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商行效率DEA对比思索
时间:2022-03-08 06:35:00
导语:两岸商行效率DEA对比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2001年6月27,台湾地区通过了《金融控股公司草案法》,在金融控股公司法下只要对相关金融行业(保险或证券业)持有25%股权或对其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力,即可在金融控股公司下进行跨业混业经营。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大陆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金融机构要求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拓宽业务范围的呼声渐高,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体的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金融控股银行的混业经营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交融即将开启,而金融效率是决定两岸ECFA福利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王泽宇(2008)指出,台湾金控银行无效率来自技术无效率,规模报酬呈现递增或固定型态,具有扩展经营规模的空间。李美芳(2009)认为,台湾金融体系改革前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优于改革后,而银行业总要素生产力呈现衰退趋势。
许钰佩等(2005)指出,纳入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经营效率高于非金控银行,郭秋香(2005)、王克陆等(2007)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王振山(2000)指出,中国大陆商业银行在规模效率方面,规模过小或规模过大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同时存在。王聪等(2003)认为,中国大陆商业银行的规模不经济与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纵观文献,关于两岸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两岸商业银行效率的对比实证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本文选取了2006年一2009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39家银行,对两岸银行的经营效率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调整投入变量实现两岸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本文效率评估模型采用单期效率分析的资料包络分析法(dea)模型以横断面数据(Cross—sectionData)衡量两岸银行业的各项相对效率值,并采用跨期效率分析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MPI)以横断面数据(PanelData)衡量各项相对效率值的跨期成长变化。
二、实证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麦民生产力指数(MPI)数据报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最早是由Charnes等于1978年所提出,故称为CCR模式,是根据Farrel(1957)所提出“两投入一单项产出”为基础概念,扩展衡量至“多元投入项目与多元产出项目”的决策单元(DMU)相对效率模型,以多元投入多元产出来衡量决策单元(DMUs)的相对效率,也估计其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等。Banker等(1984)将CCR模型中的规模报酬固定不变的假定放宽为规模报酬变动,故也称为BCC模式。本研究所采用DEA分析法为固定规模报酬CCR投人导向模式(CCR—I)和变动规模报酬BCC投人导向模式(BCC—I)。CCR模式和BCC模式的差异见图1所示。图1显示固定规模报酬的生产边界为OC线段,代表在CCR模型下的最适生产边界。在变动规模报酬的生产边界为EBC连接而成的包络线,即为BCC模型下的最适生产边界。其中,FG/FD为技术效率,FH/FD为纯技术效率,FG/FH为规模效率;即技术效率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
Caves等(1982)将Malmquist(1953)麦氏生产力指数运用在生产力分析方面,衡量不同时期生产力变动的情形,生产力变化可用两距离函数衡量。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数学公式如下:决策单位的投人产出,作为衡量第t期投入某一投入产出(X,)参考集合的产出距离函数。当MI>1时表示个别决策单元总要素生产力提升;当MI<1时表示个别决策单元总要素生产力降低。DMU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小同时受到其运作效率变化指数大小和技术变化指数大小的影响。总要素生产力变动TFPCH等于技术效率变动EFFCH与技术变动TECH的乘积。技术效率变动EFFCH表示在规模报酬不变且要素自由处置条件下衡量了从第t期到第t+1期DMU运作效率的变动,它反映了从t期到t+1期DMU对生产前沿的追赶程度。如果EFFCH>1,代表从第t期到第t+1期DMU的运作效率提升;若EFFCH<1,则代表运作效率降低;若EFFCH=1,则代表运作效率不变。技术效率变动EFFCH可以相应地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CH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CH。PECH是技术进步指数,这个指数测度技术边界从时期t到t+1期的移动,如果PECH>1,代表DMU技术的进步;若PECH<1,则代表技术的退步。
(二)实证数据的来源与选择
中国大陆样本选择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作为决策单元。这14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8.58%以上,其效率可作为大陆银行业总体效率的代表。其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是以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样本。台湾地区样本选择l3家金融控股银行(华南银行、台北富邦银行、中华开发工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永丰银行、玉山银行、元大银行、台新银行、新光银行、兆丰银行、第一银行、日盛银行)及12家商业银行(台湾银行、彰化银行、合作金库、京城银行、台湾企银、远东银行、联邦银行、大众银行、安泰银行、万泰银行、台中银行、高雄银行)作为决策单元。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中国金融年鉴》和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本文选取总固定资产、用人费用、存款与汇款余额、利息支出四项为投入变量,放款与贴现、利息收入两项为产出变量,各投入与产出变量的数值均以各年度期末汇率兑换为人民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项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如果投入产出变量之间在OL=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各项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呈现正相关,各项变量符合同向性的假设。
三、实证结果及其经济学解释
表1所示,在固定规模报酬(CRS)下2006年~2009年两岸银行业DEA—CCR模型总效率的平均值为0.957,其中,中国大陆(0.97)高于台湾地区银行的平均值(0.949),呈现出高于0.900的相对效率优势,具有平均效率的银行数为17家,无效率银行为22家。台湾地区的最佳效率银行为合作金库、万泰银行和台中银行,中国大陆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表2所示,两岸银行总体规模效率为0.98,台湾地区(0.98)高于中国大陆(0.978)。2009年,台湾地区有国泰世华、永丰、玉山等10家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必须扩充经营规模以提高效率,台北富邦银行、中国信托、台新银行等3家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减,必须缩减经营规模以提高效率,其余12家银行已达到最适经营规模。中国大陆银行有中国工资料来源:采用DEA软件测算所得。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等6家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减,尤其是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2家连续4年呈现规模报酬递减,必须缩减经营规模以提高效率,其余l2家银行已达到最适经营规模,并无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减。
可见,台湾地区银行的规模效率高于中国大陆银行,而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因经营规模过大所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减,影响银行效率的表现。表3所示,两岸银行的平均总体要素生产力变动是1.037,其中台湾地区银行为1.055,高于中国大陆银行的1.006,两岸银行总体而言皆呈现成长的趋势。台湾地区银行总体要素生产力呈现衰退的趋势,有中华开发、大众银行和安泰银行,中国大陆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在技术改进变动方面,中国大陆银行比台湾地区的差距为5.1%,导致总体要素生产力低于台湾地区银行。总体上,中国大陆银行总效率高于台湾地区银行,台湾地区银行规模效率高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有lO家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增,3家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减。中国大陆有6家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减,其中2家连续4年呈现规模报酬递减,并无银行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台湾地区银行总体要素生产力变动高于中国大陆银行,两岸银行总体而言皆呈现成长的情况。在技术改进变动方面,中国大陆银行比台湾地区的差距为5.1%,导致总体要素生产力低于台湾地区银行。
四、政策建议
1.台湾地区银行的技术进步变动高于中国大陆银行,导致总体要素生产力优于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银行若无法提升技术效率与技术改进,经营效率将无法相应提升,制约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在两岸金融市场开放后,开放台湾地区银行应依靠金融创新与技术效率提升,增强经营效率与生产力竞争优势。
2.中国大陆银行的总效率高于台湾地区银行,台湾地区银行的规模效率高于中国大陆银行。中国大陆银行应慎防规模过大所导致各种投入与产出项变量的无效率,造成规模无效率与规模报酬递减,注重经营规模及投入及产出变量的调整,追求经营效率与生产力的永续经营目标。
3.中国大陆该对大银行的垄断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和监管,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弥补产业过于集中、竞争弱化导致经营效率递减的损失,应鼓励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中型银行做强做大,打破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寡头型市场结构,带动大陆银行产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 上一篇:地税弘扬雷锋精神学习体会
- 下一篇:雷锋月学习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