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优化银行融资管理思考
时间:2022-05-08 09:29:39
导语:国有企业优化银行融资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发生了变革,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经营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加强银行融资的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国有企业一项急迫的任务,需要多措并举,完善内控管理,将银行融资可能对国有企业造成的经营压力或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从加强银企沟通,合理确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加强银行融资用途管理和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为契机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国有企业如何优化银行融资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优化银行融资;融资管理
在国家结合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确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由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迈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价值创造型经营模式,加之国家出台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目标,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有企业一直是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和优质客户,特别是在融资业务上,无论是全国性大银行,还是地方性区域银行,都把主要的贷款资源投放到了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正因为众多银行的追逐,使得大部分国企放松了对银行融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要求,造成付息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贷款资金风险控制不严,甚至出现贷款到期无法及时偿还导致全国性信誉受损,从而波及到社会各界对所有国企产生信用疑虑,拉低了国企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社会形象。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银行融资的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国企一项急迫的任务,需要多措并举,完善内控管理,将银行融资可能对国企造成的经营压力或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一、加强银企沟通,及时掌握银行授信评估和贷款管理的最新动态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良好社会声誉,一直是银行发放贷款融资的最理想目标客户。各银行使尽各种招数引导国有企业提取贷款,并在放款条件上一让再让。只要国有企业提出了个性化需求,哪怕是不起眼的要求,也会成为银行内部上上下下高度重视、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的经营大事。这时银行发放贷款是围绕国有企业的要求运转。而国有企业很少全面研究银行的放款条件,尤其是个别银行的放款要求,根本不去理会,因为一家银行不予发放的贷款,其他众多银行会急于放松条件予以发放。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所有国企在经济下行期间必须经历的转型调整,使很多企业的经营出现了困难,这种不利局面传导到银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急剧升高,银行拨备捉襟见肘,银行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经营目标的实现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不良信贷资产,避免发生新的不良贷款,就成为各银行经营管理的首选目标。为此,各银行纷纷收紧对国有企业贷款融资的项目评估和授信审批条件,对贷款的提取条件和使用方向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由于国有企业不断出现贷款违约的事例,银行放款条件收紧,不再对国有企业保留特别的优惠措施。这种形势的变化要求各国有企业,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直接涉及的国有企业,一定要及时了解银行信贷融资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应对策略。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人员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提早了解银行放款条件的变化,对放款程序认真梳理,提早向银行提出资金需求意向,以便银行提前做出安排。否则,如果仍然按以往惯例坐等银行上门营销,在各银行均收紧贷款发放条件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尤其是形势变化后仍持强势姿态的国有企业,便可能无法再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的支持。
二、合理确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确保适当比例的银行贷款份额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公开上市、发行企业债等方式直接从公开市场融通资金,并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或者减少向银行申请新增贷款。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是国家一直力推的方向,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在融资定价和程序安排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由于先天的声誉优势和雄厚的经营实力,率先走在了直接融资的前列,使得企业债市场如火如荼。然而,企业应该循序渐进地推动向直接融资的转化,不宜采取极端路线只专注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方式是在公开操作的市场运行,面对的是身份各异的社会大众和规模不一的实体机构,这对通过公开市场融资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规范化要求,企业经营必须保证公开透明,治理结构符合市场的预期。同时,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经营也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力争寻找稳固的平衡点,难免会遭遇经济寒潮或热浪而必须进行回调,经营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的概率事件。一旦企业经营突发紧急事件,股票价格的巨跌、分红的取消或者企业债的延期兑付便有可能发生。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新常态下,发生这些事件,对企业的伤害,对企业声誉的影响是致命的。