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给予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机遇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7 04:04:00

导语: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给予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机遇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给予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机遇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诸多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经营收益,而且可促进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国际化经营、组织制度完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应进行制度和战略调整,协调推进国际化经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已经开始,特别是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的成功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经营货币的主体和货币流通的中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对其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将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利差收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从单个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可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人民币存款(如向非居民吸收活期存款),然后以较高的利率(收益率)发放人民币国际贷款或投资,从而获得较大的利差收入。从境外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来看(前提是我国商业银行已实行国际化经营),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作用下,初始的人民币存款,通过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会产生多倍的人民币派生存款,这些人民币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都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直接负债和资金来源,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人民币派生贷款,又会产生多于原始存贷款利差收益数倍的派生利差收益。而且,在人民币境外市场,由于不存在法定准备金的限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可能会更强,由此产生的派生贷款和派生利差收益可能会更多。

(二)增强银行境外贷款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可用人民币发放境外贷款,而相对于外国银行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会更低,效率会更高,也更加容易。这必将大大增强其发放境外投资贸易贷款的能力。

另外,我国银行在境外人民币贷款上还可获得安全保障上的比较优势。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为我国银行的境外人民币贷款提供强大的人民币资金支持。同时也只有我国银行能够进入由中国政府提供的人民币金融安全网,如进入贴现窗口等。这也会大大提高我国银行的人民币国际贷款能力。

(三)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首先从经纪业务看,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承销境外主体发行的人民币证券时,比国外金融机构更具有效率和成本优势。因此,境外企业或政府在国际或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证券的融资活动,就给我国商业银行扩展经纪业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为境内企业或政府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计价融资提供经纪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些人民币计价融资的经纪业务,必将大大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结算、人民币国际银行卡和人民币基金托管等业务获取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另外,在进行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时,人民币资金留存在结算账户,由此产生的资金运用收益成为一大收入来源。

(四)降低汇率风险

1.资金清算风险

在资金清算过程中,银行解付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通常都是垫付款。若这些汇票都是以外币计价结算,则银行垫付的外汇资金就可能面临利率和汇率波动的风险。但是,若这些汇票是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则基本上可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但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

2.资本充足率变动风险

如果我国商业银行大量的海外业务是以外国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计价,在人民币升值时,尽管对自有资本的冲击较小,但收益和资产规模会缩小;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以外币计价的资产的人民币换算额增加,作为分母的资产部分将会增加,从而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迫使中国的银行减少贷款以达到国际清算银行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资本除以风险资产)要求,这可能会引起极端的信用收缩(即金融危机状态)。如果海外业务主要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就不用担心汇率变动对资本比率的冲击,对中国银行的这种约束将可以避免,而外汇使用比率的下降,则可缓解外汇资金的风险,这样,可以比过去更加专心于经营和市场销售。实际上,美国的银行大部分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他们无需考虑国际清算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中分子和分母在计价货币方面不匹配的情况,从而也就可以较少关注汇率的波动。

(五)促进银行的国际化

首先,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会有大量的人民币逐步流入境外市场。这样必须在境外有一个能够吸收人民币存款、办理人民币贷款和结算的中心,才能保证境外主体稳定持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而能够履行这一职责的最佳选择是银行。因此,人民币境外存放、流通与转让需求促进了我国银行的国际化。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后,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人民币资本的跨国流动,特别是人民币突发性的大规模流进流出,可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为降低这种宏观金融风险,中央银行必然要对这种跨境流动的人民币资金进行有效监测。而通过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可实现人民币输出入大部分都在中国的银行体系完成,有利于中央银行对人民币国际流动进行有效监测及风险管理。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对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这一方面会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充裕,投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因为人民币的国际作用,使得人民币汇率比其他货币具有更小的不确定性,运用人民币投资能够节省交易成本。这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而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人民币资金的海外需求,另一方面,会产生规避风险的人民币产品和金融技术的需求,这就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以配合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这是促进银行国际化的需求因素;同时,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带来的金融业务资源非常丰富,可为银行的国际化提供大量业务资源和机遇。这是促进银行国际化的供给因素。

(六)促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后,境外的非居民会因为贸易、投资等活动产生对人民币的投资和融资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能够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来满足非居民的人民币投融资需求。如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波动会更加灵活,而人民币相对于非居民来说属于外币,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非居民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民币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满足非居民的需求。非居民对人民币创新性产品的需求必将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其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银行也可提供人民币产品服务,由于外资银行在金融创新产品、技术、人才方面都较我国商业银行有优势,他们完全有能力在原有的创新金融产品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性的人民币产品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若我国商业银行无法提供创新性的人民币产品,则大量的非居民甚至我国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可能就会落入外资银行手中。这种竞争的压力也必将推动商业银行的人民币产品创新。

再次,金融创新也可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如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属于表外业务,既不影响资产、负债状况,又能带来手续费收入。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银行可通过向居民和非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人民币衍生产品而获取大量收益。尤其是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银行利息收入逐渐下降的情况下,金融创新这一新的盈利途径对银行尤为重要。

