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走势银行应对方案
时间:2022-04-08 06:12:00
导语:论通货走势银行应对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当前对于我国通货的走势存在“胀”与“缩”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而从我国经济内在运行状况来看,未来几年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必然要全面调控经济运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而这也会对作为金融体系中心的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基本业务出发,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通货;宏观调控;商业银行
Abstract:Twokindsofopposedviewsof“deflation"and“inflation"haveexistedtothetendencyofChinesecurrencyatpresent.AndaccordingtoinherentoperationconditionsofChineseeconomy,thepressureofdeflationshouldbegreaterthanthepressureofinflationinthefollowingseveralyears.Chinamustadjustandcontroleconomicaloperationinanall-roundwayinordertodispelthepressureofthedeflation.Andthiswillproducetheenormouspressureonthecommercialbank.So,commercialbanksmustproceedfromitsbasicbusiness,makeessentialadjustmentinordertoadapttothischallenge.
KeyWords:currency;macroadjustmentsandcontrols;commercialbank
一、对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分析
(一)通货是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和调控指标
在微观经济中,价格信号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价格与经济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是经济活动状况的直接反映,具有很强的可测性。在宏观经济中,作为价格总水平直接表现的通货也同样具有特点,通货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都紧密相关,对通货的观测也具有相对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因此,把通货作为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调控指标以及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储备银行首次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许多中央银行都正式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大约有20个中央银行采用这一框架。同时,通货膨胀目标制也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理论探讨。回顾这些中央银行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一策略是成功的。这一点尤其可以从那些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印证。当某个经济体发生高通货膨胀时,他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引导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并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英国、瑞典和加拿大的实践也是成功的,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在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不是非常成功,但很明显,问题常常是出在其他方面。[1]
(二)当前关于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争议
当前,理论界对我国通货走势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因为:(1)作为通胀标尺的CPI指标并未按照国际惯例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其内,如果将房价的上涨计算到整个价格水平中,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实际并不轻松。[2](2)定义中“通货紧缩”是指CPI的“负增长”,但是,2006年CPI增长虽然连续同比、环比都有相当幅度的下降,但CPI还是“正”增长,不能认为通货紧缩已经发生。(3)随着更为深入的市场化改革,理顺上游产品的价格机制将成为必然,这会导致最终消费价格上涨。例如,2004年和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但国内的产品油却一直与国际油价倒挂。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相信CPI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成为将来主要的通胀压力。还有工业产品价格PPI与CPI之间长期存在3-4个百分点的差异,如果传导机制得到改善,PPI部分传导到最终消费,CPI就可能上涨几个百分点。此外工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调整也带来价格变化,综合这些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通胀的概率将加大。[3]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出于以下思考:(1)2006年CPI同比下跌幅度很大,从第2季度开始,连续两个季度CPI都在下降。前3季度的CPI同比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而9月的环比也下降了0.3%。进入2006年,最近半年多时间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直处于1.5%左右这一偏低的增长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时期。(2)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近年来收入集中与储蓄过剩的情况导致未来生产与消费不对称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没有充足的最终需求带动的情况下,当本轮投资周期结束,巨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的时候,全面生产过剩就会不可避免地到来。[4]产能过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走低。当前我国主要的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价格开始下跌,尤其是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价格开始走低,钢材价格最大跌幅达每吨1800元左右。近年相对紧缺的煤、电在2005年也出现过剩苗头,受到产能增长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
(三)我国未来几年仍主要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都存在,但通货紧缩的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1.粮食价格下降。最近两年,中国农业产量出现了少有的好收成,但是面对结构性需求的限制,①中国农产品的大丰收却未给我国经济带来利好的信号,相反,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被迫一降再降,②初级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一系列相关行业的价格水平,并最终导致整个价格体系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价位上;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由于粮食增产而有显著改善,作为占有总人口70%的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依然很低,无法实现有效需求的根本提升。
2.消费需求不足。需求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净需求,当前我国投资需求已经出现过热的趋势,虽然进出口长期保持顺差,但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不具有长期性,因此,需求的增长点只能落在国内的消费需求上,而当前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2003年我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45%,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在77%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75%,美国的最终消费率为80%左右。③另外,据统计在中国80%的人收入不到8000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的收入虽然低,但消费倾向实际上却很高,基本上挣的钱全部用于消费,但是,矛盾的中心在于收入的增长部分却没有被所有人获得,而主要被高收入阶层获取,如企业家、外企白领、知识分子这一部分人收入增长很快,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却比较低,因为富人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因此,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体制,中国的贫富两级分化将会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效果乏力。
3.近几年持续高增长的投资形成了产能过剩。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2004年投资率已达到44%的空前水平。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释放,而过去两年曾出现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短缺以及由此引起的涨价问题,2005年也大都不见了。随之而来的,一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面对大量的库存,商品价格开始下降。二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新的、好的投资机会不容易找,一般企业就不太敢于用贷款来投资,企业的投资需求也会下降。投资少,新增的就业机会就不多,居民的消费意愿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持续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失速的压力将会越来越重,这一切都传达出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时期的信号。[5]
4.大量流动性货币被房地产业所吸收。最近几年日益增多的货币供应量很大一部分被房地产过热增长所吸收。从投资增长来看,3年间城镇投资需求增长了111.6%,其中房地产投资需求增长了102.3%。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持续过热,对工业品和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CPI增幅偏低,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5.人民币升值。迫于国际汇率市场对人民币汇价升值的压力,2006年7月份人民币调整由原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方法。新的定价方法实行后,人民币兑换美元马上上涨了2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应降低,国内对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
