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探讨

时间:2022-12-14 10:22:03

导语:地方法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法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探讨

摘要:科技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业态,金融科技已然成为新风口,各金融机构也加快了金融科技发展进程。本文分析了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体制机制、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坚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原则的基础上,推进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深耕当地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金融科技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金融服务

近年来,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金融科技发展进程,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也深刻改变了银行业态,变革行业格局。笔者对扬州12家法人银行机构(5家农商行和7家村镇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受资源、规模的制约,面临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创新不够、发展不畅等困难,还需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加速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一、发展成效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看,地方性银行机构能认真贯彻发展规划,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完善风险管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支持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规划部署初步完成。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能充分认识金融科技在业务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顺应金融科技的发展潮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规划、部署金融科技的发展。5家农商行均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加强金融科技的组织领导,明确了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在主要依托省联社科技研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及管理需要,开展了个性化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形成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格局。如扬州农商行、宝应农商行建设移动金融客户端、拓展移动金融服务,仪征农商行建设“银医通”平台、推动金融服务场景化。7家村镇银行则紧跟发起行、管理行发展步伐,及时推广、使用成熟的金融科技产品,见表1所列。(二)网点服务效率提高。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简化手续,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升客户体验,推动传统实体网点向营销型、体验型智慧网点转变。一方面,增加了对STM等智能机具布放,利用人工智能、影像识别等技术改变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多、填单多、签名多等问题,提高业务办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如高邮农商行于2019年7月实现所有网点全覆盖,当年现金业务转化率40.56%,非现业务转化率55.51%。另一方面,完善柜面业务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业务办理、营销提供辅助和支撑,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如扬州农商行2019年在升级柜面身份核查系统,支持对企业信息进行核查,提升柜面对公账户的开户效率;江都农商开发了“客户搜一搜”系统,使柜面营销人员能够实时查询客户已办理、未办理业务,为客户提供精准营销的服务。(三)金融服务渠道拓宽。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资源打造移动金融服务平台,丰富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了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一是推广移动金融客户端,提供统一、通用的移动金融服务。如5家农商行推广省联社的江苏农商银行App、“E路有我”两款移动客户端,提供转账汇款、账户查询、线上贷款、生活缴费和网上商城、金融理财等金融服务。二是自建移动金融客户端,提供本地化、个性化的移动金融服务。如宝应农商银行以“信用惠民”为宗旨,建设了“阳光宝应”App,提供线上申贷、信息查询、约惠宝应等金融服务。三是探索微信小程序等应用,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如扬州农商行的“一当小贷”将部分贷款产品流程标准化、线上化,提升客户体验。2019年末,扬州市农商行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90%以上,村镇银行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接近50%,实现线上业务为主,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四)惠民服务能力增强。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贯彻落实金融为民,服务百姓生活,便民、惠民的能力增强。一方面,发挥线上业务优势,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随时在线的安全、便捷、高效的金融科技服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在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电子商务等场景的应用,提供水电费、电话费、社保费、学费、医疗支付等缴费服务,便利居民生活,深度融入民生。如“E路有我”App,具有生活缴费、农特产品销售等功能;“阳光宝应”App推出“约惠宝应”商城,实现吃、喝、购一站式服务;高邮农商行上线智慧停车缴费业务,客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付款后,不停车离开停车场;仪征农商行联合仪征人民医院,打造了“银医通”工程,通过挂号缴费机等自助设备为百姓提供银医挂号、缴费、报告打印、发票打印等诊疗服务。(五)信贷融资服务优化。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成果运用,完善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优化企业信贷融资服务,提升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能力。如江都农商行利用政税银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工商、税务、社保、环评等数据,开发“龙川e贷”小微企业信用贷,并建立相关准入、评级、授信额度测试模型,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宝应农商行开发了阳光信贷授信额度测算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拟授信客户的额度;高邮农商行创新推出了“邮福E贷”“税易通”“金易通”等线上产品,用户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货款申请。(六)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信贷管理流程控制,建立、完善覆盖业务全流程、全周期的风险管控机制,保证业务合规,有效防控风险。如宝应农商行上线了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系统取数、指标值计算、预警值发送的自动化处理操作;仪征农商行上线了运营管理系统,通过与事后监督系统的配合,实现了事中、事后风险管理;扬州农商建设信贷辅助系统,实现信贷信息共享及贷前、贷中、贷后的风警与防范,使信贷前中后台业务管理形成有机整体,规范信贷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业务竞争力。(七)信息保护力度加大。落实金融信息保护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建立金融信息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保障金融信息安全。一是通过桌面管理系统管控移动介质,防止内网机器违规外联。二是上线数据脱敏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及过程审计。三是对重要数据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将重要应用系统数据存放于云平台。四是每季度开展基础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及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五是定期开展渗透测试,做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不足之处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坚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构、客户、市场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能力、风险管控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在发展机制、投入、人才等方面仍有不足。(一)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原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金融科技的发展机制,但受原有发展理念、机制的制约较多,与国有、股份等商业银行相比,机制差距较大,与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发展态势、发展要求不适配。扬州市5家农商行虽然都有独立的科技管理部门,并由其负责系统研发等任务。但其首要任务是保障系统、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业务的可靠性、连续性。而技术的创新应用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且不是聚焦的重点,其积极性受到影响,难以完成引领业务创新的目标,不利于金融科技的长期发展。(二)科技投入显不足。虽然近年来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加大了的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无论是投入金额还是占比,与其他银机构仍有较大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受限。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看,6家国有商业和招商银行的科技投入均超过了50亿元,各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普遍超过了营业收入的2%,其中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达到5.43%、3.47%。5家农商行2019年平均投入1175万元,同比增长超过40%,约占营收的1.5%。其中部分县域村镇银行由于以农村网点为主,服务农村居民,传统柜面业务仍是其主要的金融服务方式,智能化设备、线上业务投入程度等均落后于同业水平。(三)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金融科技的人力资源投入上明显落后于同业水平,科技人才不足,金融科技发展缺乏支撑。2019年,银行业机构普遍加大了对金融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如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金融科技机构人员数量分别占全行员工的7.8%、3.7%;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科技人员数量较上一年有50%以上的增长。而接受调查的12家机构科技人员约占总员工人数2.9%,科技部门人数约占全行员工的1.2%,人才不足制约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引领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缺乏专业性人才,难以开展有效的应用探索和实践。(四)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受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主要以推广使用省联社、发起行/管理行等的金融科技产品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从调查情况看,普遍存在产品上线慢、种类单一的问题,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够。一方面,对当地百姓生活、小微群体等金融服务需求的挖掘还不够,客户服务的主动性、响应速度、操作便利性等方面仍待提高。另一方面,与大行相比,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多技术的融合应用更显不足,在基础数据、风控等方面的积累和探索也不够。

