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控制策略
时间:2022-01-04 09:00:15
导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控制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商业银行中信贷业务的发展市场也将更较为广阔,有力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同时信贷业务的增长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与问题。银行信贷的风险识别工作一直是商业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将信贷风险把控好,才能为银行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中信贷风险识别进行分析,阐述构建风险识别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信贷风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仅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识别;控制策略
目前,商业银行中信贷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会降低银行的经济效益,也会使得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发展。既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相关银行部门和人员重视起信贷风险问题,影响信贷风险的因素和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相对应的信贷风险识别管理体系,通过对信贷风险因素识别以及风险识别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能有效提高银行风险识别能力,有效规避风险,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有序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原因
商业银行的经营生产过程中,与许多信贷风险并存发展,要想将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辨识和控制管理,就应当首先从造成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出发,找出原因所在,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控制管理措施,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将风险降到最低。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概况为以下两点:第一,金融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比如说商业银行为一个贷款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时长为三年或者五年,在这期间,金融市场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变化风险,企业或者客户受到经营情况、经营决策情况、经营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的影响,银行这比贷款本金和利息能否如期收回充满着不确定性因素,如此便会形成信贷风险。第二,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等原因,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而对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隐瞒或者提供一些不实信息,而银行缺乏严格的判定程序和信息甄别管理能力,这就会导致银行无法真正对贷款企业和客户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了解和掌,给这次信贷危机增加了巨大的风险,也会造成信贷市场的混乱,不利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信贷比重不断加大
现阶段,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以及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更大的利润,银行对信贷范围也在逐步放大,同时信贷要求和标准在逐步减低,这同时也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不少的风险和挑战。信贷范围扩大了,信贷对象群体不断增多,不良信贷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贷款客户无法按期进行偿还,同时,银行缺乏相应的贷后管理机制,贷后管理不严格,贷款拖延严重,贷款归还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就给银行的资金流动造成困难,不利于银行的资金安全,加大了信贷风险,更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
(二)缺乏高水平的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能有效将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出来,对银行发出预警警报,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并将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一个有力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但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低下,风险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系统,没有将风险管理的真正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这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管理混乱,一些信贷档案资料管理不到位,导致信贷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和及时记录,从而使得信贷风险无法做到有效预警,不利于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信贷风险的识别与防控能力较低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缺乏对贷款客户的全方位全程监控,对于客户借出去的贷款无法做到每一个环节的监控。另外一方面,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缺乏对贷款企业和客户的贷前评估,每一对客户的资产、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偿还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为后期贷款出去得不到及时还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缺乏科学合理的贷前风险评估,后期的风险防控措施也会随之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加快贷款管理信息化建设,降低人为因素影响
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比重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银行放宽审批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贷后管理不严格,没有对贷款企业和客户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所以,商业银行应当充分重视起信息科技手段在信贷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信贷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信贷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包括贷款前期的评估调查报告、贷款过程中的信息复审、贷款发放等准确信息,还包括贷款后对客户的跟踪管理以及管理档案的及时更新等等内容,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的信贷风险发生,进一步提高银行对信贷活动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构建起健全的风险识别管理体制,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第一,商业银行应当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做好风险管理政策以及目标的制定工作,构建起风险识别机制。而且还可根据项目、客户以及贷款企业来设置信息台账,运用现代化科技来实施监管贷款客户的信息,以便于能够及时了解到与贷款业务相关的信息。第二,科学选用风险识别的方法。商业银行应当要根据贷款方的经营范围、规模、信誉等级还有行业特点情况来等情况将其划分为相应的客户群,采取相应的风险识别方法,从而达到风险识别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提升。此外还可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例如,在分析财务指标时,能够采取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分析与计算财务报表内的相关资料数据来获得相应财务指标后,再有相关人员通过对其所处行业发展情况与风险要素发展临界值来识别风险。
(三)加强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强化风险识别预警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的最关键环节在于强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内容着手: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信贷活动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为内部管理创造更有力的条件,使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有制度可遵循。其次,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目的是有效规避风险,因此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设置专项全方位监控平台,对于银行内部信贷每一项贷款的贷前评估调查、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的信息全面展示在平台中并进行全面监控。有效避免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分散化,使得信贷活动的操作更直观清晰展现在管理人员当中,有助于银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最后,银行应当将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金异常等关键因素作为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要素进行监控管理。并且可以根据贷款企业各项要素进行指标等级分类,对应的要素所占比例得出企业的分数,并以分数范围来划分风险等级,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风险等级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这样能有针对性的对贷款企业进行信贷风险控制,大大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四)不断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加大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中信贷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内容来体现:首先,对于政府扶持的项目和企业,可以优先放贷,事实上,政府扶持的项目和企业具有市场前景好、信誉优良、且资金有所保障等优点,因此优先此类项目和企业,能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结构,有效降低银行信贷的风险。其次,银行进行贷款发放前,应当建立一个健全的客户信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资产状况的分析调查,对客户贷款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市场状况的研究,同时参考客户的偿还能力并确定贷款的额度等,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同时优化银行贷款结构,也是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的一种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识别以及防控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中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出发,加强信贷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控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70—73.
[2]王海兵,郎铸.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们[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55—59.
[3]郭志宏.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叨[J].长沙大学学报.2013(1):45—46.
[4]峰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其控制策略[J].经济管理研究,2020,1(3).
作者:彭召来 单位:江苏泗洪农村商业银行
- 上一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 下一篇: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