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因素论文
时间:2022-08-07 08:42:00
导语: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因素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存贷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1影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
1.1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习惯了政府的指令性安排,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传统的存贷等表内业务上,对表外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表外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2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
《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涉及证券,保险业务领域时不能提供相应的综合理财业务。分业经营极大的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空间,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商业银行经营的表外业务品种单一,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到很大的局限。
1.3金融市场欠发达
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还都很不完善;股票市场虽然历经改革,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分割,投机严重等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辟无疑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名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密切相关。担保类,承诺类等表外业务与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衰高度相关。而更高层次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服务,理财顾问服务等要以高度发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1.4外部信用环境欠佳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的服务,开展此类的表外业务要求缔约双方有良好的信用习惯,否则会使银行承担过高的风险。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甚至银行与银行之间债务拖欠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1.5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
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表外业务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先进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这就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懂一般操作的人多,精通管理的人少;懂传统业务的人多,精通金融创新类表外业务的人少;懂单项业务的人多,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的人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明显不足。在技术支持方面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电子化革命,拥有较位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但是于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软件程序开发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配套能力差,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等。
2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1)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得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受到诸多制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面对金融业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发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范围经济效应。
(2)改变经营观念积极稳妥的发展表外业务。银行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以表外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针对表外业务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低的现状,应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甚至创造出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庞大的机构网络资源、现有的客户资源、几十年经营积累起来的信用资源以及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同时挖掘潜在的资源,包括潜在的市场资源、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等,尽力拓展表外业务发展的空间。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分业经营限制将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契机,不断开拓表外业务的新品种。
(3)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大量培养和引进表外业务人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人员,安排到表外业务岗位上,对他们进行表外业务方面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为表外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大专院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表外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以促进表外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超越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有法可依。表外业务经营状况透明度低,银行股东和其他外部人员不容易获得表外业务的真实信息,比较难以有效监督。银行内部对表外业务的风险也较难以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首先应从管理制度入手,如建立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等,明确表外业务运作中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确立严格的业务程序和业务条件,将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使各项业务的操作者、监督者和风险管理者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其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增加表外业务报表,以及时向金融管理当局报告交易情况和统计数据,强化交易透明度;最后,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内部审计,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切实有效执行。金融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客户需求,严格审查国有商业银行拟开办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操作规程和相关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并以此作为表外业务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要完善表外业务报告制度,规范表外业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6,(9).
[3]陈可,陈尧.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前景研究[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
-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论文
- 下一篇: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定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