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制度的对比及启示
时间:2022-08-16 09:17:24
导语:外资银行制度的对比及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准入是指一国的监管当局对拟设立的金融机构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是各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资格要求和其他限制,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有控制,只是控制程度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及一些自由贸易区和避税港型金融中心控制较松,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控制较严。至目前为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6周年。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并且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据此,银行业迎来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时代。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以及公众的投资安全,是一个发展机遇。但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应该有一定限制,而不是放任其与国内银行展开竞争。因此,我们不妨借鉴其他国家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成功经验,来更好地应对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问题。
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国际经验比较
1.美国严格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美国的外资银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70年代初步发展,9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度。相应的,美国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1978年,《国际银行法》得以通过,其中关于外国银行准入的规定非常详尽。外资银行:一方面,可以享受加入联邦存款保险等与美国国内银行平等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注册、跨州开设机构等问题给予更严格的限制,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限制。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其中第二部分,即《外国银行监管强化法》针对美国境内外国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得到加强。1995年美国开始实施《金融服务公平贸易法》,作为美国银行监管机关给予外国银行市场准入的原则。此法同时规定,如果财政部认定某外国银行母国拒绝给予美国银行国民待遇,则联邦银行监管机关有权限制该外国银行进入美国市场。
2.英国相对宽松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英国外资银行监管的集中体现是1987年《银行法案》所确定的RATE风险监管体系,即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风险测评、监管措施和价值评估。监管当局通过考察外资银行的CAMEL指标和COM指标,将外资银行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可对C、D等级的外资银行实施一些额外的监管措施,每年还会对整个监管体系进行一次价值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总的来说,英国对外资银行有比较全面的考察指标和定期的价值评估,而一旦外资银行达到合格的标准,监管措施也就会相对宽松一些,这体现了英国的监管比较注重外资银行的自律。
3.日本高门槛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与英国相比,日本的外资银行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即使是在战后依靠外资银行恢复国内经济的时期,日本对外资银行业也是利用和限制并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定了严格的措施,从准入、业务、退出等方面都进一步完善了监管,并将其最终统一于《银行法》中。
4.欧洲严厉的银行市场开放准则欧洲银行市场开放准则主要是由《2000年银行指令》所确立的。该指令详细规定了银行的业务范围、银行业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等内容,是目前正在欧盟各成员国实施的银行法律。
二、我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开放的回顾
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起步发展(1979~1993年)、快速发展期(1994~1997年)、调整期(1998~2001年)、加速发展期(2002~2006年)和全面开放期(2007年至今)五个阶段。首先,在其发展过程中,机构数量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增加到254家,平均每年增加近20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了95%,平均年增长率为24%;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资产总额达1860亿元。其次,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速度业在加快,早在2001年底,国内就兴起了一股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国内银行的热潮,随后在政策的指引下参股事件不断发生。2004年起,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正式启动,其中一个内部治理机制上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引入国际性的战略投资者,这既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趋势的延续,同时也使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正式入股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此外,在拓宽人民币业务开放和中间业务领域方面,中国在入世时承诺加入5年内给予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加入世贸的4年里,外资银行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展了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还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主要有: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金融业务﹑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金融衍生产品服务和银行卡业务等。
三、国际经验对完善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发达国家外资银行准入制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制度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具有明确严格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或法律体系,如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有严格的《外国银行监管强化法》,另外对申请进入美国银行市场的外国银行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管理能力、反洗钱措施乃至母国政府金融监管等等。二是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制度随经济发展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有松有紧。美国和日本都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即当外资银行能对经济的发展和规范起到积极作用时,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就会少一些,反之亦然。三是准入监管视本国国情而定,不同国家持不同态度。考虑到我国情况,虽然我国已经在加强外资银行准入监管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还是体现在对资本金的规定上,这与国际上系统性的市场准入监管还存在一些差距,从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国际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法规的建设,完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清理法律法规,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对我国而言,既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开放环境的市场准入法规体系,并根据市场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适时加以完善,同时也应合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服务协议中有关条款保护本国银行业的权益,为本国银行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②注重对外资银行的实质性审查。在市场准入方面,不仅要做形式上的审查,还要做实质性审查,对其总行的资本充足率、内部管理机制及拟定的主要管理人员的资格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做出调查分析。
③注重对外资银行的地区和国别分布管理。我国外资银行目前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集中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并适应我国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必须从市场准入上对进入中西部的外资银行提供相对优惠的条件,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批准等,以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到中西部投资。应当引进不同国家的银行,使其分布尽量趋于平衡,以避风险。
④在银行市场开放进程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促进中资银行到境外发展。目前,中资银行的境外机构有限,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内部管理的加强,资本充足率逐步提高,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我们将有一定条件在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双边贸易谈判中向谈判方提出要价,或要求对等开放,从而积极推动中资银行到海外设立机构,提高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一体化程度。
- 上一篇:外资银行零售特点及困难
- 下一篇:外资银行本土化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