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13 08:46:47
导语:商业银行风险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也促进风险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提高,本文以FP银行为例,探索降低风险的途径与方法,以期强化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研究与管理,对提高商业银行降低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运营过程中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为了规避财务风险,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识别,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为了进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识别,需要对以往银行所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应对措施,避免下次发生。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对财务资产负债表等财务资料定期汇总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发现潜在危机,同时,银行财务风险也需要对往来客户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客户的负债清偿能力是需要银行谨慎考核判断的。面对市场经济需要不断的进行市场监管,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财务风险的原因,做出对策,规避风险。
一、商业银行风险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双重性和相关性:商业银行风险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与取得收益的机会,这不仅与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影响,更受其服务对象的经济行为决策和活动效率的影响。正是因为银行风险的双重性和相关性,所以会使经济主体产生一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有效配置资源。(3)可控性:商业银行风险所具有不确定性,并非意味着不可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把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4)加速传染性:银行风险一旦爆发,不同于其他经济风险爆发,它会因信用基础的丧失而提高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5)集中累积性: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单一,使银行风险过于集中化;基层银行的经营不善并不会危及其生存,各种风险通过向上级转嫁,逐级汇总到总行,这样风险将逐步累积。
二、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国家风险的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1、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未能履行契约中约定的义务而造成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2、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它存在于银行的经营活动中。3、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4、国家风险是指因外国政府的行为而导致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1、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取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2、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工作失误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等引起的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3、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无法抵御坏账损失,缺乏对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安全的风险。4、法律风险:是指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效益目标不符的风险。5、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谋求长远发展目标和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过程中,不适当的规划和战略决策的商业银行出现非预期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系统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导致不能准确的对财务风险做出预警与分析,从而使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轨,造成资金的损失。银行内部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部门各司其职,风险管理部门并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管理工作,造成各部门独立运作,风险管理的作用也随之降低。内部控制的监督问题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银行整体的面貌、环境和机制都应该受到时刻的关注,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内部经营不停止,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便不能停止。2、战略目标定位单一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定位主要面向国家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为了规避坏账的风险,缺乏整体的兼容性,过于单一的战略目标,不仅对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起不到过多的拉动作用,对于银行内部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也得不到太大的推进作用。3、信用风险过高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的经济业务,从中获取利息差实现盈利,然而部分借贷的个人或者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的履行合约偿还贷款,这种信用问题会导致银行资金难以回笼,不良资产比重增加,从而减缓资本流通,财务流转出现问题,产生财务风险。4、财务决策不恰当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良好的投资审核机制,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工具,加上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不根据实际情况考察,擅自以自己观点为中心进行决策,导致决策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经济市场不相适应,不被市场所接受。5、资本结构不合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介入了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各类业务,从而加快资金的流动,这使得商业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去运转,但由于利率市场的不稳定,经济波动幅度较大,这使得以信用为基础,但却是最大负债者的商业银行,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资本套牢,资金周转不开,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宏观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市场监察力度薄弱,导致以盈利目的的商业银行,过分看重利润以至于私下违法操作来达到指标取得发展,银行缺乏规避财务风险的工具,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到事前控制风险,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2、中国政府政策的庇护当地政府看过于重经济发展,出台各种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使各地金融机构与日俱增,金融竞争加剧,但是却忽视对于经济市场的监督与管理,造成市场的紊乱,经济的动荡,商业银行也从中大受影响,为了达到政府的指标,假账与虚假操作比比皆是。
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与对策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原则
1、可操作性:筛选提取银行相应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抓住核心内容,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做到方法得当,流程明确。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财务预警的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财务预警的效率。2、可比性: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可塑性,将银行过去与现在或与它行财务业绩的横纵对比,在制定表格的时候应保证项目的名称、内容、结构与现行的有关制度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这样可以得出的指标不仅可以与本银行自身内部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银行近期的发展趋势,还可以与它行的经济业绩进行比较,及时找出银行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与差距,进行纠正。3、全面性:财务预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它受多种要素影响。所以,要把反应银行财务经营状况与市场经济运营情况的各种数据结合起来,层层递进的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发现所有威胁银行财务管理的风险,找出原因,规避风险。4、及时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周期波动,这要求银行必须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把握波动规律,时刻监督经济走势,及时分析风险指数,对银行目前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发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对策。5、可调节性:中国金融体制正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新的金融品种,经营模式层出不穷,中西方经济交流也日益广泛,在此条件下管理部门可以借鉴西方经济的预警模式,顺应中国的金融环境,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的调节、完善自身的预警机制。
(二)商业银行财务预警指标