三、对策建议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深耕当地市场,规范发展金融科技,做细、做实、做深实体经济及关乎百姓民生的金融服务,守住风险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优化发展体制机制。升级现有的组织机制,统一设立金融科技发展委员会,对标发展规划要求,借鉴同业发展经验,加强战略规划、统筹协调,统领金融科技发展。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金融科技发展及应用的部门或团队,实现研发与运维分离,确立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明确职责和任务,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高效完善、创新推出金融科技产品。(二)加大资源有效投入。充分借鉴发展成果,发挥后发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有效投入,推进金融科技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持续加大资金的支持,使投入比逐步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推进架构转型,建设集敏捷迭代开发、灰度、开发运维于一体化的产品研发体系。另一方面,加大金融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加大科技人员的引进力度,稳步提高科技人员的占比,并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开展合作、加强交流,完善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及发展空间。(三)加大产品创新应用。发挥本地机构的优势,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整合多渠道、多范围、多维度征集的数据资源,依法合规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破解融资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通过创新产品,拓宽渠道,降低成本,缓解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拓展“金融+场景”服务模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便利百姓生活,提高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四)加大外部科技合作。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金、科技实力均显不足,自身难以负担科技创新升级的高成本和长周期,可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及时引进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快速拥有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降低风险和成本,加速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强与同类机构的合作,共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科技产品,将接口开放给各法人机构,以满足个性化业务系统的需求,减少系统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节约了资源,优化了服务。

参考文献:

[1]卓不群. 金融科技(FinTech)三年发展规划[J]. 金融经济,2019(19):42-44.

[2]祝乃娟. 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需兼顾灵活性与防风险[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08-30.

[3]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Z]. 2019.

作者:孙永安 吴振华 韩天悦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