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探讨

时间:2022-04-20 03:48:06

导语:银行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银行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探讨

摘要: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最小的经济主体,小微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对就业以及科技的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相比中小企业来看,规模更小、且企业经营部稳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偏低,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存在信贷缺口大、成本高等问题。但从银行角度来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也是银行信贷业务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银行有必要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完善自身信贷制度,建立更为健全的信贷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

小微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对就业以及科技的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重要问题。近年来,为了支持小微小业发展,在相继出台了扶持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各项政策,在政策的鼓励下,银行在对小微企业服务方面产生了转变,在信贷业务上为小微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解决。从信贷现状来看,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相比中小企业来看,规模更小、且企业经营部稳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偏低,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存在信贷缺口大、成本高等问题。

一、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因素

(一)银行获得小微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往往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而财务状况不够透明,企业内部的监督制衡机制不够完善,银行难以难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目标的借贷内容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贷主体的目标是不能同时满足的。信息的不对称性虽然不是银行风险产生的唯一原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所带来的银行信贷风险与危机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主体,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的驱使下追求目标的最大化,进而会忽视客观存在的道德和法律规则的限制。这些原因会加大信贷主体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其次,任何的规则与规范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也是如此,个别小微企业往往会利用这些缺陷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银行信贷业务所涉及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银行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市场经济变化的规律,因此无法完全有效判断小微企业信贷的行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二)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操作不规范性导致了风险。的出现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没有专业化和流程化的模式进行借鉴,一些商业银行往往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从严治理,但是对保证人管理的比较宽松。银行的信贷主体之间相互作保而银行本身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对信贷主体进行严谨的管理与控制,进而造成了银行信贷风险比较集中,小微企业信贷还款付息的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虽然有的小微企业信贷企业的经营情况正常,但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可能已经超出正常的平衡值。小微企业的自营现金流量少,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就无法如月还款付息,这样就会发生债务拖欠的连锁反应,从而造成银行的信贷风险。(三)银行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基础薄弱。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又叫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或延期偿还本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因为我国的银行业处于一个成长阶段,政府和相关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尚浅,在风险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基本以参照国外有先进水平的国家而订立,但在应用上和“水土”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机构的设立比较单一和薄弱,监管力度不足,而国内尚未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信用体系,而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多。这给了不良小微企业以可趁之机,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了资金使用人的信誉较差,进而导致了债权人债务人的本末倒置。信用较差的小微企业随意拖欠货款,不能如约还本付息,形成了呆账、坏账。小微企业的不良信贷会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率偏高。(四)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外部原因。银行风险产生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是银行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干预较多,银行的经营并非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是政府市场调节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国家控股银行。重要表现为政府不但是商业银行资产的所有者,又是宏观经济调节的执行者。对市场经济的调节行为虽然处于国家为整体社会环境而考虑的决定,单在一定因素上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也导致不良资产的风险因素增多。

二、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对策

(一)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的银行风险预警体系。面对着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不够先进的现状,很多风险管理技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我国商业银行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小微企业特征,建立起一套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尽快实现与国际先进管理技术的接轨。由于小微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变化的,因此银行需要根据小微企业这些特性,制定连续动态的监管机制,能够准确了解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一套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小微企业建立灵活的预警机制能够对信贷风险科学预测,能及时发现小微企业潜在的风险,对于有问题的小微企业贷款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银行及时的按照制定的预警机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二)完善信用体系,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的规模。小微企业信贷的良性发展,首先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信用环境的治理。其次可以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政府应当协助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金融企业的良性经营。政府应促使有关部门对失信企业的监管,限制失信企业办理工商业务、税务登记等,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还需要考虑我国的国情特点。再次,加强银行业自身的监管能力,例如充分利用人行的征信系统,尤其是资信质询系统,尽可能消除银行的不对称信息,帮助银行做好风险前的防范与预警。加强同行业的协助,建立健全不良贷款公示制度。银行之间应当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到客户信用问题的资源共享。(三)完善相关法规及机制,提高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操作的规范性。银行内部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操作不规范性,也是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银行为自身信贷业务量的增长,放松了对有些小微企业的信用授权行为。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制度,通过各部门相互的制约,避免信贷业务的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风险问题。实行贷款逐级审批责任制度,建立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逐级控制的内部制约机制。银行各信贷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部门职责及权限办理信贷业务,独立开展信贷业务,不干涉及影响其他部门对信贷业务的审核。如产生信贷质量的问题,追究具体部门的责任人,哪一个部门的问题,需要哪一个部门负责。同时,要追究问题部门的失职责任,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银行信贷的规范性势在必行。加大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整理力度,尽快充实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对银行信贷的保护。完善现有法规,为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创造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加大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以法律规范公共信息。(四)引进复合型人才,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人才的引进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银行业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创新空间。例如针对小微企业信贷技术支持方面,银行可以引进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人才,建立小微企业大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挖掘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银行还应该改进和完善企业分配与激励机制,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员工的发展与银行的发展充分的联系在一起。银行还应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争取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吸收、开发和使用人才的金融机制,为吸纳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承志.L银行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05).

[2]靳馥境,张群.我国银行市场集中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15,(03).

作者:孙元元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