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措施

时间:2022-10-16 05:58:52

导语:商业银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措施

【摘要】随着虚拟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宝平台的发展,诈骗分子的作案方式更加隐蔽、智能,且存在跨区域作案的特点。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则更加多样,对以商业银行为载体进行资金运转的客户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预防并联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主体。本文旨在结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分析商业银行应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基于内外合作的预防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措施

随着电信通讯网络的普及,诈骗分子利用固定电话或伪装身份的方式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往往造成财产损失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商业银行作为诈骗案成功实施过程的防范主体,发挥资金转移组织和拦截的功能,可减轻或避免客户受损。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基本特征

电信诈骗犯罪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的新型犯罪手段,具有犯罪主体组织化、犯罪对象涉面广,精确化、技术手段多样化、被害人员年轻化、侦查工作复杂化等多种特点。

(一)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分子往往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的详细个人信息,这也就意味着电信诈骗更趋于精准化。而《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电信网络诈骗是特定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犯罪对象的点对点形式,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对象不特定,可以是一群人、一类人或者随机的社会公众,行为人在进行犯罪选择时就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犯罪手段的特定性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过电信网络渠道实施犯罪,这也是区别于普通犯罪的主要特征。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网络等非直接接触方式实施犯罪。

二、商业银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现实困境

从当前网络电信诈骗案的分析可以发现,诈骗多围绕商业银行信息流和资金流漏洞大作文章。主要存在制度不完善、监管漏洞、诈骗防范制度乏力以及应对机制和查询制度需改进等问题。

(一)商业银行防范监管制度漏洞

银行客户信息在开户审核和线上线下转账支付环节以及后续工作中管理疏漏,导致犯罪有可乘之机。且从资金流来看,诈骗成功实施的环节包括资金获取和转移,这些环节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介入。信息实名制是商业银行防范不法分子违规操作的源头控制政策,但商业银行在开户、资金存取、转账支付等方面存在审核不到位等情况,实务操作中制度落实不足。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并完成业务量,大量增发银行卡,但银行卡管理不到位也为犯罪实施带来便捷。收购盗用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现象。

(二)诈骗防守机制欠缺

目前,银行客户借助服务窗口转账汇款会得到柜员口头提醒,但也只是出于道义上的提示,并不对客户可能产生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通过自主系统转账,会设置24小时缓冲时间。但受害人转账汇款时经过金融机构转移资金是整个犯罪链条实施的关键,金融机构的及时阻止和拦截可以保证金融安全,维护客户财产免受侵害。在商业银行应该担负起转账汇款环节的防守责任,建立金融防守制度,并通过法律制度构筑防范金风险的体制。

(三)警务合作制度有待改进

诈骗受害人在及时发现问题时一般会首先联系公安机关报警,接到报警后会紧急要求银行停止支付,而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也成为防止银行客户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关于紧急止付的审批规定设定较多,不能适应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破形势,严重影响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速度和力度。金融机构相关的限制异地司法查询冻结、发卡银行归属地司法查询等制度规定浪费时间和精力。且很多商业银行不对公安机关开放银行卡监管数据,在电信诈骗活动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的当下,一定程度上繁琐的金融制度影响电信网络诈骗侦破的效率。