(七)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灵活性

人民币国际化后,就会在境外形成一个人民币流通的市场。境内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民币境外流通市场灵活调节人民币资金的余缺,从而降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给银行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若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国内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的减少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此时,商业银行可从人民币境外流通市场拆借人民币资金,解决国内因紧缩政策而导致的流动性缺口。反之,若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国内资金充足,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市场利率下降,投资收益率下降,若此时境外市场的人民币产品收益率较高,则银行可将多余的人民币资金拆出到人民币境外市场,进行投资和贷款,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上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许多发展的机遇。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1.产品类型较少,定价能力不足。从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来看,银行交易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主要是外汇类和利率类的衍生产品,其它类型产品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可提供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产品服务,而国际金融市场一些常见的金融产品仍然缺乏,如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权、股票期权、利率期权、外汇期权和商品期货等场内人民币产品,以及外汇期权等场外人民币产品。而且,我国银行的衍生产品定价能力不高,基本是依赖外资银行的定价体系。2.产品创新的附加值较低,创新常与市场需求脱节。由于创新的技术相对落后,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足,导致国内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较低,创新金融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产品大多由外资银行设计。也正是由于创新技术落后,导致创新不能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往往产品与市场脱节。

(二)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不足

人民币国际化要求我国的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数量较少。我国银行的资产布局和银行机构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数目较少,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相比有较大差距。以目前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为例,中国银行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多家分支机构。而美国的花旗银行致力于与美国经济全球拓展及美元国际化相配合,相继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1300多个经营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资产扩张网络和全球竞争态势。

(三)原有组织制度的调整

我国银行原有的国际结算系统主要经营外币结算业务,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国际化后需要实行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而原有的国际结算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因此,需要对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业务系统进行调整和修改。同时,人民币国际结算的结算管理、财务会计以及海外行政管理等有关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机制都要做相应的调整、补充和完善。这些调整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四)竞争压力加剧

人民币国际化后,银行业会存在两种竞争压力。一是来自于人民币境外市场上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尽管中资银行在经营人民币产品方面具有本币经营的优势,但是,外资银行(如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跨国银行)在经营境外货币业务方面历史更悠久、经验更丰富、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我国银行必将会与外资银行在境外市场产生较为激烈的竞争。二是来自于境外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人民币业务的竞争。人民币境外业务的发展对国内竞争力不强的银行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在人民币境外市场,银行可以分享人民币市场份额,且境外人民币市场的运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如较低税收、较低的营运和交易成本、没有外汇管制、较低程度的公告和保密制度等,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从而对在岸市场的银行形成竞争压力。

(五)人民币结算规模有限

目前,美元仍然是国际市场上主要计价结算货币,而人民币计价结算总体使用范围较小,主要存在于中国边境省份与邻国的边贸交易以及与港澳台的部分交易中,而在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经贸往来中很少使用。其交易规模远低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目前,人民币正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人民币还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而人民币国际化要想达到美元、欧元的程度可能要经历相当长时间。因此,在短期内,以致在人民币国际化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需求和规模都将是有限的。这样,我国银行也就无法产生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规模收益。但是,人民币计价结算是商业银行必须承担的一项政策性业务,且没有兑换手续费,人民币结算渠道的开通会使银行原有结售汇收益下降,由此可能导致银行人民币结算收益难以抵补结算成本上升的现象,这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公务员之家

(六)来自境外的制度及信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经营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而银行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开展又需要境内行能够扩大境外参加行的范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拓展境外行时,往往会遇到对方国家(地区)在贸易结算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甚至一些政治、文化阻碍,如俄罗斯、台湾及中亚一些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不高,以致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当地的金融监管机构沟通和协商有关人民币国际结算相关问题时,需要花很大的成本。而一旦我国商业银行与境外行间的授信关系建立,将要承担更多的关联责任和信用违约风险。而如何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境外行的信用风险,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挑战。

三、结论和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必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制度和战略的调整,以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应该积极推动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以香港、新加坡、东京、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为据点,设立分支机构,形成覆盖亚洲、美洲、欧洲的全球银行业务和资金网络。

其次,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适度监管原则下,充分释放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的活力。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基础上,大力培养和引进金融创新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人民币金融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开发。

再次,疏通人民币回流渠道,拓宽境外人民币使用领域。通过清算体系建设,保证银行体系的人民币回流通畅。同时,适当放宽境外回流的人民币的使用领域,如允许回流人民币支付来自我国的进口、投资国内的人民币资产,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等。以增强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吸引力。

最后,加强政府间的合作。通过我国政府与其它国家(地区)政府间的合作,争取让对方政府愿意积极支持人民币在双边经济交往中的计价结算,有效降低本币结算过程中的制度和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艾林.弗兰克.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非对称性优势[J].国外理论动态,2004,4.

2.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货币跨境流通及边境贸易外汇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连平等.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重大意义与现实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9,2.

5.张光平.人民币产品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6.李东荣.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问题与思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7.HelmutMayer.TheEurocurrencyMarketandtheAutonomyofU.S.MonetaryPolicy[J].ColumbiaJournalofWorldBusiness,1979.

8.周林、温小郑.货币国际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