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论文:商行经营转型的战略简述
时间:2022-01-29 08:58:20
导语:商业银行论文:商行经营转型的战略简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张兰工作单位:江苏银行苏州分行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将面临重新构建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1年总资产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净息差2.7%,非利息收入占比19.3%,不良贷款率1.0%,在113.28万亿元总资产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53.63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7.3%;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18.37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6.2%⑧。在银行的高额利润中,存贷款利差收入是银行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息差收入占到银行总营入的80%。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此间公布的数据,对各家银行称谓不同而内容实质一样的产品和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后银行中间业务服务产品和项目总计1076项,其中免费项目仅占21%⑨。获得如此高的利润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辉煌业绩背后亦有隐忧,商业银行严重依赖利差收益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也遭遇到严重的瓶颈,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转向的大背景下,各类矛盾凸现,高息揽储、存贷挂钩、表内外资产负债转移和乱收费等现象频出,再融资压力不断加大,中小机构案件频发[2]。然而就在今年,酝酿许久的利率市场化、规范民间借贷、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及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等深层次金融机制改革或有新突破的情况下,对于存贷利差的内在机理,货币经济学理论认为,提高存款利率,储户收益增加,将带动存款上升,但银行经营成本随之增加;提高贷款利率,银行收益增加,但贷款者成本增加,贷款需求将减少。反之亦然。[3]从短期来看,存贷利差的缩小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润,但是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情势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将考验银行差异化经营管理水平,银行基本面分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投资者短期坚持防守,优选确定性高、风险低的大银行,待市场消化了盈利预测的大幅下调后,转换到估值最低的小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会有助于资本市场的资金的合理配置,使得资金流朝健康的方向流动。
积极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面对弹性加大存贷浮动利率,各家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利率对于业务发展和对客户吸引的重要性,新利率政策一公布后截至2012年6月11日的各银行数据显示,活期存款方面,除了南京银行外,利率较央行基准均有10%的上浮至0.44%.但南京银行也是唯一一家将2-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上市银行。同时,一年期以内的定期存款中,深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1万元人民币以上客户)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均选择了一浮到顶⑩。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选择用足利率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以及提高存款利率的策略是有利可图的。从宏观层面看,商业银行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非但要增加市面流动性,而且要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成本。从商业银行层面看,既然提高贷款利率的结果,将可能减少贷款需求,那么为了增加贷款,产生利润,只有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为了能不使得存款流失,也必须适当提到存款利率。而能弥补由于存贷利差缩小带来的影响,就是要通过扩大规模。客户差异化管理银行对大企业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对中小企业放款成本高、收益低,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对不同的客户应当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缩小银行存贷利差,赋予存款利息弹性,实行差别利率,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以促进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品种,使社会金融资产多样化,逐步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此外,商业银行通过非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形成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竞争,使银行利率调整,最终形成市场利率体系。[4]当前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而资金需求却是其发展的硬需求,商业银行选择贷款给中小企业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
商业银行应当利用所掌握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金融人才等优势,不断加强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力度、积极引入科技创新手段、加大对计算机的应用努力构建无形网点、控制银行固定开支费用以及对银行员工数量适当进行控制,总之在存款利差逐步缩小的情况下,应竭尽全力压低成本。加快中间业务发展过去主要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却只占到商业银行利润的五分之一,在央行公布浮动存贷利率后,存贷利差缩水一半,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也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为此,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1.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应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的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敢于突破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将国外商业银行中先进的创新工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特点的中间业务种类。2.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为中间业务的创新提供基础平台。现代电子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强大的推动力量,可以说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规范程度。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借助科技对中间业务的支撑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推进电子化建设,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率。此外还要在加强中间业务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立足于高起点和长远化目标,将中间业务的产品设计、科技开发与业务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金融电子化优势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力。3.加强经营管理,防范中间业务风险。虽然中间业务相对资产业务而言风险小,但中间业务的风险具有滞后性,其潜在风险大。对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完善表外会计核算标准,使表外业务透明化,具体可采取表外会计核算由单式记账法改为复式记账;对不同种类的中间业务收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变动因素分析;密切关注中间业务的风险变动情况;根据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对中间业务会形成或有负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加以关注。另一方面应健全中间业务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商业银行应建立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各项业务的操作、监督及风险管理层必须分开,明确内部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限,实现对风险数量化、连续性的监控。4.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为推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奖惩措施和考核办法,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对全行中间业务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对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督导、考核、奖惩,加强各项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对中间业务的完成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推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中间业务品种。切实防范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利率市场的监测分析,通过科学预测、快速灵活的反映来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定量化的风险评级系统,在制度上实行对利率风险的有效控制,一般采用衍生金融工具来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控制。为了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在战略上重视衍生金融产品的运用,积极地参与到利率远期协议、利率期权、利率期货、利率互换等产品设计中,并且利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利或者套期保值,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实现利率风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