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利率市场化对商行的影响

时间:2022-07-07 04:52:00

导语:小议利率市场化对商行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利率市场化对商行的影响

早在1996年,我国就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这也标志着我国在形成市场利率机制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对商业银行而言,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不仅会给其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其带来各种发展机遇。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意义重大。

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本质上反映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共同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完全竞争的货币市场,所有金融机构将是利率的接受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率的市场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所经营资金的利率水平由货币市场决定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从1993年首次提出基本设想的,大致经过了一下几个阶段:

第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1996年以前,我国本币利率基本上是政府管制利率。只是在1986年年初时,央行曾允许各金融机构在基准法定贷款利率上适当上浮。

第二,贴现利率的市场化。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我国在国债发行上也采用市场化利率进行对外发行和回购,并于1998年逐步生成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机制。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进一步放松,在1999年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调整改革。

第三,针对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在2000年,我国放开了外币利率的政府管制措施。并再次调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第四,上限放开、下限浮动的市场化试点。自2004年始,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基本上过渡到以上限放开,下限浮动的市场化阶段。

第五,稳步推进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在大力支持金融事业发展的同时,决定进一步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现在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将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问题。

到目前为止,包括国债、金融债券在内的非存贷利率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银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也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

同时,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由市场来决定资金的价格,给商业银行许多自由和操作空间。

这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自有资金不多,吸储能力不强,短期内这将会给它们的经营带来一定冲击。但是,我们也发现,利率市场化也会给那些法人治理结构好、经营管理能力优和企业信誉佳的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冲击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短期内会给中小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当前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是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体制下发展起来的。长期受利于政策红利的影响,生存发展都没有问题。

但是,随之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将是一种全新的优胜劣汰竞争环境,可能不少银行会面临经营上的一些冲击,甚至倒闭。这点由以中小商业银行为甚。从近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营困难、风险很大。假若利率市场化后,如果国家没有一定的保障制度措施,那么这些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亏损倒闭的风险将会增加,这一点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长期内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一些传统业务历来是国有大银行的优势之所在,但是在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创新上中小商业银行还是相当具有优势的。中小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科学地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资金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呼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意味着,作为是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当危机发生时,存款保险机构及时向存款人予以赔付,依法参与或者组织对这家银行的清算。这将有效地减少中小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客户对其的信誉度和依赖度。另外,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优化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分析贷款客户有效需求,并进一步增加吸纳有效的存款客户,从而达到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竞争优势。

三、中小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利率是一把双刃剑。利率的变动可能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成本收益的变动,资产流动性的变动以及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波动甚至直接影响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用机会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一,建立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天然的原因,资金少,规模小,营业网点不多,客户总数相对不足等等,这都要求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来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因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成本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做到机构进一步整合,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以此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另外,中小商业银行应着利于实现业务处理的专业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与经营紧密结合,使银行的决策管理部门能与市场融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组织人员少的特点,完全可以做到集中综合授信、集中综合审贷,并且做到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

第二,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更加频繁,中小商业银行对市场的依赖也将进一步增大。因而,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尤其重要。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给自身带来的收益情况,加上信用风险、期限长短、市场风险以及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来综合考虑金融产品的定价。建立相对客观的客户盈利分析模型,针对不同的客户具体确定其存贷款利率水平。

要完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及时准确评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业务创新过程产生的新业务风险,市场变动引起的市场风险等,并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巩固市场竞争地位。

第三,提高业务创新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实行利率市场化后,伴随着存贷利差的缩小,中小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必然进入微利时代。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摆在中小商业银行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开拓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尤其是增加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才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在开办新业务的前提下,建立业务“推出机制”,实行推陈出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都把眼光盯在了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发达经济体国家,表外业务收入占它们总收入的比重正日益提高。

此外,尽快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尤其是内控机制的形成。应努力做到保证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系统的相互分离和制约,改变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少数董事等内部人控制全局的状况。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健全内控体系的前提,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当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的问题。这些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同时拥有决策、执行、内部监督权力,这必将大大削弱内控效果和效力。因此,通过股份制改革,走上市之路,是尽快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