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15 11:33:00
导语: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中国银行业进入后WTO时代,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不受地域和客户的限制开展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公平竞争。但是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外资银行的强大实力和多年全球化运作经验面前,中资银行短期内不可能获得绝对占据上风的竞争优势。双方虽然在同一环境内,但是并不在同一个起点上。同时,作为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我国政府的协助和支持。其多年在本土经营的网络和理念根深蒂固,是中国民众长期信赖和依靠的银行。显然在此方面,双方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相当明显,究竟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中资银行又该在这样的对垒中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是否能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合理地应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入侵和挑战,不仅能使在国内市场上垄断经营多年的中资银行在“鲶鱼效应”作用下开始关注更高效、更合理的发展途径,而且理智的应对思路和方案也有利于中资银行在未来合作与竞争共存的中国银行业市场上保持优势,站稳脚跟,也更有利于中资银行实施内部改革,提升内在竞争力,加速规模化,尽快走向世界,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集团。
此外双方和谐相处,还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和中国金融安全的稳定。能否处理好双方关系,将双方的优势发挥出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也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在全球的影响力。
二、问题的提出
对于双方关系的问题,学界大致有两种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中资银行大敌当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坚决地固守阵地。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银行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阻挡,合作已成为必然,不如干脆摆出合作的架势,与外资银行一道重新洗牌,将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市场重新分割,会使中资银行的实力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提升,扩大其市场份额。两种观点,一种是“主战”,另一种是“主和”,但无论哪种观点,其本质都在于如何使中资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挑战的情形下,尽快提升自身实力,维护中资银行利益。然而两种观点都对如何处理中外资银行关系考虑得过于片面,没有从外资银行作为跨国公司的特殊形式来分析其发展趋势,从而正确把握中资银行在处理对待外资银行的关系上究竟选择是合作还是竞争。
单纯的正面竞争是不明智的选择,那么如果选择全面合作又如何呢?双方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自己竞争所必需的优势,但是又有面临丧失各自固有优势的危险。并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双方在合作上也不会选择全面推进。
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呢?
三、问题分析
(一)基于收益成本比较模型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模式分析
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保证风险最小化,因此分析跨国公司选择合资或合作还是独资市场进入模式,一般从成本和收益方面来考察。美国学者康垂克特(F.J.Contractor)和罗润积(P.Lorange),1991年提出了收益成本比较模式,全面地考察了决定合资或合作与独资选择的若干因素,其具体形式如下:
当[(R1+R2)+(C1+C2)]-[(R3+R4)+(C3+C4)]>(1-a)Π时,采用合资或合作方式;反之则采用独资方式。其中,R1、R2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增加的直接与间接收益,R3、R4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减少的直接与间接收益,C1、C2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减少的直接与间接成本,C3、C4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增加的直接与间接成本。(1-a)Π为合资或合作对方的利润分成。该模型表明,当合资或合作方式相对于独资方式所带来的净收益大于合资或合作对方的利润分成时,合资或合作方式优于独资方式,跨国公司获利,反之,实行独资方式对跨国公司更有利。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东道国企业对本土政策环境比较了解,跨国公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关于东道国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竞争对手、产品的分销渠道以及原材料供应等信息,加上合资或合作方与当地政府比较熟悉,跨国公司就可以减少与政府间的行政摩擦,相对于独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合资或合作企业所拥有的额外收益,即R1、R2。另一方面,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或合作,看中的就是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经验、国际性知名品牌以及其独特的产品,这些无形资产是跨国公司取得高额利润的优势所在,若采取合资或合作形式,东道国企业就可以通过边干边学、搭便车等形式逐渐掌握这些无形资产,因此可以说这些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减少的直接和间接收益,也即R3、R4。C1、C2可以看成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降低的风险成本。因为文化差异和东道国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采取合资或合作就可以减少这种风险,而独资的风险成本则很大。C3、C4可以认为是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或合作所提高的合作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合资或合作双方进行谈判所花的时间和金钱、管理上的冲突与摩擦、决策上的不一致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决策、生产、销售。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发展和东道国本身环境的变化,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发生变化,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例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经验越丰富,对东道国的市场越了解,R1、R2就会减少,合资或合作的优势就会削弱;当跨国公司改变其生产结构,生产更具特色、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时,采取独资或控股对其更有利。根据经验分析,跨国公司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时,一般直接采用独资方式,因为这些国家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体相似,且与国际接轨,跨国公司比较熟悉;而他们进入发展中国家时,一般采用合资或合作——控股——独资这一逐步过渡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这些国家的市场环境不十分了解。模型中的R1、R2、R3、R4、C1、C2、C3、C4,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跨国公司在市场内发展过程中动态变化的。
