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本比率评估

时间:2022-04-09 10:54:00

导语:浅论资本比率评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论资本比率评估

依据现行监管条理,资本比率不达标的商业银行不具备股票公开发行及上市条件。尽管现行证券市场监管条例未明确规定资本比率严重不达标的上市银行是否应当做特别处理,但是,它们显然应当依据审慎原则被平等地视为丧失上市条件。

然而,上市银行资本基础和资本比率是最复杂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问题。其复杂性在于,围绕商业银行资本基础和资本比率存在两个标准,即作为国际标准的《巴塞尔协议》和作为国内标准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国内标准”)。国内投资者被告知,关于商业银行资本标准,中国已经全面接受了《巴塞尔协议》的影响,换言之,在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之间不存在差异.糟糕的是,这可能是当前证券市场最严重的误导性宣传。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资本基础和资本比率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存在重大差异。由此导致的结果令人吃惊,按照国内标准衡量,深发展是资本比率唯一不达标的上市银行按照国际标准衡量,5家上市银行的资本比率均存在不达标的问题。

不言而喻,上市银行资本比率不达标注定要影响到市场价值。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不得不承认按照目前股票价格计算的上市银行市场价值被严重高估,而伴随股票价格的下跌,目前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将付出代价。

围绕资本基础标准的“中国特色”

先有不达标的资本基础,后有不达标的资本比率。上市银行资本衡量必须从资本基础开始。没有比现行商业银行资颈曜急旧泶嬖谥卮笕毕莞愀獾摹S牍时曜枷啾龋谙中凶时净”曜记∏〈嬖谧帕钊送吠吹闹卮笕毕荨?/P>

所谓资本基础是指衡量商业银行资本比率的基础。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为银行设定的资本基础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为核心资本,由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构成,其二为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构成。

国内标准原则上接受了《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基础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两个组成部分的规定,但在资本基础的具体构成上有明显不同之处。其_表现在核心资本中不仅包括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而且包括透明度不高的未分配利润和纳入银行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其二表现在附属资本除包括普通准备、重估储备、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之外,还包括优先股,但不包括未公开储备。

不难看出,围绕银行资本基础的衡量标准,国内标准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核心资本中包括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二是在附属资本中包括优先股和不包括未公开储备(详见“资料链接”)。

那么,针对银行资本基础的国内标准所具有的上述“中国特色”到底有何等危害性呢?答案是高估资本基础,进而高估资本比率。

表﹁是依据各上市银行2003年度报告披露的与资本基础有关的数据经整理编制的。其中,“核心资本国际差异”记录了各上市银行按照国内标准计算的核心资本与按照国际标准计算的核心资本之间的差额,当该等差额为“一”时,表示由于国内标准中的“中国特色”造成的核心资本被高估的金额。该等金额越大表示高估的程度越高,换言之,按照国内标准衡量的核心资本水分越大。由于国内标准不恰当地在核心资本成份中增加了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在各上市银行少数股东权益为零的情况下,表一揭示的“核心资本国际差异”全部由未分配利润构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民生银行是核心资本高估程度最高的上市银行,按照国内标准衡量的核心资本比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的核心资本高估18.31%或14.94亿元,其次为招商银行,高估17.87%或28.48亿元,第三为深发展,高估4.39%或1.67亿元,第四为浦发银行,高估4.20%或4.84亿元:第五为华夏银行,高估2.02%或1.71亿元。

但令人费解的是,除华夏银行之外,各上市银行管理层在年报中披露的核心资本与按照国内标准计算的结果不一致。要么是像深发展、浦发银行那样管理层披露的核心资本高于实收股本、公开储备、未分配利润及少数股东权益的合计数,要么是像招商银行那样管理层披露的核心资本低于实收股本、公开储备、未分配利润及少数股东权益的合计数。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发展和浦发银行存在更加严重的高估核心资本问题。

表二中揭示的“附属资本国际差异”记录了各上市银行按照国内标准衡量的附属资本与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的附属资本之间的差异金额。当该等金额为正数时,表示按照国内标准计算的附属资本被低估。鉴于附属资本的金额应当受到限制,低估附属资本与高估核/b资本一样,都是错误的,都意味着银行资本风险。

围绕附属资本的两个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集中在未公开储备。不难看出,附属资本国际差异比例明显大于上述核心资本国际差异。其中,招商银行按照国内标准计算的附属资本低于按照国际标准计算的附属资本29.05%或28.48亿元,是5家上市银行中附属资本国际差异最大的,接下来民生银行为27.62%或14。94亿元,浦发银行为7.24%或4.84亿元,华夏银行为3.97%或1.71亿元,深发展为3.19%或1.67亿元。