1、外部系统指标(1)通货膨胀指标通货膨胀是反应一国币值稳定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一国经济是否稳定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过高,货币的供应量过多,从而加剧银行的投资风险并且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银行的高端客户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从银行抽出资金投入其他渠道以赚取利润。这样银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2)财政水平指标财政收支差额与GDP的比率是测算一个国家财政负担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当财政余额比例较低,易于出现财政赤字,造成宏观市场经济环境动荡,名义利率上升,通货膨胀加快,贸易顺差加强。从而货币供给率大幅提升,由于市场中有大量的流动货币,容易引发资产价格的泡沫性膨胀,从而储蓄存款,不良贷款也会大幅提升使得银行压力过大。(3)利率水平指标利率是市场经济中调节平衡的重要杠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都会影响着利率的上下波动,出现较大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为了规避这类风险,通常以4%为国内外利率差变动水平预警值,并且运用利率风险敏感度的非线性模型来分析银行的净值状况与资产和负债利率的比重是否在合理的区间,来维持银行稳健经营。在预防利率波动的前提下,银行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定价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也是首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银行通常以净利差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人水平的指标,侧面反映银行在资金交易过程中的价格行为与自身效率。净利差=生息率-付息率=银行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银行总资产。据统计2014年FP银行净利差为2.27%,表明银行在制定利率的过程中考虑较为充分,制定合理的利率进行借贷达到盈利。2、内部系统指标(1)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主要来源于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主要包括人民币流动比率,人民币存贷款比率,拆入资金比率、拆出资金比率。人民币流动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该指标用以考察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配比关系,中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低于25%。2014年FP银行流动性资产余额为4195924百万元,流动性负债余额为3932639百万元,俩者之比为人民币流动比率等于106%,远高于央行规定的比率下限值。由此可判定目前银行处于无警状态,资金运营稳定,但也要不断进行监管,预防人民币币值大幅变化引发危机。人民币存贷款比率=各项贷款总额/各项存款总额×100%。为保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中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据统计2014年FP银行各项贷款总额为2028380百万元,各项存款总额为2724004百万元,两者之比为人民币存贷款比率约为74.46%。接近于央行规定75%的指标。暂时处于无警状态,但由于指标过于接近限定界值,且该指标越高,则表明银行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流动性越低。为了避免该指标值超过规定限值,此时FP银行应集中监察存贷款业务的进行,调整存贷款业务的结构,完善存贷款业务机制。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其主要用于弥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的临时资金流动性不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4%。据统计2014年FP银行拆入资金余额为63098百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为2724004百万元,两者之比为拆入资金比例约为2.32%未超过央行规定指标,表明FP银行目前处于无警状态,但为了保证资金平稳运行,及时弥补资金流动性不足,银行还应该继续加强监管,规避财务风险。拆出资金比例=拆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8%。2014年FP银行拆出资金余额为1702百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为2724004百万元,两者之比为0.8%远小于人民银行规定拆出资金比例最高值8%。处于无警状态。数据表明就2014年度FP银行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资产结构较为完善有利于实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但FP银行还应不断完善拆借结构,注重监督、控制。(2)信贷风险指标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不愿或不能履行合约、按时还款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信贷问题数量逐渐增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与不良资产比率上升,资金周转不开,同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防范能力较差,从而引发财务危机。为了防止有关信贷问题的发生,要求利用“五级分类法”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方面,将借款人的信贷风险进行逐级划分,按照相应的信用额度进行审慎借贷,增强抗风险能力。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总额/各项贷款总额×100%。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中国不良贷款率指标也逐年成下降趋势。根据2014年FP银行报表显示FP银行该年不良贷款总额为21585百万元,各项贷款总额为2028380百万元,两项求比为1.06%小于10%的不良贷款警戒指标。处于无警状,横向相比其他各大银行银行不良贷款率都维持在1%左右,为了保持竞争优势,FP银行还应该继续维持较低的不良贷款率,通过多收少带,债务重组等方式转化不良贷款,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不断的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实现资金合理运营,降低财务亏损风险。在同行业中赢得竞争优势。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通常是反映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防范能力,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提出拨备覆盖率最佳状态为100%。据调查2014年FP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9.09%,同比下降了70.56%,虽然处于无警状态,但由于2014年FP银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预测2015年在不良反弹的基础上,银行信用成本也会有所下降。目前,FP银行应该随时关注资产质量在经济波动下的表现,加强前瞻性风险识别,完善拨备计提体系,实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监管。(3)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充足率是资本安全性的指标,标志着银行面对投资风险和业务风险所带来损失的补偿能力,资本充足率越高,表示着银行偿付能力越好,稳健程度越高。反之,资本充足率较低,代表着银行偿付能力较低,若风险资产过度膨胀引起资金大量亏损,易导致银行资本不足弥补亏损,产生财务危机影响银行正常运营。若其指标为负值,则表明该银行自有资本正在减少。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为了规避风险,通常情况下,银行资本充足率预警指标为8%。根据2014年FP银行年度报显示FP银行2014年资本总额为325974百万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2868897百万元,两者之比约为11.36%高于资本充足率目标比率8%。暂时处于无警状态,风险极小,但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也应时刻掌握资产与负债的比重,了解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若有重大偏差可及时进行调整,预防财务危机。
(三)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级别
通过以上银行财务预警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FP银行各项指标均在第四级,属于安全状态,今后应进一步密切观察指标的变化。
(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
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加强对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各个部门明确分工,互相配合,有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对银行经营资金流动的监管,对银行每一笔业务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做出处理,规避财务风险。
2、加强市场控制与监测
加强对市场的监察与管理,制定银行内部对各类和各级内部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根据业务的性质、复杂程度与风险级别,设定定期审查与监察跟踪,风险管理部门及时向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市场风险与银行内部财务问题的报告,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其运动规律,制定多种应对措施,及时调整经济策略,加以防范财务风险。
3、完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取决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比率是否恰当,当银行结构处于最优时,银行的财务利益也就最大。在资本结构上,银行要存留一定量的资本保持较强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在负债结构上,需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控制贷款增长速度,拓宽基本金来源,做到合理借贷,审慎借贷,强化借贷关系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勇于创新业务,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作者:宋云婷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江波.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3]彭紫淇.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3
[4]秦德强.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4
[5]宋之非.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强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 上一篇:高中物理课堂中生活元素的渗透
- 下一篇: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