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跨国并购效率综述

时间:2022-12-06 10:42:23

导语:银行业跨国并购效率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银行业跨国并购效率综述

摘要:银行业跨国并购不仅可以改善银行效率、提高收益率,而且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扩大并购方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对被并购方金融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存在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的潜能。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银行业跨国并购效率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总结了近年来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研究重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银行业;跨国并购;效率

《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跨国并购净额为2970亿美元,到2017年该数值增长为8034亿美元,全球跨国并购净额15年间增长了2.7倍。另外,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23%,其主要原因是跨国并购交易减少22%[1]。对于银行业的跨国并购而言,改善银行效率、提高收益率是银行跨国并购的动机之一,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虽然目前关于银行跨国并购效率的研究从并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但仍可以在差异中发现一些共性和变化。

1银行跨国并购效率理论

1.1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基于现代企业理论。近年来,研究考察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机理。Dijkstra[2]估计了2002—2011年欧元区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试图揭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来源。研究表明,在危机年份,规模经济对大型银行来说是正面的,但在危机之外,规模经济较小,有时甚至是负面的,而范围经济对所有年份都是积极的,并在危机年份有所增长,且任何试图限制银行业规模和范围的政策措施将增加银行成本。陈建勋等[3]发现跨国并购交易结构设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存在差异性。跨国并购交易价值、地理距离、持股比例、目标银行相对规模都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不同效应。严佳佳和张婷[4]研究了四大国有银行国际化程度的规模经济效应,认为规模经济是“门槛效应”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四大银行目前已经跨越U型曲线的临界门槛,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银行绩效。1.2X效率:银行业经营微观视角。Berger和Master[5]使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数据,研究显示成本的X效率有大量改进。但Peristiani[6]对发生在1980—1990年的并购案例研究发现,并购并没有提高银行的X效率。Akhavein等[7]的研究发现跨国并购后的X效率不仅没有明显改善,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关于银行跨国并购是否改善银行X效率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是银行X效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宏观和微观因素,如交易类型、支付方式、环境、制度、市场集中度、银行竞争力、并购策略等,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效果难以准确衡量,可能导致结论的偏差。二是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评价体系、样本差异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尽管如此,X效率的存在性不可否认,且是银行跨国并购效率理论基础之一。1.3协同效应:银行业跨国并购的效率动机。在银行跨国并购绩效理论范围内,协同效应理论也是其核心理论之一(陈建勋等[3],2017)。银行并购的协同效应具体包括管理协同、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三个方面。但当协同效应大于零时,银行跨国并购效率未必提高。MaarkSirower曾给出一个判断并购价值的公式:并购战略的价值=协同效应-溢价,因此,溢价过高是企业难以实现协同效应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许多并购项目根据溢价水平就可以判断出并购是否成功,当溢价过高时,利用银行并购提高的效率值不足以弥补溢价支出,最终的并购价值效应为负,这就是所谓的协同效应陷阱(杨世坤[8],2009)。由于协同效应陷阱的存在,银行跨国并购实现协同效应的条件变得苛刻,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量跨国并购未能实现预期效率值,甚至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银行在实际的跨国并购中要注重衡量并购动机,主动规避理论、管理者自大等非效率动因,构建科学的目标估值体系,制定合理价格区间,最终实现协同效应。

2银行跨国并购效率实证研究评价

基于银行跨国并购的效率理论,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效率评价研究。常见的效率评价方法有事件研究法、会计指标分析法和前沿效率分析法,这些方法对效率评价的侧重点不同。2.1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效率评价Beltratti和Paladino[9]考察了金融危机期间,欧洲银行业收购方对公告和完成收购的股票市场反应。总体上发现,在收购公告前后没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但收购完成时有正的超额收益。并进一步发现,公告收益主要由收购方银行特征来解释,而完成收益主要取决于并购目标、并购金额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降低。相反的,Nnadi和Tanna[10]对1997—2007年间欧盟银行的跨境并购研究认为,跨国并购给收购银行造成了巨大的股东财富损失。国内研究中,孙国申[11]在考察美国银行业并购的股东价值时,对传统的事件研究法进行了修正,忽略股票市场的短期市场表现,而是选取标准普尔500银行业指数作为基准,考察并购银行在长期相对于该指数的市场走势,结果显示并购没有明显增加股东财富。刘瑞波和赵洪茜[12]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发生的8起银行海外并购事件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多数银行并购能够增加股东财富,并购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从文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事件研究法中,由于样本选取对象、考察的事件窗口区间不同,实证结果就可能存在差异。事实上,在实证考察中,应该追求的是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结论的一致性,率评价体系。其次,关注打开银行跨国并购的“黑箱”。将跨国并购作为单一影响影响因素是不够的,实践证明跨国并购是银行实现规模扩张的有效方式,而并购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前准备和并购后整合,因此跨国并购要关注跨国并购交易过程的研究,如交易方式、跨国并购整合、并购时机选择、并购中的文化距离、风险暴露等,致力于解决跨国并购难题,为加快我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提供更多参考。最后,研究对象的选择注意区别收购方和目标方。一些学者认为跨国并购对并购方和目标方银行效率的影响不一致,效率评价应当将两者区分开来。从我国目前已经完成的跨国并购交易额来看,相比于发达国家动辄上百亿的交易额,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交易体量尚小,与其资本量级相比较,可以认为跨国并购对收购方的影响很小(朱凯[23],2014),而国内几乎没有关于目标方银行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并购交易中的目标方银行效率进行考量。

作者:杨达利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