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问题与措施
时间:2022-07-17 10:59:19
导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问题与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健有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信用风险管控工作的支持。在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常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健全信用风险管控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信用风险;问题;管控措施
1概述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客户违约行为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威胁,比如,因借款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因存款人聚众提现而对商业银行形成的挤兑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一旦发生,预期收益就将落空,由此蒙受经济损失就无可避免。在商业银行运行期间,信用风险是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管控是影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当下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其信用风险管控的效果如何,还与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由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问题如此关键,所以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探讨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策略、措施,以期能够有效化解信用风险对自身健康发展的威胁。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从政策法规层面相继出台多项举措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保护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市场的健康有效发展。
2常见问题
2.1风险意识不充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意识不充分的问题由来已久,几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客观地说,这一问题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致,尽管近年来在金融危机、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冲击下,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控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要求相比还相去甚远,从思想领域到认知领域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地方。2.2管理技术不先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风险管理思维模式对现代风险管控工作的影响依然存在,比如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更关注的是贷款去向的合理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而对信用风险识别的科学性、信用风险监测的客观性关注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丰富的信用资产数据库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支持,以至于信用风险评估能力达不到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风险管理能力欠缺。2.3管理动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动力不足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有着极大的关系,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给了商业银行更大的市场经营自主权、更宽松的市场经营环境,但是与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相比,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着商业银行自由运作的手脚。比如,在金融产品利率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只能接受央行的规定,因此这种管理模式下对不同的银行借款者来说,无论他们的社会信用有没有差异,商业银行都只能按照同一利率为他们提供贷款服务,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动力因而表现出了不够充足的一面。2.4信息获取不主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息获取不主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宏观经济信息调整的不关注和对金融市场信息变化的不敏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信息变化都有可能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无论是对宏观经济信息调整的不关注,还是对金融市场信息变化的不敏感,都极易导致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做出逆向性选择,致使银行的信用风险级别被拉高。2.5信用评级不科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不科学的问题也表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将一种比较简单的打分模型作为内部评级的工具,这种评级方法的优点是同时兼顾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但这种评级方法在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配比方面却比较落后;另一方面负责信用评级的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通常只知道利用这种模型机械地进行打分,而并不能利用这种模型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做出有效识别,因而由此评出的信用等级不够准确、不够科学。2.6法制环境不健全。我国金融领域体制改革较其他行业晚了很多,虽然在经历了各界人士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之后,金融领域法律体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为保护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相比,我国金融市场法制环境仍然还有一些有待于健全的方面,比如行政主导立法、体系建设不完备、横向和纵向延伸不足、法条宽泛简单、更新不及时等,这些有待健全的地方在阻碍我国金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3健全措施
3.1加强法制建设。商业银行良好的信用风险管控必须要有良好的金融环境作依托,而良好金融环境的形成又与良好的法制建设密不可分,所以要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就要加强在金融法制领域的建设,由国家部门从立法层面健全商业银行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商业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加以规范,防止因金融法制建设的不健全而给信用风险的生成以可乘之机。3.2健全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与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还必须从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入手,由政府部门指派专业机构负责对社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增加客户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性,还可以建立不良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加大金融系统内部不良客户信息的披露范围,为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3.3完善内部风控。完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用风险实施网络化管理,通过数据比对分析找出信用风险发生的预兆,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为风险预警提供依据。3.4管好存量贷款。存量贷款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款额,也就是还没有到期的贷款资产。对于存量贷款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对借款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督工作,根据运营状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对于没有市场前景企业,可以通过破产清算来保全自己的资产或者减少损失,而对于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只是出现了短暂困难的企业,则可以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通过适当展期或适当追加贷款额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贷款企业渡过了难关,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自然也就降低了。3.5严格新增贷款。新增贷款是指商业银行现有的贷款款额,也就是商业银行即将发放的新的贷款款额。对于新增贷款,商业银行一要做好贷款前的社会征信调查工作,二要全面检查贷款申请条件,三要严格遵循贷款审核流程,四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这些都是防范新增贷款转化为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3.6向《巴塞尔协议》要求靠近。《巴塞尔协议》是一项全球范围的银行风险监管标准。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各方面都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短板要补,与《巴塞尔协议》相比,还有很多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所以,向《巴塞尔协议》要求靠近,向发达国家看齐,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必须迈出的步伐。
4结语
由于金融体制、社会征信、法律环境以及管理技术、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工作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必须要认真面对,制定积极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22):67-68.
[2]刘地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7(14):104+108.861
作者:李刚 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 上一篇:书店经营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
- 下一篇:人民银行信息系统自主可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