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30 02:59:21

导语: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研究

2018年4月27日,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联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7月20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央行通知”),银保监会同日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理财细则”)。上述文件贯彻统一监管的核心原则,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深远的影响,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提供了具有实操意义的指导,将重塑行业生态,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代客理财”的行业本源。

一、资管新规加快推动银行资管及理财业务转型

1.产品端:银行理财产品主流形态向净值化转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将成为发行重点资管新规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打破刚兑”,要求理财产品按照净值化管理并按公允价值确定产品净值,这将深刻改变理财产品的主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变革之道☐中信银行南宁分行行长助理官强流形态,也将纠正长期以来影子银行信用风险定价体系的错配问题,推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本源。同时,理财细则明确过渡期内放宽摊余成本法的使用条件: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持有的资产组合久期不长于封闭期的1.5倍,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且现金管理类产品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此前,市场担心资管新规落地后市值法的使用会导致银行理财规模大幅萎缩,上述措施有利于银行理财产品平稳转型,防止理财规模“断崖式”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开放式产品的资产配置难度,银行将重新把现金管理类产品作为发行重点。2.销售端: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下降,银行需着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资管新规通过实行产品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重新界定投资者标准,将客户划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信息披露以及代销机构资质管理。此外,理财细则将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从5万元调降至1万元,大幅降低了投资门槛,缩小了银行理财和其他资管产品在销售门槛上的竞争劣势,有利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普惠化,也有助于银行进一步发挥渠道优势,扩大客户范围,缓解负债端压力。3.投资端:禁止错配和资金池操作,要求去通道及降杠杆,限制非标投资,将影响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及收益率水平资管新规明确非标资产不能期限错配,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明确去除通道,加大对银信、委托贷款等通道业务的管控,防止多层嵌套;限制开放式、封闭式、公私募产品的杠杆比例,规定固收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上述规定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风险和杠杆风险,逐渐扭转了资管产品短期化倾向。此外,限制非标投资、严禁期限错配、降杠杆等规定将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理财细则放宽过渡期新老产品投资安排,明确公募产品可以有条件投资非标资产;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明确公募产品可以投资于非标资产,但应当符合非标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这些措施有利于新旧交替过程中新产品的顺利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标收缩压力,防止因突击压降产品规模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加剧,从而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4.管理端:统一监管和全覆盖资管新规明确强化实施穿透式监管,严格行为监管,实现监管统一和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强化消费者保护等,有助于从市场准入、投资门槛、法律地位等方面缩小不同资管产品之间的监管差异,从制度层面为银行理财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统一监管的大趋势下,未来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产品业绩和服务能力将成为衡量财富管理机构优劣的首要标准,而净值化管理和标准化资产的提升也将倒逼商业银行加快转型,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大变局

1.理财产品之变。一是产品形态向净值型转型,净值型产品占比逐步上升。资管新规明确了净值化管理要求,确立刚性兑付的认定标准,推出相关的惩处措施,建立有奖投诉举报制度,商业银行必须推动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模式向净值化模式渐进转型。在净值化转型框架下,资管新规和央行通知的条款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参照公募基金的运行机制,将促进银行理财和其他资管产品趋同,资管产品之间由于制度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将不断弱化,银行理财产品将直面固收类信托产品、定开债券型基金、公募基金的竞争。二是短期化倾向被扭转,产品期限进一步拉长。资管新规要求封闭式资管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管产品到期日,银行需进一步拉长理财产品期限,以实现理财资金与存量非标资产对接。三是保本理财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结构性存款需求上升。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已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可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规范管理,这意味着保本理财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将承接市场需求。2.客户需求之变。一是资产配置意识提升,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上升。随着全球化浪潮和金融知识普及对高净值人群投资理念的影响,富裕客户逐步接受资产配置理念,产品配置、风险考评、收益组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根据胡润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白皮书》,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投向海外资产的比例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1/4。“科学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确保财富保值增值”“为子女境外留学做准备”是高净值人群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主要目的。银行需从目前为境内客户提供的单一在岸资产管理模式,向离岸在岸协同资产管理转化,从而实现对海内外客户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和全球化服务。二是财富管理目标从“创富”到“守富”“传富”的转变。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年龄增长和财富积累,财富保障与传承已经成为大部分高净值人群首要的财富目标。因为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高净值人群意识到需要通过有效的财富管理抵御和防控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可控风险。保障财富安全、实现代际的传承、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成为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主要需求,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和子女的财商教育等成为需求热点。三是从金融需求到全面事务管理。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不再是单纯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而是要求在财产增值的基础上,对自身生活所涉及的事件进行管理和规划,包括资产打理、婚姻、子女教育、公司经营、税务、医疗、养老、身份规划、财富传承等。财富管理机构需提供资产配置、宏观市场分析、税务筹划、法律咨询、传承保障、跨境移民、企业经营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四是品牌、专业和顾问水平成为客户选择财富管理机构的关键。根据麦肯锡2017年亚洲个人金融服务(PFS)调研,已经使用过专业投资顾问的富裕人群表示,公司品牌、专业能力和顾问水平是其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前三大主要考量因素。中高净值客户更看重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选择和资产配置方面的专业性,并向声誉良好、投研能力优异的机构靠拢。3.市场格局之变。一是面临金融同业竞争冲击。随着协调监管体制的确立,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期货、私募将在统一规则下同台竞技,行业竞争的焦点不再是通道和监管套利,而是专业投资能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过去五年,中国“大资管”的蓬勃发展带动“大财富”市场兴起,券商依托其强大的资本市场投研能力、信托公司依托产品和通道优势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基金公司通过直销平台和自建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财富管理业务,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则通过激进的人才机制吸引行业优秀理财经理加盟,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二是面临金融科技冲击。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开始在财富管理行业“大展拳脚”,并且已经从资产端、负债端、支付端对传统财富管理行业形成冲击。以余额宝、理财通为“领头羊”的线上财富管理分销平台发展迅猛,它们依托场景化获客和流量经营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出创新的财富管理产品,大幅降低了财富管理门槛,拓展了大量“长尾”客户和年轻客户。智能投顾异军突起,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自动化的资产配置服务。三是银行业分化进一步显现。围绕净值化管理,大中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差距将拉大。资管新规要求,理财销售宣传时,只能标注历史业绩。各银行资管业务的差距与分化会进一步显现,理财业务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此外,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未来,无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中小银行将较难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如何满足保本类理财客户的需求成为一大难题。