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中发生违约事件,全社会都会尽数知悉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问题,企业实力下挫,社会影响力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由于直接融资的债权人或者股东是广大的社会民众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往往被认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拖欠这些主体和个人的资金为社会所不齿,因此协商展期或换股的努力往往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债权人或股权人出于自身利益避险的考虑,也不会同意立即收回资金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案,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转型成本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持一定比例的银行贷款,在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时,银行考虑到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及对企业长期经营趋势变动的把握,出于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可能会对企业采取相应的资金救助措施,对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或贷款展期,帮助企业脱困减亏。即使银行方面不会主动采取支持措施,企业也可以主动与银行进行直接沟通,争取银行方面的理解。无论企业有多少家债权银行,银行之间的协调一致很容易达成,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成本和难度没有与分散的投资人沟通那么高。总之,企业在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手段的选择上,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切不可一哄而上以直接融资方式替代企业全部或绝大部分银行融资。
三、加强银行融资用途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收益
由于众多银行机构对国企的追捧,以优惠的条件向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使得一些企业的银行融资规模迅猛扩张,尽管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出台了严格的受托支付规定,要求企业具备实际支付用途时方可提取贷款,但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发展成为了规模大小不一的企业集团,分支机构众多,通过关联交易甚至内部交易的方式成功提取银行贷款资金。在经济扩张时期,国有企业也大举扩张,以从银行获取的利率并不低廉的贷款资金扩建新的项目,收购兼并同行业公司,集团多元化经营初露端倪。更有一些资金充裕的大型国有企业,成立类金融公司,开展金融业务,以从银行获取的贷款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向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赚取利差,甚至直接从企业主账户支付资金向民间融资,收取介乎高利贷的利息。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到来,经济下行的压力重创众多行业内的企业,使国有企业对这些受影响企业的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国有企业自身投产的很多项目也面临困顿的盈利压力,资金收益急剧下滑。对于转型时期仍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的大型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银行贷款的管理:一是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由于很多传统行业内的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新的行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企业巨额资金的项目投向选择越来越困难,有些国企为此积聚了巨额的闲置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严格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因为银行融资成本无论多低,都是要按期向银行支付利息的,而贷款资金投资的收益却并不明朗。二是要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的管理。严控流向民间借贷、理财公司等各类非实体经济领域。因为在经济下行期,内控制度和措施严密的银行业都不断发生巨额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持续增加,对金融业务并不熟悉的国企面临的风险则更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资金血本无归的情况,导致企业主业经营的资金失血。三是完善新增贷款决策机制。决策管理者避免拍脑门、想当然地接受银行贷款,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测算资金需求,进行本量利综合分析,形成准确严密、环环相扣的贷款决策程序。
四、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为契机,打通境内境外两个银行融资市场
2016年5月正式在全国推行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借用外债的政策规定。内资企业可以在本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上限内,自主从境外银行和企业借入本外币资金,进一步拓宽了内资企业的融资渠道。这对国有企业来说应该是一大政策利好,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形成了金额巨大的所有者权益,可以从境外融入资金的额度很大。国有企业的境外认可度也较高,可以更容易地从境外银行获得融资支持,加之这些企业在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设立了分支机构,与当地银行的沟通也更为方便。在利用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关注银行融资的国际规则,按照境外银行的要求提供全套申请文件,同时要更加关注操作程序的合规性,否则在更加透明的国际银行界,国有企业申请融资操作上的任何小的纰漏和瑕疵都可能成为国际银行界的公开事件,妨碍今后长期时间内国有企业在境外银行业的融资。二是要关注利率风险的管理。境外银行融资的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水平随着资金市场的交易随时在发生着变化,尽管总体上来看,利率的波动在一段时间内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但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利率剧烈波动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已经多次发生。而我国国内的利率仍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基准利率的指导作用仍在发挥效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做出境内还是境外融资的决策选择时,充分考虑两种体制下利率管理的不同,防止出现境外融资利率的不断波动蚕食国家出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带来的政策利好,对企业财务成本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三是考虑汇率的影响因素。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均出现了大幅度的汇率变化,我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对此也高度关注,在外汇融资上趋于谨慎。但有些企业认为自身具备相互匹配的外汇资金运用渠道和收入来源,也在尝试申请处于负利率状态的外汇币种银行融资。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汇率风险的管理,尽量采取借入外汇后直接支付、还款来源为同币种外汇收入的方式,减少不同币种间的兑换,避免汇率风险。
作者:张新存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
- 上一篇:银行保密义务发展趋势
- 下一篇:数据挖掘在银行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