二、对于我国调控通货紧缩经济政策走势的分析
尽管我国目前仍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但是,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压力有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全面调控经济运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
(一)货币政策适度偏紧,财政政策适度偏松
目前某些行业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但是现在的投资率还是比较高,新增加的产能投资将来可能造成更多的产能扩张,所以有必要实行略微偏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我国于2006年4月28日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可见,国家正在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调节方式来抑制中国目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我国这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在短期内还无法消除,因此,我还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为了避免偏紧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财政政策要略微松一些,因为某些瓶颈行业需要进一步的投资,还需要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将来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吸收现在过剩的产能
二)提高消费需求,扩大市场
1.加快农村消费需求的培育。一是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006年政府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买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出来的农民会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者,留在农村里的农民也会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可供耕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加快现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即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机会不平等,最终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平等。而居民收入差距如果过分扩大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就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完善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机会平等;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改革进程,而不是由于当前结果的不平等而怀疑市场经济,甚至引发冲突,破坏多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6]
3.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而且,随着充分就业和经济的增长,在要素禀赋结构中,劳动力会逐渐从相对多变为相对少,资本会逐渐从相对少变为相对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会逐渐提高,而资本的报酬逐渐降低。如此,只有工资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和享有资本收入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才能逐渐缩小,使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公平得到统一。[5]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2007年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8万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是个人储蓄存款。④如此庞大的储蓄存款没有形成需求,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的诸如子女就学、生病就医、退休后生活保障等多种因素的悲观预期,使得储蓄倾向偏大。这也说明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切实改善现有的福利水平,从而将银行储蓄真正转移到商品消费上,提高有效需求。
5.放开消费信贷政策,刺激内需。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涉足消费信贷领域,但是,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授信客户非常有限,还不能起到大范围刺激内需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我国的信用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增加银行业提供消费信贷的比例,刺激经济上扬,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
(三)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
1.削减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落后的生产能力。通常生产能力过剩时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期,要坚决实行结构调整政策,关闭和淘汰一批低生产率、低效益、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规模经济、严重亏损的企业,促进大批高生产率、高效益企业成长。
2.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的资源转移到生产能力不足的行业或者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快,说明经济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应该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积极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7]
3.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调控,高度警惕货币市场大量剩余资金涌入实体经济,形成新的投资反弹。
(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快国有银行的上市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
政府要下决心,主要是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及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使房地产对货币的过强需求得到根本遏制。
(六)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主要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产业来说是一个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快发展的机会。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走势和国家的调控政策影响下,相应商业银行也要从其基本业务出发,做出必要地调整。
(一)负债业务的调整
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负债由各项存款和其他负债构成,其中,尤以存款为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我国对于银行存款利息连续调低,希望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我国居民储蓄却连年增长,总额巨大。对于我国来说,降息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调控效果,相反,升息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我国在提高贷款利率,抑制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必然会相应地提高存款利率。当前,面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国家采取适当偏紧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利率要有所提高。对此,一是加大对于高端客户的吸纳,这样一方面可以一次性获得较大的和稳定的资金存款;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散户频繁提取款的成本支出和相对过度的流动性。二是可以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减少对存款的资金依赖。
(二)资产业务的调整
1.优化贷款结构。放贷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收益来源,但由于未来几年我国对于信贷的控制趋于严格和存款准备金率也存在上调的可能,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可放贷资金的量,因此,会给其带来降低贷款收益的压力。如果贷款企业资信良好,且投资行业前景广阔,作为银行对其放贷会有较好的收益率,但是,如果银行没有有效的评估信贷企业风险收益级别,单纯为追求贷款收益而盲目放贷,很有可能酿成呆账、坏账的发生,使银行蒙受损失。
第一,制定客户评价体系,积极开发潜在客户。我国现在的企业形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中小型企业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上却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大的工商银行的贷款企业客户约为6万家,而且工商银行的客户跟其他三家银行的客户有不少重叠,因此加起来能够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的企业最多就是20万家。另外的13家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相对小,能够贷款的企业也不会太多。推测起来,全国能够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企业最多不会超过50万家,但是我国现在的企业数量近1000万家,也就是说大约95%的企业没有办法从正规渠道融资,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因此,作为一家商业性银行,应该不仅仅关注重点客户,还应该关注一些潜在客户。第二,在积极开发企业投资信贷的同时,扩大个人的消费信贷。在前面的推论中已指出,我国的消费信贷比例还非常低,主要就是由于国家整体的信用体制还未健全。但是,商业银行不应被动地等待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而更应主动地、积极地制定出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重要的是符合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个人客户评价体制。根据客户评价体制将现有的和潜在的个人客户划分为投资客户、存款客户和一般客户。针对于客户贡献程度和诸如学历、工作等要素的评价有目的地对优势客户展开营销,增加对其信贷的发放度。
2.充分利用我国对混业经营业务限制放松的机遇,加大对证券的投资。
(三)中间业务的调整
商业银行除开发潜力客户之外,还应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眼下,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根据地区发展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商业银行要适当地增减目前中间业务收入项目和价格。☆
-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
- 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