(二)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模式数据分析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三种模式——合资、合作、独资方式的比重不断变化。中外合资实际投资比例经历了一个波动的过程,从1979年的15.57%到1987年的69.73%,再下降到2004年的27.89%。中外合作实际投资比例从1979年的84.2%一直下降到2004年的3.0%。独资实际投资比例从1979年的0.24%上升到69.11%。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模式逐渐倾向于独资。事实说明,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时间越长其独资化趋势越明显,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拥有的可以使其独资化的资源越来越多,这也验证了收益成本模型的适用性。
(三)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历程及趋势
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历程看,其发展战略一般为四步:
第一步,与中国企业建立贸易关系。通过国际贸易一方面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另一方面开始试探性的投资,为以后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产品与市场基础。
第二步,建立生产基地。在中国通过独资建立分支机构或通过合作、合资、兼并收购等方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中国欲融入世界经济的愿望、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其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源相结合,大幅度低成本生产从而适应其全球化战略。
第三步,建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充分利用其在中国的生产基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中国作为其全球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其合作主要集中在销售渠道上,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增加其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
第四步,主导垄断。不断使用其创新产品及营销手段,将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而试图垄断或主导其所在行业的市场,形成垄断优势。
按投资方式外商在华实际直接投资情况
单位:万美元,百分比
0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1月-11月)
目前多数跨国公司的战略已经发展到了第三步,将中国从“世界工厂”的观念转变到“世界市场”,充分认识到了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能力和中国的经济实力。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说明其欲加强对在华投资的控制权和在中国市场占领行业市场主导地位的意图。独资化倾向已证明跨国公司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独立经营。只有当其市场占有量达到了一定的份额时跨国公司才可能有信心独立经营,将各种优势从合资合作企业中收回,并入到独资企业中,这就证明了其处于第三阶段的后期,并将逐步向第四阶段即主导垄断阶段过渡。
(四)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模式变化验证了收益成本比较模型的适用性与正确性,外资银行是提供以货币为载体的并提供金融服务的跨国金融百货公司,属于服务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必然会体现在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上。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要经历建立贸易关系——建立生产基地——建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主导垄断市场的战略历程,但外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这种特殊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其金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不可分离的,因而其进入中国的策略历程不可能从贸易开始,而是跳越一般跨国公司的前两个策略阶段,直接进入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跨国公司发展的策略历程来看,其必然期望进入主导垄断市场的策略阶段,因而其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上也必然要体现出跨国公司发展模式的特征,即合作、合资、参股等模式发展到控股、独资的模式上。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合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外资银行增加R1、R2,减少C1、C2,其合资或合作获得的收益将远小于模型中不等号左边的部分,收益成本模型[(R1+R2)+(C1+C2)]-[(R3+R4)+(C3+C4)]>(1-a)Π成立,所以外资银行选择合资合作是必然的。但与跨国公司发展一样,外资银行的R1、R2、R3、R4、C1、C2、C3、C4也是在动态变化的。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合作一定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即R3、R4增加。而当中资银行的实力不断增强,其谈判能力也会显著提高,合资与合作中的摩擦也会逐渐增多,C3、C4会增加。模型中不等号左边的部分会逐步缩小,合资、合作对外资银行来说就不再是必要手段了。
四、中资银行现阶段应采取的具体策略
以上的分析已经能充分说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策略过程,中资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采取阶段性的措施来应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扩张,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基础上与其竞争。长期来看,中资银行应该选择阶段性而不是从一而终的策略,首先选择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策略,在合作中保持竞争意识和观念,防止最终变成外资银行的傀儡和入侵中国金融市场的工具。随后在成熟的时机选择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策略。在目前情况下选择以合作为主才能真正从外资银行那里学到国际化的理念来培养自身竞争力,为后期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状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与外资银行建立审慎的战略联盟
