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04 05:52:00
导语: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保证,它是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即进口商)要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即出口商)开具,在规定的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在进出口业务中,由进口方的银行及开征行应进口商要求向出口商出具的书面承诺,只要出口商提供了符合信用证的单据,开征行即担当第一付款人,向出口商支付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进出口商在外汇银行采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一方面能保障出口商如期如数收回货款;另一方面,由于货款的支付是以取得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货运单据为条件的,这样就有利于进口商对进口货物的品质、数量等进行控制检验,并决定是否到银行付款赎单。
信用证结算方式业务流程如下:
尽管企业的进出口量增加,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做业务过程中,仍然可以体会企业也面临许多来自自身信用及银行信用两方面产生的风险,作为企业进出口的自身信用的好坏直接把一定的风险转嫁给银行。就信用证结算方式中产生风险做进一步的论述。
2企业的信用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信用风险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进出口企业的资信风险①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无理挑剔单据、拒收单据或倒闭破产,信用证到期不能付款,或进口商故意欺骗银行,预先提货而使银行信誉受损;②出口商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收汇是否安全、可靠。如果出口商信用不良,出现出口货物以次充好或短少数量,与合同或信用证要求的物品不符;不按信用证规定时间装运货物,文件没有按信用证规定时间提交给银行,这些各种违约情况,造成银行收汇困难,出口商也不能按时收汇。
2.2出口商伪造单据的风险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中,开证行是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要求的单据向出口商付款,而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该惯例是国际商会对各国银行审核信用证单据标准做的规定)中明文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所处理的只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交的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伪性或法律效力概不负责;如果出口商信誉不佳,伪造质检单、保险单、提单等单据且使单据以假乱真并符合信用证条款,则进口商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付款赎单,造成钱财两空。又如进出口商串通一气,采用有意使开证行、收单行名称、地点不祥或错误及误加密押等手段,使进口商难以收到货物,从而将开证行牵涉近来。
2.3进出口商进行担保提货的风险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由于进出口商双方国家距离较紧,货物到达目的港口后,提单、发票等信用证要求的单据还没有寄到开证行,进口商为了避免货物到港后产生压港费用,一般要求开证行根据出口商发来的提单和发票的传真件或者扫描件向海关出具担保文件提货,进口商可凭此文件办理先提货,而由此导致开证行放弃了对货物控制权。案例:企业签订合同,结算方式为托收即期(D/PATSIGHT),因双方国家距离较近,为了避免客户多产生港口费,企业把发票、箱单、提单传真给客户,以便客户到银行打保函先提货,货物到达目的港,客户即不到银行赎文件,也不提货物,最后,企业得到客户通知已提货,企业没多想,但迟迟不见货款到帐,经企业与银行查询,客户并没有到银行赎文件,客户而是伪造文件把货提走,导致企业至今不能收到货款。3银行信用本身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出口贸易结算的50%以上采用信用证方式。企业选择这种方式原因,是让银行也帮助企业把好最后一道关。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世界各国不时有信用证诈骗案的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成为信用证诈骗的多发地区。由于银行结算自身对其信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防治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在内控制度建设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信用风险产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就信用证结算中银行信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1银行业务人员审单不严格招致开证行拒付风险。案例: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办事人员与银行结算人员非常熟悉,银行人员自身疏忽问题对单据没有认真处理只是简单确认。开证行或进口商恶意挑剔不符点,开证行推卸责任,拒付款项,则意味着议付行就得被动承担责任,造成企业直接无法全额收汇。
3.2企业选择银行,也要对银行各项服务作一定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银行收到客户开来的信用证,银行对信用证内的一些软条款和陷阱,及时提醒企业,避免给企业带来恶果。
除进出口商的商业信用和银行自身信用产生风险外,其它诸如外汇结算风险、交货、运输方式、航运风险、法律异地化风险、国际政治风险,这些都可能对银行信用证结算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信用证风险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风险。
4防范信用证结算风险的对策
4.1商业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的相互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对其二者的防范同样具有不可替代行,即不能单纯地防治商业信用风险为主,也不能片面地以防范、规避银行信用风险为主。
4.2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操作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多给业务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企业业务人员自身也要不停的学习和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银行也应该把新的政策和法规及时通知企业,银行根据新政策的出台举办业务培训,避免自身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4.3发挥企业和银行双方在防范结算风险上的互补作用。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涉及结算银行和进出口企业两大利益主体,双方配合的疏密程度,决定着结算的效率和安全与否。银行介入国际结算结束了进出口商之间的直接结算,提高了贸易结算效率,也大大减轻了企业帐务管理等方面的负担,使其能够一门心思搞贸易经营。但银行提供结算服务并不意味着进出口企业义务的全部解除,比如银行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要制单、交单,对贸易伙伴自己要审核并决定是否接受。这些事情做不好,直接影响到银行结算的顺畅进行也是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熟悉贸易中的有关规定,心存绕新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做法,提高预防、识别、处置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假信用证、假冒单据、软条款信用证、信用证项下货权丧失、挑剔不符点等各种贸易诈骗手段的能力,拒风险于国门之外。只有企业和结算银行立足于各自的内外环境,树立自我防范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维护银企双方的共同权益。如付款行或保兑行出现倒闭情况,银行贸易融资就会产生风险。银行随时提醒进出口企业,以免企业业务受损,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逐步实现业务规范化、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处理各种信息,才能更快捷的给客户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工作、吸引外商投资的不断扩大及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进出口企业的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发展,进出口企业对外洽谈业务大部分使用银行信用证。由于信用证业务涉及到不同国家习惯、不同客户习惯,在信息传递、贸易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同时,企业所选定的银行,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就不可避免地传导给银行。银行只要针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特点,找准风险源,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那么所面临的信用证业务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关键词:国际业务信用证结算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根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0号)2007年修订版.
- 上一篇: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分析论文
- 下一篇: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