三、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战略转型对策

1.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1)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强大的客户资源、完整的账户体系、多业务协同能力、品牌公信力,体现其资产配置多样性、安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客户财富管理核心的资产配置平台。券商、基金、私募、信托等各类专业型管理人,是各种收益率曲线的提供者,而银行是各种收益率曲线的配置者,其财富管理的核心是构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商业银行应帮助客户制定全面的财富管理目标,特别是在“守富”“传富”方面,突出商业银行的品牌优势和信任优势,为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2)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打造拳头产品,构建品牌效应。银行应该发挥为客户提供固定收益的传统优势,在投资选择上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强化收益高、波动小的产品优势。此外,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机构间往往陷入收益率的价格竞争。建议银行在拓展理财产品广度的同时,在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在细分市场打造爆款产品,从而构建差异化品牌效应。(3)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客户特点及自身优势,明确差异化的业务发展策略。理财业务发展程度低的银行应着重提高“客户需求分析能力”及“产品筛选配置能力”;理财业务发展程度适中的银行可逐步向主动管理转型;理财业务发展程度较高的银行需丰富产品池,构建差异化品牌效应。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可随其高净值客户投资意愿的增强,适当发行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将客户需求与产品进行整合,进而为其提供更有效的理财服务。2.开展能力重构和组织重构。(1)能力重构一是主动管理,提高资产配置能力。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对宏观经济、各类政策的研究优势,提升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能力,不断升级改造投资组合工具,实现由固定收益类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型;要努力拓展境外资产投资,加强对外汇、外币资产、外汇衍生品等方面的研究,增强在海外市场的投资管理能力,增加跨境多元化资产配置,满足客户全球性资产配置需求。二是细化分层,提升客户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在现有“大零售”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基础上,多维度进一步细分客户。除了注重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升级,还应更加专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三是运营保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净值化转型伴随着投资组合和风险的多元化,要着力完善渠道销售、投资研究、资金交易、风控引擎、核算估值、大数据分析等前中后台一体化的支撑体系,向科技型、智慧型财富管理转变。(2)组织重构在资管新规导向下,商业银行对于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制度,引入市场化机制,实现更加专业化的运营。未来,商业银行应将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实现联动发展,强化理财产品销售与资产配置相协调、相统一,通过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掌握客户全面信息,实现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客户需求相结合,打造业绩优良的精品。3.推动产品、销售、队伍三大转型(1)产品转型加快产品形态转型,由固定收益投资向净值化组合投资转化。商业银行要聚焦“固收+”投资策略,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形成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等多层次产品体系,通过配置高流动性资产,创设不同风险等级的净值类投资组合。加快产品设计转型,实现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投资主体的有效对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于零售大众客户,产品设计应以低风险、低门槛、高流动性的标准化产品为主,突出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对于高净值客户,产品设计应涵盖税收、养老、消费、教育、财富传承等因素,开发中长期投资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定制型”的财富管理服务;对于风险偏好高、能力强的机构或客户,应为其提供对接各类投资市场的定制化产品,以及更为专业的投资方案和投顾服务。(2)销售转型首先要着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随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步取代预期收益型产品,基础资产的风险将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中。银行需借助资管新规实施的契机,持续、深入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此外,银行理财投资起点的降低使得银行的客户优势与自身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放大,但中小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差,对理财产品的安全性、稳健性要求更高,因而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的过程中,要坚持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多层次做好市场与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其次要着力加强售后管理,提升客户信任度。持续做好销售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是建立银行财富管理品牌的保障。财富管理不是一锤子买卖,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巩固与客户的关系,建立财富管理业务的良好口碑。银行要为理财产品设置风险预警线,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对产品的动态预警。对权益类产品,要及时进行止损止盈提示,对负收益客户要及时进行持仓诊断。再次要着力提升资产配置理念。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收益率优势不可能成为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财富管理的核心优势应该是系统的优势、服务的优势、资产组合的优势。因此,在进行产品销售时要充分贯彻资产配置的理念,用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战胜单一产品收益率,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最后要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后净值趋于波动,导致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客户管理问题。在此情况下,受冲击较大的将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银行品牌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3)队伍转型一是要加大专业投资顾问队伍的培养力度。财富管理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净值化时代,银行必须依托资产配置能力,建立以投资顾问为核心的产品销售模式。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来说,对组织和人才更高的要求是:要帮助客户更好地认知基础资产市场的波动规律;帮助客户在投资组合上更好地降低组合的波动水平,有效控制回撤;在投资产品销售之后,帮助客户建立应对未来波动的各种风险预案。谁能够最先把这几件事情做好,谁就能够赢得资管新规后财富管理市场的“话语权”。商业银行要采取“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打造专业能力强的投资顾问队伍。二是要重视投资研究队伍的建设。随着产品向净值型转型,产品的业绩表现将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决定产品业绩表现的投资研究团队也将成为机构间重点争夺的资源。因此,要重视投资研究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激励考核机制,设立专门的人员培养机制,为资产管理业务培养专业的投资研究人才。

作者:官强 单位:中信银行南宁分行行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