通过战略联盟,中资银行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合作时,不能因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盲目决定,而要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应该看欲参股的外资银行战略目标是否与自己一致;其次,要注意外资银行的性质,由于境外商业银行、境外投资银行和国际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战略目标存在差异,中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外资银行;再次,对于合作双方由于国情不同而出现的非原则性问题,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但对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损害其他股东合法利益的要求应予以拒绝,不可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降低标准、放弃原则。中资银行要明确战略合作的目的是最终实现长远的自我提升与飞跃,不是仅仅获得当前合作所得的利益而放弃后期的发展。
(二)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主要障碍在于银行体系中积聚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能否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既关系到中资银行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开放金融服务后国内银行能否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问题。“中资银行应加强内部监管和制约机制、强化贷款评估、审查和监督机制,以保障贷款的安全,减少不良贷款发生的比例。在不良资产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合作要利用其成熟的处理方法,充分改善中资银行的资产结构。”要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事激励、业务流程、信息科技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与此同时,组织有条件的银行尽快上市。2001年,中国银行成功地重组了香港中银集团。2003年底,国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补充资本金,促其进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9月21日建行股份挂牌,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内地和香港同时“A+H”上市,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中,中资银行要充分借鉴其混业经营和海外分支机构庞大的优势,顺利实现在海外上市与实力扩张。
(三)加强市场营销
中资银行营销战略的现实选择是:以“精致”营销取代“粗放”营销;以“动态”营销取代“静态”营销;以市场开发取代市场占有。首先,从各个角度进行市场细分,根据经济发展、客户需求、自身实力等因素选定和培育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其次,保住重点客户,在我国20%的人群占有约80%的银行储蓄,所以重点客户对银行的利润非常关键。在巩固国内客户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外资银行海外机构众多的优势,将中资银行的营销触角渗透到海外市场,借助外资银行的实力建立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网络。
(四)推动金融创新,实现银行经营多元化
能否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具有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差距所在。中资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发零售业务;适时开展金融创新,推出市场需要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商品。
(五)提高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运用
21世纪的金融业要求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中资银行已经在电子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国际金融行业新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中资银行要在合作中谋求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协助自身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加快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以电子技术和信息为支撑的电子化银行系统,从而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和银行业务网络化。
总之,中外资银行选择合作或者竞争的根本出发点是自身利益,即无论选择合作或者是竞争,都要获取最大化利益,这也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考虑的最基本问题。但是中资银行必须明确,合作的目的是学习、吸收外资银行积累的专业技术及银行业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在未来的20年,合作性竞争的局面将从目前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格局,逐渐转变为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状态。中资银行在抓住机遇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外资银行参与合作只是其次佳选择,最终还是要争夺市场主导地位。作为中资银行应逐步提升自身实力,锻造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有次序地先后以合作与竞争为重心,合理地选择合作或竞争策略才是最明智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蔡兴.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述评[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3).
[2]李文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发展历程、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9).
[3]祖强,曹慧.独资和控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倾向面面观[J].国际经济合作,2005,(2).
[4]李松涛.股份制银行让外资参股一石数鸟[J].科技智囊,2004,(6).
[5]林光.中外资银行合作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02,(8).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独资化;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合作;竞争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收益成本比较模型分析一般性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模式,验证跨国公司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展模式趋于独资化的倾向,得出作为金融业跨国公司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与趋势,进而阐述外资与中资银行合作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中资银行面对外资银行应分阶段选择合作与竞争策略。
- 上一篇: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论文
- 下一篇:财政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