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商行信贷能力创建
时间:2022-07-13 01:49:27
导语:增强商行信贷能力创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加强信贷能力建设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是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决定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下,软件建设薄弱,信贷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人员素质都与信贷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国民经济的研究不够,对地区经济、产业行业的调查分析不够,对建设项目的论证片面,信贷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较弱,投入产出率较低,信贷文化落后,将信贷经营管理这种复杂的劳动简单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现象,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相对缺乏自己的特色,业务趋同,盲目竞争,内耗严重。这是由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和收入结构决定的。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同业债权、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存放央行款项、固定资产等非信贷资产占比较低,而信贷资产一般占总资产的70%以上。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中间业务收入即非利差收入占比较低,而利差收入一般占全部收入的80%以上。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竞争越演越烈。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不仅面对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而且要受到国外银行的严重重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加之我国宏观经济信息传导机制的不灵敏,银行对经济形势的把握难度加大了。适应形势发展,加强信贷能力建设,已是国有银行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信贷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努力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自行判断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努力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自行判断能力。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和专家队伍。其次要建立国民经济调查分析、产业行业调查分析系统,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据支持。第三要讲求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要准确界定每一个变量,区分清楚存量和流量,重视库存,注意预期的作用,考虑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既要了解全局,也要了解更多的细节,更要注意把握趋势,要经常不断归纳、反复总结、交叉验证,防止以偏概全。努力提高信贷营销能力。首先树立科学的营销意识,追求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客户是银行最重要的外部资源,客户状况决定着银行的资产状况,优良客户更多的是靠培育出来的,银行只有帮助客户才能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好,银行贷款本息才能收回,只有客户发展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才会进一步加,所以银行信贷营销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支持客户发展。其次,要在加强宏观经济研究,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市场战略地位,正确选择和圈定需要长期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主要客户群体范围,并根据客户以及银行与客户关系到生命周期,即使动态调整客户,使客户结构始终处于优化状态。
第一,找准发展定位,增强信贷营销动力。每一个银行都有自身的发展定位,应当根据定位积极调整信贷营销策略,更好地融入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经济发展中,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同频共振、双赢发展。同时,着眼于拉动“内需”积极拓展个人消费贷款,有效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领域的消费需求。
第二,改善营销方式,挖潜信贷营销潜力。一是由“上门借贷”变为“主动营销”。二是由“单一营销”变为“综合营销”。三是进行市场细分,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第三,要不断开展金融创新,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信贷结构及信贷产品,以便发挥广度经济和合成效应作用,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金融需求。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力度。现在看,为满足个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扩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急需开发个人投资贷款品种,制定个人投资贷款办法。
第四,要不断完善内部营销管理,包括改革营销体制,健全营销政策,讲究营销策略,加强营销宣传等,这里主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亟待优化。二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上没有摆脱人格化交易习俗,关系贷款、人情贷款占优相当比重,在个人信贷业务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要加强先进信贷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信贷营销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努力提高控制、化解信贷风险能力。银行是高风险行业,能否有效地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安全。
近年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完善信贷体制、构造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总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仍属于粗放模式,风险的识别、计量和反馈的手段仍比较落后,风险的控制、化解补偿、管理水平仍较低。因此,建立健全全面、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努力提高控制、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首先,要转变风险管理理念,意识要由过去着重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包括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全面风险管理。一是要由不良贷款转向“问题客户”不良贷款是“问题客户”的产物,只有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客户”的问题,才能从源头上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或降低贷款损失。三是要由“双降”转向“控制内在的损失,实现价值最大化”。其次,要确定基本的信贷投放原则和标准。一是要在对宏观经济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各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分类标准及评价尺度。二是要科学确定信贷投放结构,注意信贷投放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的协调配合。三是要完善各类贷款管理办法。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制度安排不仅要体现经济原则,也要体现安全原则。要通过设计相关的制度安排来约束信贷员的行为,抑制机会主义倾向。要对现有制度、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对岗位体系进行明晰和细化。要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人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要完善信贷授权管理制度,建立以被授权人等级和客户等级为基础的差别化授权管理体系。要尽快建立和推行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系统,建立内部评级规章制度。第四,要加强信贷信息管理。一是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二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信息统一、准确、及时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要认真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发挥信用评级作用。四是要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风险管理隐患和新的风险动向情况,提高决策水平提供支持。第五,要切实加强贷款“三查”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贷前调查,认真了解分析企业内部治理情况、信用状况、技术工艺水平、产品竞争能力、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情况,保证信贷决策依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二是要切实加强贷中审查,严格把握审批标准,严格落实贷款条件。为确保审批决策质量,要强化信贷审批工作的独立性。三是要切实加强贷后检查,规范贷后检查的频率和内容,加强日常动态的客户关系管理,掌握客户相关情况变化,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资产安全。第六,要完善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要进一步研究细化贷款五级分类体系和标准,努力提高贷款风险量化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要把五级分类管理与贷前调查、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类别划分、客户统一授信、增量贷款投放、贷后管理、信贷退出及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等工作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贷资产。第七,要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管理。以资抵债是保全信贷资产、化解风险、降低资产损失的一个有效手段之一,抵债资产管理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抵债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是抵债资产评估价格过高,变现不及时,变现损失大。此外,抵债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努力实现对抵债资产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规范化管理。第八,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实行标本兼治的“实施机制”。要着重对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质量进行综合现场检查,包括评估、授信、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管理、信息录入等操作流程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处理,以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第九,要积极开展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共同联手制裁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对于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大局,应当引起各国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努力提高信贷盈利能力。追求收益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基本的盈利资产,要实现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信贷盈利能力。
首先,要正确地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努力实现低风险高收益。二是要正确处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收益大于成本。三是要正确处理扩大业务规模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努力做到规模的扩大能保证效益的提高。四是要正确处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注意克服短期行为,立足取得长远利益。五是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银行效益的关系,在保证银行效益的前提下,争取银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次,要提升科学的信贷产品的定价能力。一是银行要积极引进国际成熟的定价工具,结合中国的金融市场,对传统的定价工具和定价方法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全额定价计量和控制。二是细化利率定价和绩效考核的专业分工,执行按产品、客户以及业务经营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信贷定价提供基础数据。三是在保留贷款过程中的“三查”和“审贷分离”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升级后的定价工具确定潜在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
第三,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利率管理。要密切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动态,根据利率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贷款期限结构。品种结构,尽可能将利率敏感性缺口调整为平衡与正缺口,通过努力提高利率管理水平,追求利率风险溢价收益。
第四,要通过信贷业务带动中间业务发展,努力提升信贷价值创造力。要通过对可恶提供贷款支持,积极争取保险、工程造价咨询、财务顾问、银行卡等服务收费产品的营销,使银行在取得贷款利息收入的同时能够取得相应的中间业务收入,促进银行整体效益的提高。
第五,要加强对已核销信贷资产的清收工作。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消化历史包袱,改善账面资产质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核销了大量不良贷款,但已核销的贷款事实上并不都意味着真正的损失,一些企业仍然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一些已核销的企业的资产仍具有相当的价值,可清收的潜力也较大。
- 上一篇:增强商行营业网点服务能力
- 下一篇:太湖白鱼水库网箱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