三、商业银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措施

(一)借助新技术提高源头防范能力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人工防范质量,建立技术防范为主和人工防范为辅的体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发展特点决定技术防范成为诈骗风险防范的首要选择。技术防范在使用中应该保证不影响银行客户的服务体验,并权衡风险防范和便捷服务,不能违背银行服务的便捷性、好用性特点。严格技术安全流程,商业银行应用系统安全检测、防火墙、入侵监控等技术保障系统安全。采用新型身份认证技术,进行事前精准防控。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等认证方式,为客户建立自身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确定资金操作使客户本人的行为。银行为客户提供多种识别渠道,并开通客户端自行设置风险防控功能和风险参数。做好事中劝阻,完善短信通知、页面提示等多渠道转账提示功能,并对转账时间、限额、笔数等进行限制,推广非柜台办理业务的安全介质的使用。对当前银行客户普遍使用的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柜面等交易方式,提供设置限额、关闭功能等防控措施,并对当前银行普遍提供的第三方快捷支付问题进行风险防范,对线上电子渠道提供关闭开通功能,做到风险防范,又不会降低银行客户体验。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多变,银行应该与时俱进的根据作案手段变化改变防范措施,加大对新防范技术的投入,不断更新完善防范系统。通过自助设备端使用抗干扰、防复制的插卡口磁场干扰技术、POS设备追踪定位技术等,形成技术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技术防范体系,增强商业银行防范金融诈骗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管理业务,提高内部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应适应当前电子银行业务规模大的管理形势,结合银行业务管理流程,重视从内部员工业务水平能力为主的内部控制措施。目前多数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内部防控标准,强调一线机构、业务职能部门和稽查部门为责任主体的电子银行防控机制。将一线员工的业务操作、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稽查部门的再监督的内部防范联动模式。银行系统内部通过窗口前端和后台控制的风系统完善提高内控管理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客户开户、业务变更申请表设计,尤其对关键客户信息进行准确登记,对手机号码、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准确填写,方便风险发生及时提示,进一步处理。合理银行授权流程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自助设备以及POS机使用商户进行巡查,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将银行业务的检查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中,提高内部风险防控管理。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监控

对商业银行的交易系统进行监控,通过设置合理的监测规则,完善事前监测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银行风险监测体系。提高业务经办人员得风险意识,对明显且重大的风险交易实施实时监控,确认交易关联信息,得到客户亲自确定后方可放行。对存在一般风险隐患的交易主要以事后监测为主,为了不影响客户体验在交易存疑时,进行事后提醒。通过视频远程监控中心对银行自助设备实施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留意视频图像前后对比,即时对异常自助设备进行管理。组建银行内部专业监控队伍,提高监控系统人员操作水平和责任心,发挥银行监控体系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四)落实风险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客户防范能力

银行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做好对客户风险方法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宣传,不能只顾银行业务发展需求,忽视风险防控。在开户开卡时,提醒客户认真阅读并签署安全提示。客户登录网银、手机银行时页面设置风险提示。对客户引起的大额交易或者异常交易时,以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风险提示。银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信网络风险防范宣传活动,以滚动大屏、宣传单页、教育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结合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通过营业网点和电子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提高客户风险防范能力和意识,降低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不断创新风险防范宣传方式,结合新媒体以新闻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多种,设置形式新颖的体验活动,加深客户印象,提高宣传效果。

(五)强化内外联动,完善沟通机制

商业银行应该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契机,加大与银监会、电信运营商、公安机关、第三方支付清算等外部机构的合作力度。内外联动建立电信网络防诈骗数据库,不断扩容并完善商业银行风险客户数据库管理。借助大数据深度挖掘资源信息,前置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线,将精准预防和事中控制有机结合,提高银行主动监测、拦截能力。通过多部门内外联合打造完善的防范体系,重点提升查询、止付、冻结被骗资金的效率,提高事后救济能力,减轻损失。完善司法机关、商业银行及其监管部门取证环节责任主体的沟通协调机制,逐步完善诈骗银行案件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处理措施,并鼓励银行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客户损失扩大,并设置限制条件防止银行滥用,通过调动银行风险防范积极性提高诈骗防范应对水平。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系统和人员安排,主动适应内外联动机制,多部门共建协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统,并对案件即时处理、证据收集等协调给予主动支持。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对电信网络案件侦查中的问题及时沟通,总结交流经验教训,肩负主体责任,便于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加大违法严厉活动的打击力度和强度。

四、结束语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频发,社会秩序、公民财产安全受到侵害,商业银行是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管理者,通过构建完善的防范制度、体制,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完善控制流程等措施挽回客户经济损失,加大犯罪打击力度。

参考文献

[1]曾贞.商业银行应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警务合作模式与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168-169.

[2]赵震刚.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商业银行需做到三个结合[N].中城乡金融报,2016-11-02(A03).

作者:全艳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