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12 11:28:53

导语: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改革思路,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和个别问题,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对策,研究结论为,解决共同问题对策为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加速银行并购进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及立足市场定位,解决特殊问题对策为深化商业化改革和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金融风险;市场定位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越发凸显重要意义。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资金流向和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很大影响,而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面临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因此,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对于维持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市场利率的形成阶段。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上限被取消,同年,财政部创新地使用利率招标等方式市场化发行债券。2007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作为银行间的基准利率上线,市场利率形成为央行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奠定了较好的金融市场基础。

(二)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阶段。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1996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限度整体扩大,是贷款利率市场化最初的一步。此后的8年之内,贷款利率上浮区间逐渐扩大,并且多家商业银行都根据浮动贷款利率制定合理浮动管理制度。2004年贷款利率上浮限度取消,2013年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取消,这标志着贷款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为存款利率的放开创造了先行条件,2004年在取消贷款上限的同时,也取消了存款利率的下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真正意义上的开始。2012年,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上浮限度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此后的三年内由1.1倍调整到1.5倍,并且在2015年10月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意味着我国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也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总体来说,我国采用的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其改革思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先长期、大额,后短期、短额。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存在的共同问题。

1.利率市场化将缩减存贷差。首先,根据IS-LM模型中利率的决定理论,货币市场利率受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影响。在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将会实现稳定增长,在货币需求不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条件下,存款利率水平将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点;从我国近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变化也可以预测存款利率短期不会上升。其次,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将是下一阶段的主旋律,且实体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国家政策将会不断地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利率的上浮将很难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存贷利差空间的收窄无疑会限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存贷差的收窄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无疑是广泛而深远的,但是其中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净利润增速,这主要是由我国商业银行过分依赖传统存贷业务,忽视多元化服务造成的。在利率市场化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受到重大挑战。盈利模式的转变会对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产生影响,会使得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放缓。

2.利率市场化将加剧竞争。一是行业内的竞争。毫无疑问,存款利率将会成为各商业银行间争夺资金来源的主要工具。为吸引存款,各商业银行都将会提高存款利率。当各大商业银行间的价格战开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些商业银行将被“挤出”。二是行业间的竞争。以众筹、P2P、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比特币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等特点蓬勃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无疑会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的议价能力,使得贷款利率上浮更加困难。

3.利率市场化将强化金融风险。首先,信用风险是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不愿或者不能够履行承诺而造成的风险。包括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信用风险的增加,会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攀升。从整个商业银行行业来看: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这无疑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之痛。从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来看:不良贷款规模逐渐扩大。无论从比率还是规模都呈现出恶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的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本质性的扭转。其次,市场风险是指因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主要是指利率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结果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求状况自主调节利率水平。这将会使得利率的波动加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不断增加。

4.利率市场化激发市场定位矛盾。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并不明确,且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各大商业银行的盲目市场抢占行为也带来了许多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在存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市场定位不清的矛盾将会被进一步激化。

(二)存在的特殊问题。

1.大型商业银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国有控股,虽然大型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实际操纵人依旧是财政部。因此在经营管理上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银行的内部现代企业制度也并不完善。一方面,其管理带有过多行政色彩:高管层的人事任免由中组部完成,董事会由党委会成员组成。另一方面,其经营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央行的限制。这种过于行政化的管理会造成体制过于呆滞,不能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利率市场化以后更加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

2.中小型商业银行。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资金规模和人才机制上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营业规模上不具有优势,并且资本准备相对不足,使得大量的专业化人才流向大型商业银行。造成“大河水满,小河水干”的现象。随着市场化的改革不断深入,精英化的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专业的人才所带来的整体素质提高以及利润的增加将会是不可估量的。而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将会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掣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一)解决共同问题的对策。

1.发展零售业务,降低对存贷利差依赖。在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窄的情况下,零售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银行业务以其客户分布广、稳定性强、风险分散等特点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引人注目。它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在完成准确的客户分层之后,商业银行可以针对特定的目标客群设计金融产品,还可以简化目标客群的服务流程,从而实现定点营销,实现全方位、差异化的服务目标。在完成准确的客户分层之后,商业银行可以针对特定的目标客群设计金融产品,还可以简化目标客群的服务流程,从而实现定点营销,实现全方位、差异化的服务目标。

2.加速银行并购进程。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竞争加剧,将促进商业银行并购进程。银行并购能降低银行间的竞争力度,同时也能扩大银行经营范围与经营规模。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推进银行并购过程,同时扩大银行业务覆盖面,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的银行并购主要有海外并购与混业经营两个方向。海外并购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海外扩张的开端,也是顺应“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而银行混业经营能够扩大经营范围,减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集资产管理、信托、投行、基金、证券等多种金融业务于一体的商业银行会更加突出,也能更好适应利率市场化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3.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利率市场化将主要强化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为了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即利率风险,商业银行首先应当设立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利用缺口分析模型、风险价值模型(VAR)、在险收益分析模型(EAR)、动态模拟分析等多种模型分析方法进行风险的回避,预防,和转移。形成以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计划和风险跟踪四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然后,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利率预测分析部门,利用模型分析利率的理性变化趋势,从而降低由于利率波动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为了有效应对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不良贷款造成),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信用评估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准确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对于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要做到审批迅速,贷款快捷;对于不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要做到及时发现。信用评估部门不能只是作为一个摆设,而要真正起到替商业银行资产“把关”的作用。

4.立足市场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首先,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避免过度竞争,也能充分发挥各类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资本规模,因此应该将重心放在大中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上。而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和资本规模上的劣势,但在地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应当将主营对象设置为小微型企业,部分对象可以是具有潜力的中型企业。其次,差异化的服务也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在银行利差不断收窄的大趋势之下,新兴金融业务将会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转型着力点。大型商业银行应当利用网点多,规模大等优势全面发展各项金融业务,并且要充分利用数据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多样化需要。而中小型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来打造自身“名片”。

(二)解决特殊问题的对策。

1.商业银行应加速商业化经营管理进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没有完全实现商业化运作,再加上政策与制度的限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冲击。因此,逐步实现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商业化能够增加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目前,尽管大型商业银行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的去行政化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但只有在完全商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之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才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稳步进行商业化经营管理,能够提高银行内部管理效率,也能避免行政体制自身的一些不良因素。

2.中小型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由于缺乏精英化的专业人才,使得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以及管理效率方面遇到很大障碍。为了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化,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个强大的管理经营团队能实现“1+1>2”的效果,也能减少银行运营成本。专业人才的引进能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小型商业银行应当重点培养一批在利率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方面有突出优势的人才。同时也应当重视银行内部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学习,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以增加银行管理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小型银行应当积极主动寻找专业人才,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同时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

作者:陈璐璐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5(2).

[2]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

[3]管仁荣,刘远亮,徐阳.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经营转型[J].中国金融,2012(20).

[4]宗良,高阳.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国际金融,2011(4).

[5]陈四清.新常态下银行经营管理[J].中国金融,2015(6).

[6]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