无论是高估核心资本还是低估附属资本,对于上市银行来说,都属于资本基础列报的瑕疵。应当说,这主要是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导致的。从长计议,这一“中国特色”必须消除。随之而来的是,在与国际标准充分接轨的同时,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将减少,进而导致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附属资本将增加,进而导致附属资本比率将提升。二者都是在朝着不利的方向变化。

围绕资本比率标准的“中国特色”

关于银行资本比率的标准不仅仅是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除此之外还包括附属资本比率、普通准备比率等。严格地讲,所谓达标应当是全面达标。鉴于各项资本比率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个别资本比率不达标很可能意味着其他资本比率也不达标。

依据《新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比率的分子(即资本基础)的各项规定保持不变,4%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和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保持不变。所谓资本基础的规定包括,附属资本不超过核心资本的100%,长期次级债券不超过附属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中的普通准备对加权风险资产合计的比率低于1.25%。

那么,围绕银行资本比率的衡量标准,国内标准是否与国际标准完全一致呢?人们的确被告知中国已全面接受的《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但实际上,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本成份比率上,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至今依然存在重大差异——中国的银行监管当局尚未接受普通准备比率低于1.25%的国际标准,由此形成在资本比率的国内标准中存在不恰当的“中国特色”。

在衡量银行资本充足率时,有必要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和从资本基础中扣除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对此,中国的监管机构基本上接受了《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不过,鉴于上市银行在资本扣除方面披露不够透明,以至于对管理层披露的核心资本与本文按照国内标准计算的核心资本不一致无法做出评价,因此,本文对资本扣除不予讨论。

总体上讲,核心资本比率高于4%是一件好事,但附属资本比率却不是一个越高越好的概念。首先,附属资本对核心资本的比率不超过100%体现了银行资本标准的制订者对附属资本的担心,放弃对附属资本的限制意味着忽视普通准备的负面意义,或意味着鼓励银行过度使用长期债务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等。其次,长期次级债券不超过附属资本的50%是对附属资本成份的进一步限制,既然附属资本是需要限制的,那么每一个附属资本成份似乎都应当受到限制。第三,沿着这一思路,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银行不良贷款状况的普通准备应当是最需要限制的附属资本成份,普通准备比率低于1.25%这一资本标准向人们充分展示了银行资本标准的制订者不希望看到银行有太多的不良贷款以及因此计提太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当然也不希望看到银行在其他资产占用中出现太多的减值并因此计提太多的减值准备。

非常遗憾,由于国内银行监管当局尚未接受普通准备比率低于1.25%这一十分重要的国际标准,因此掩盖了上市银行在资本比率方面不能达到国际标准最低要求的真实情况。依据表二提供的数据,所有上市银行的普通准备比率都不符合国际标准。其中,深发展最差,其普通准备比率与国际标准的差异高达226.4%或2.83个百分点,华夏银行的差异为183.20%或2.29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差异为168.00%或2.10个百分点,浦发银行的差异为142.40%或1.78个百分点,民生银行的差异为58.40%或0.73个百分点。显然,如此巨大的国际差异程度意味着上市银行在普通准备比率达标的道路上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程。重要的是,普通准备比率不达标仅仅是一项资本比率不达标,还是有可能影响到其他资本比率,以至于其他资本比率也可能不达标呢?鉴于国内上市银行存在普通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在普通准备比率不达标的情况下,那些未记录在普通准备中的潜在资产减值损失无疑导致核心资本中的盈余公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以至于核心资本可能存在进一步高估的问题。因此普通准备比率不达标有可能影响到核心资本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够公允,并进一步影响到资本充足率以及附属资本比率。从这一意义上讲,应当充分重视普通准备不达标的问题。

依据表二揭示的各上市银行各项资本比率,深发展无疑是最糟糕的。无论是按照国内标准还是按照国际标准,无论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附属资本比率以及普通准备比率,深发展均不达标。不过,其他上市银行在普通准备比率不达标的情况也很值得投资者关注。

此外,对于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的附属资本比率较高的上市银行来说,鉴于长期次级债务在附属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不能超过50%,受附属资本比率不得超过100%的限制,它们几乎没有发行长期次级债券的资格。这样的上市银行有深发展、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

毫无疑问,上市银行必须设法改善它们的资本基础及资本比率状况。其根本途径要么是经由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增加核心资本中的公开储备,要么是经由公开募集的途径增加核心资本中的实收股本和由溢价发行产生的资本公积。在此基础上,才能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进而降低附属资本比率和普通准备比率,进而全面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然而,这两个途径都不容易走通。