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时间:2022-09-29 03:38:19

导语: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提要]中国是全球三个建立“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绿色信贷已经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的10%。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分析河南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对河南省绿色信贷发展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为推进河南省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一、我国主要银行的信贷政策

中国工商银行为了贯彻落实国宏观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建议,如《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建设工作意见》加快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绿色信贷发展目标;《关于对境内公司贷款实施绿色信贷分类及管理的通知》,2011的《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和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建设。工行在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时采取“扶优限劣、有保有压”的总体信贷原则,遵循“双高标准”。对融资公司开展环保依法合规检查,有进有退,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融资总量,优化贷款结构;加大对高环境与社会风险客户融资的控制与清退力度。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绿色信贷政策,包括客户风险偏好评价,客户准入标准,项目评估,信贷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和信贷推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绿色信贷结构。根据有保有压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贷、通过提供技术改造贷款及流动资金贷款等多样化产品,全力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持火电企业脱硫技术升级。在制度建设上,建设银行确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积极跟进国家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建设银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方案》。此外,建设银行积极跟国际同业交流,组建了跨部门的赤道原则研究工作团队,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在对绿色融资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国内前沿。为贯彻落实信贷政策,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兴业银行出台了《公司客户授信前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办法及实施细则,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纳入发展信贷业务管理要求,落实到授信前检查、授信中审查以及授信后监督中。制定《年度信用业务准入细则》细化行业投资指向。同时,兴业银行结合传统信贷模式,大胆而创新的推行绿色金融融资模式,形成了包括CDM项下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信贷体系。

二、河南省银行业绿色信贷现状

长期以来河南省银行业一直着力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环保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的贷款投放,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河南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近1,500亿元,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19%,低于同类信贷的不良贷款利率。河南省内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都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设立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对绿色产业实施优先受理措施,并将绿色产业贷款纳入到循环授信贷款业务中来。截至2017年5月末,工商银行河南分行节能环保贷款余额超过59亿元,较2016年年初的贷款余额增加了8.03亿元。截至去年五月末,兴业银行已经累计为河南省内190多家节能环保型企业或项目发放绿色金融资金400多亿元,企业融资余额中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占比超过30%。其绿色信贷业务涵盖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效,二氧化硫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等各类项目都有所涉及。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推出了河南省首单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贷款以及法国开发署绿色中间信贷有效的支持郑州轨道交通建设,为节能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来源和全球化技术援助提高项目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化。截至2017年5月,浦发银行在河南省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4亿元,绿色信贷规模超过70亿元,对河南省的绿色金融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和良好的口碑。

三、河南省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具体的指导目录和环境评级标准。绿色信贷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以及环保局联合下发,属于总纲性文件,对节能减排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各商业银行在进行绿色信贷战略发放的过程中以此作为指导;但并没有给出绿色信贷实施的详细参照目录和详细参照标准,商业银行在执行时并不能判定具体的项目。由于商业银行没有统一或者确切的标准来准确的判断申请企业的能耗及排污情况,只能根据自身银行的规定或者根据感觉,关系远近来进行绿色贷款的发放。(二)缺乏统一的信息沟通机制。为更好的推进绿色信贷建设,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之间需要建立全面统一的信息沟通机制。由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商业竞争关系,对各自的客户信息都有保密机制,彼此之间短时间内很难进行共享;此外,各商业银行对环保项目的分类也不同,不同的贷款企业在不同的商业银行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环保分类科目,享受的信贷优惠也就不同,因此绿色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失效,容易引发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的沟通过程中,贷款企业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要求,提供贷款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以及企业本身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履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往往商业银行处于被动地位。此外,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部门缺乏专业的人才,增大了企业生产全流程考察评估难度,易达不到绿色信贷的目的。商业银行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不畅,商业银行对环境相关指标及数据更新不及时,就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服务效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制定的绿色信贷行业目录分类无法跟上企业的环保技术更新速度,造成信息滞后,新技术或者新工艺的节能环保企业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有悖于绿色信贷原则。(三)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我国的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目前仍是政府主导模式,受宏观政策影响政府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开发具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信贷产品的开发。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开发自主权就降低了很多,绿色信贷产品及服务的创新空间就被压缩。目前来讲,大多数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缓慢,由于网络平台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冲击性,而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使得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不断变小,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仍主要集中在个人金融服务,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等领域。商业银行自身对绿色信贷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不足,缺乏专职的绿色信贷产品研发人员,对国家政策和环保领域环境风险控制的理解与运用不足。目前,河南省的商业银行主要还是通过绿色信贷发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仅有商业银行已经推出部分绿色租赁及低碳信用卡等产品。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重视不足,不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出发,要根据绿色城镇化发展对绿色信贷制度的新需求,进行制度创新,不仅增加对参与绿色信贷主体(银行、企业及地方监管部门)的激励制度供给,而且增加对主体相互间协同发展的激励制度供给,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信贷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平衡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对开展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给予经济上的财税激励,如:若银行提供给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的贷款无法按时收回,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或者地方财政政策给予银行一定比例的补贴。对于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银行政府可以给予奖励性的正向激励,违规向环境违法企业贷款的行为应当采取惩罚性的反向激励。(二)加强环保信息建设。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之间需要有畅通的信息传导渠道,形成完整的沟通机制,缩短信息的延迟,加强沟通合作。首先,金融机构和环保机构应当自上而下梳理环境违法数据采集工作,増强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以建立一个金融——环境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应当具有信息收集功能,查询功能、信用评价功能、分析功能、检测功能;加强环保部门、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之间信息的横向传递,在提高传递效率的同时保证数据质量。环保部口应建立周期公告制度,向所负责辖区公开各类环境审查结果和结论;拥有公告制度的地区应尽量提高公告的频率,提升信息的时效性。鼓励企业制定并自身的环境报告,鼓励企业提升环境报告的质量和详细程度,必要时政府部口应予以政策倾斜和奖励。(三)提升绿色信贷创新意识。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发展绿色产业,进行节能环保贷款提供更多选择,并且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自身产品结构,绿色信贷产品利用金融市场将银行与信贷企业联系在一起,因此商业银行在研发绿色信贷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市场导向,掌握企业节能环保项目的要求,推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也要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银行发展目标都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上而下进行理念更新和灌输。不但要放入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战略指导中,而且要渗透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去,形成规范、可执行的操作指导和道德评判标准。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生活中多多注意节能环保和防治污染,提升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伟,芦雨婷.绿色金融助推工业绿色化转型探讨[J].环境保护,2018.46(22).

[2]高晓燕,高歌.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探究[J].经济问题,2018(7).

[3]李云燕,孙桂花.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8.46(8).

[4]左振秀,崔丽,朱庆华.中国实施绿色信贷的障碍因素[J].金融论坛,2017.22(9).

作者:薛 俭 赵胜楠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