柜员制这种运作体制,从而有效地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
2.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获取和准备。商业银行实行了综合柜员制,这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获取和准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一个综合柜员制的柜员以计算机为手段,单独处理了会计、出纳、储蓄等业务。实行了综合柜员制,是对原有岗位的深化和扩展,即单个的柜员岗位的功能得到了扩展,从单一的一项业务功能横向拓展到一系列的业务,也从原有的某一个环节处理到一位顾客的完整服务。实行了综合柜员制,也就是实现了职务扩大化和职务丰富化。职务扩大化避免了由于专业化带来的缺乏多样性;职务丰富化有助于减少旷工,减低离职流动率,也能够更加使员工对资源的有意识的使用,以及提高更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以实行了综合柜员制,既优化了劳动组合,又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获取。还有,实行综合柜员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也就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人力资源的准备。
3.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首先,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其绩效管理。综合柜员制柜员的绩效结果是和其行为的频率和主动性相关的,并且能够把质量、及时性、成本有效性、数量和人际影响力等等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各种方式包含到绩效标准中来。其次,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柜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好的定位。实行综合柜员制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岗位对于其员工来说是一种“富于变化的职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顾客的不断变化造成的,这也需要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易获得“心理成功”。再次,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雇佣关系和工作环境。实行综合柜员制由于“单人临柜,独立操作,自我约束,”等内涵,给予了员工良好的雇佣关系和工作环境。
4.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商业银行在选择了综合柜员制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必然影响到员工的内部公平性,从而也会影响到这种内部比较结果所产生的后果。由于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实行柜员“独立操作,自我约束”等工作方式,能够较好地提供了一种相互比较的清晰的环境。柜员之间互相并不干扰,单独完成一个顾客的服务,绩效与工作努力程度成正相关,其之间的内部公平性能够很明晰,从而能够客观的公平和主观的公平达到一致,避免了认知上的失调。还有,实行了综合柜员制之后,员工报酬体系的主要系统要素包含的处于其中的个人创造的,非工作系统本身所创造的,这就为报酬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并且,报酬体系信息的收集是很直接,其质量具有非常良好的可比性。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实行了综合柜员制之后,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一定实行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其中有些因素是提高人力资源有效性“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这些因素或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分清其运作的信息流结构机制。综合柜员制是在信息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传统的物流,并且信息流的流程和人力资源息息相关的。(2)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满足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实行综合柜员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其中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性的根本目的也是以顾客为中心的。(3)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同样要求了其人力资源的高素质。虽然说,实行综合柜员制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性,但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耦合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4)商业银行实现综合柜员制未必一定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实行综合柜员制可以很好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但这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条件和基础之上的,如实行综合柜员制可以很好地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报酬管理,但报酬管理中的一些因素是比较广泛的,需要顾及各方面的因素。
- 上一篇: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论文
- 下一篇:证券评级制度比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